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区位概念第二节:区域与经济区域第三节:区域经济第四节:区域经济学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第一节区位概念一、经济区位1.区位: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2.经济区位:则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工业生产--工业区位场所居住活动--居住区位城市经济活动--城市区位3.由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由于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二、区位单位1.定义:指布局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它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体。2.内涵:因研究层次的不同区位单位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研究工业区时,某一工业整体可视为一个区位单位;在更微观层次的研究上,一个工厂、大楼、公司的业务部门等可视为一个区位单位。3.结论:区位单位是经济区位的主体因素,是社会经济活动区位布局的物质实体,因区位的层次不同而不同。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4三、区位因素1.定义: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如人口分布、市场供求、资源分布等。各区位上区位因素的差异,才决定各区位的优劣,从而才有区位差异。2.埃德加·M·胡佛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四类区位因素:①地区性投入:区位上不易转移的投入的供应情况,如原料供应品或服务等。②地区性需求:对不易转移的产出的需求状况。③输入的投入:从外部供给源输入的可转移投入的供应。④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净收入不同的区位上,上述四类区位因素不同,其区位利益具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也就决定了各个区位的相对优劣。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5•E.M.胡佛(Hoover,1948)完成了关于运输成本方法的论述。与对区位问题的讨论相比,胡佛曾精辟分析了行业的聚集力与扩散力,后者的贡献更大。他在把运输成本与生产成本作为聚集力与扩散力的分析中,比前人走得更远。胡佛还强调了公用事业、保险、劳动力补给、以及用于区位决策的资金来源等的重要性。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6四、区位决策1.定义:为追逐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各决策主体将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相应的约束条件选择最佳的区位。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7第二节区域与经济区域•本节主要内容•一、区域•二、区域经济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8•本节重点:•区域经济的含义•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本节难点:•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9•一、区域•1.1950年,佩鲁,在《经济空间:理论和应用》中把经济空间定义为经济变量的结构关系,并把经济空间分为三种:•①统计学上同一或均质的经济空间;•②作为势力场的空间;•③计划经济空间或政策运用的经济空间。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0•弗朗索瓦·佩鲁(FrançoisPerroux1903.11.19-1987.05.02)法国经济学家,教授。1955年,佩鲁提出“发展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是均衡分布的。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空间中,经济发展应当以非总量的方法来安排发展计划,经济增长不是在不同的部门、行业或地区按相同的速度平衡增长,相反,是在不同的部门、行业或地区按不同速度增长。一些主导部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集中于一些地区,以较快的速度优先得到发展,形成“发展极”,再通过其吸引力和扩散力不断增大自身规模并对所在部门和地区产生支配作用,从而不仅使所在部门和地区迅速发展,也可以带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1982年佩鲁提出“新发展观”,认为社会要维持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第15届理事会发表了“可持续发展的声明”。•经济空间理论是弗朗索瓦·佩鲁(FrancoisPer-toux)于1949年11月2日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出来的。他指出:欧洲国家由于狭隘的地域空间观念而产生了许多病态心理,如小国陷入众多国家包围之中,经济发展受地域限制,生存空间受他国围困,经济安全受到威胁,以此为基础制定的保护主义政策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格格不入,甚至相互冲突。他认为要“建设一个新世界和新经济”,首先必须转换视角、更新观念、协调政策,否则,就会坐失良机。•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2.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德维尔吸收佩鲁空间方法的框架,吸收地理学区域思想,将区域分为三类:①均质区域,即某区域内各变量一致性最大,区际分异最大。均质区指自然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的区域。(均质区指自然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的区域。自然要素的相似性: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地形)人文要素的相似性:方言区(语言)、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农作物))②极化区域,指地理空间中地方化的异质连续地域,其不同部分通过围绕区域增长极的相互关联而相互依存。③计划区域,是指实际存在的管理区域,它为一定的管理目的而创造,是政府计划、政策的实施地区。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2•雅克.布德维尔(Boudeville,Jacque,):•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经济学家佩鲁首先提出了增长极概念。此后,许多学者把佩鲁的增长极概念转换到地理空间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法国经济学家布德维尔。•布德维尔强调经济空间的区域特征。1966年布德维尔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起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增长极包括了两个明确的内涵: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增长极具有“推动”与“空间集聚”意义上的增长之意。•从60年代起,人们对增长极的研究也自然就沿着部门增长极(推动型产业)和空间增长中心(集聚空间)两条主线展开。增长极开发模式较适合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3二、经济区域1.定义: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2.特点(与地理学区域比较):①人的经济活动的产物;②不能无限划分;③不是固定不变的;④开放的,界限是模糊的。3.非平衡、非线性的开放系统。非平衡性:子系统及其单元的功能、作用不是同等、均匀的。非线性:各子系统的增长不成比例、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可加性和与之相关的放大作用。开放性:从外部环境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又向外界耗散物质、能量,并传递信息;且各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封闭的。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4第三节区域经济•本节主要内容•一、区域经济的含义•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5•本节重点:•区域经济的含义•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本节难点:•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6•一、区域经济的含义•1.经济发展的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7•2.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①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在一个长时期内持续稳定的增长;•②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人们有相当程度的安全感;•③生产要素数量不断增加,足以满足生产投入的客观需要;•④经济结构发生重大的转变,形成持续的高级化变化过程;•⑤社会结构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不断趋向公平与合理;•⑥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发展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⑦文化发展、观念习俗与经济发展相协调;•⑧经济运行及其调控的机制趋于完善和健全。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8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1.二次世界大战后,众多发展中国家除了经济上落后、政治上不稳定以外,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呈现典型的区域发展的“二元性”。2.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发展经济学想从经济上解决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对称,平衡二元经济的利益冲突,但在调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却没突破。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研究中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之一。4.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①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②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体制的转换速度和程度也不同;③存在两个相反有互补的梯度差,即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远远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又要比东部地区丰富得多;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9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妥善地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发展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我国迈入世界性经济增长的进程和国家的实力。④经济发展速度不同造成的人均产出和人均生活水平的差距日益扩大,并呈上升趋势。5.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弊处: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0•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区域性经济问题,如如何实现区及协调发展;如何加快城市化,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如何解决区际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人际收收入差距等;•为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同时为解决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环境问题等更深层次的区域性问题;•2007年6月国务院把成都和重庆批准为“成渝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2007年12月又把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城市群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见,区域经济学解决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日渐广泛和深入。第四节区域经济学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1一、研究区域结构变动的理论———地域分工理论1.地域分工理论定义: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及要素禀赋理论等。2.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认为在某种产品上所花成本绝对的低,就称之为具有“绝对优势”,只有这种产品才应该被生产,并出口换回自己在生产上不具备绝对优势的产品。按绝对优势理论,一个没有任何绝对优势产品的地区就不能从贸易中获利。然而,现实的地域分工与贸易并非如此。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23.比较优势理论渊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他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通过分析两个国家在单一生产要素上的差异,从理论上证明了比较优势的存在和贸易的互利性,奠定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积极意义在于:4.两者区别: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其竞争是在区际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的,因而受到竞争法则的支配。绝对优势理论:把区域仅仅视为商品生产的区位,忽略了其作为一个综合主体具有整体利益的作用。指出区域贸易的理论基础:只要有相对成本优势,区际贸易就能以较少的劳动耗费取得较多的使用价值。区域贸易理论基础:只要有相对成本优势,就能以较少的劳动取得较多的使用价值;提出了区域交换特殊规则:相对值的高低。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35.要素禀赋论解释了导致产品比较成本区域差异的关键原因在于要素比例的不同。不同的来源6.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比较相同:都使用相对比较原则来说明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着眼于商品本身的差异不同:各部门技术不同:资本密集型产品各种生
本文标题:区域经济学第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8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