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
第八章全面预算第八章全面预算•一、全面预算的概述•全面预算就是企业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的既定目标,主要通过货币度量的形式把企业的总体规划数据化、格式化地反映出来,即用货币的形式来反映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时期全部经济活动过程的详细计划。二、全面预算的意义1、确定预算期奋斗的目标。2、协调各部门的工作。3、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4、考评各部门的工作业绩第八章全面预算•三、全面预算体系的构成•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财务预算第八章全面预算•四、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1、自上而下由基层业务负责人编制2、自下而上由高层企业领导编制•五、编制预算的具体方法•固定预算:根据固定不变的业务水平编制,适用于业务量稳定的企业。第八章全面预算•优点:•预算编制的工作量不大•各预算之间的关系紧密•实际业务量若与预算业务量相差不大,可评价考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第八章全面预算•弹性预算:可按照不同的业务量来编制预算,达到控制费用的目的。零基预算:特点:与传统方法不同,不是在过去的预算的基础上调整得到增量预算:传统预算方法。在已有的预算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地调整、修订而编制的预算。第八章全面预算•定期预算方法定期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不变的会计期间(如日历年度)作为预算期的一种编制预算的方法。第八章全面预算•滚动预算方法滚动预算又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脱离,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永远保持为一个固定期间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第八章全面预算•六、全面预算的编制•销售预算销售预算是编制全面预算的基础和关键.销售预算主要列示的是全年和分季度的预计销售数量和销售收入.第八章全面预算•生产预算生产预算是根据销售预算进行编制的.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生产预算中的预计生产量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第八章全面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编制直接材料预算时应以生产预算为基础.直接材料生产上的需用量同预计采购量之间的关系,可按下式计算:预计采购量=(生产上预计需用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第八章全面预算•为便于编制现金预算,在直接材料预算中,通常还包括材料方面预期的现金支出的计算,包括上期采购的材料将于本期支付的现金和本期采购的材料中应由本期支付的现金.第八章全面预算•直接人工预算直接人工预算是以生产预算为基础进行编制的.它列示了全年和分季度预计需用的直接人工工时和直接人工成本.将各期的预计产量,乘以单位产品所需直接人工小时,即得各期的直接人工小时预算,再乘以每小时直接人工成本,便是直接人工成本预算.第八章全面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凡生产成本中不属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部分,都计入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按其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第八章全面预算•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采用变动成本法时.只将变动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求直接列入损益表作为当期产品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通常还包括费用方面预计的现金支出的计算,借以为编制现金预算提供必要的资料(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是无需用现金支出的项目,所以,计算费用方面预期的现金支出,应将折旧这一项目扣除).第八章全面预算•期末存货预算编制期末存货预算是为了综合反映计划期内生产单位产品预计的成本水平,同时也为正确计量预计损益表中的产品销售成本和预计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材料存货和期末产成品存货项目提供数据.第八章全面预算•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单位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变动部分,至于固定费用部分则当作期间成本列入损益表,从当期的产品销售收入中扣除.第八章全面预算•销售与管理费用预算销售与管理费用预算包括预算期内将发生的制造费用以外的各项费用.其各费用明细项目要按成本性态分为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两类.•现金预算现金预算主要反映计划期间预计的现金收支的详细情况.一般来说,一份现金预算应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第八章全面预算•(一)现金收入现金收入部分包括期初的现金余额和预算期的现金收入,产品销售收入是取得现金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第八章全面预算•(二)现金支出现金支出部分包括预算期预计的各项现金支出,除上述材料,工资和费用方面预计的支出外,还包括上交所得税,支付股利和资本支出预算中属于计划期内的现金支出等项.第八章全面预算•(三)现金多余或不足现金的多余或不足部分列示现余收入合计与现金支出合计之间的差额,差额为正,说明收大于支,现金有多余,可用于补偿过去向银行取得的借款,或用于购买短期证券;如差额为负,说明支大于收.现金不足,需要向银行借款.第八章全面预算•(四)资金的筹集和运用资金的筹集与运用部分提供预算期内预计向银行借款和偿还以及有关利息支出的详细资料.第九章成本控制分析第九章成本控制分析•§1成本控制的意义一、意义:通过成本控制使费用降低,实现目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本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第九章成本控制分析•二、种类:1、基本的标准成本:是该产品在达到正常生产水平第一年度的实际成本,这种成本确定以后,一般多年不变,它可以使各个时期的成本以这一标准为基础进行比较。但这一标准并不能反映出当前企业应该达到的水平,因此,实际工作中很少用第九章成本控制分析•2、理想的标准成本是在最好的生产技术条件,最佳的工作状态下所应该发生的最低成本。在这种标准成本下,没有一点浪费,无废料废品,企业的工艺技术达到最高水平,生产经营实现最佳运转,产品制造过程处于最先进、最完美的状态中。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实际工作中很少采用。第九章成本控制分析•3、正常的标准成本:正常的标准成本是根据正常的生产水平,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正常的价格条件下,用预期能达到的标准来制订的成本。在这种标准成本下,允许有合理的损耗,生产时个人有足够的生理休息时间,机器允许有一定的修理时间,这种成本经过适当努力是能达到的。第九章成本控制分析•三、标准成本的作用:1、加强成本控制。2、为决策提供依据。3、促进管理工作的改进。第九章成本控制分析•§2标准成本的制定一、直接材料成本的制订:•数量标准:材料的消耗定额•价格标准:单位材料价格(包括采购费用)第九章成本控制分析•二、直接人工:直接人工标准是根据从事某项工作的标准工资率和需要的标准工时数来确定。标准工资率包括支付的工资和养老金、退休金及福利费等。直接人工:标准工资率(每小时)第九章成本控制分析•三、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也是由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组成。这里的数量标准是指机器工作小时或直接人工小时,在西方国家还有用作业单位作为数量标准;价格标准则是指制造费用分配率。第九章成本控制分析•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标准总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总额÷标准总工时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工时第九章成本控制分析•§3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就是成本差异。由于成本由数量和价格两个因素组成,因此构成成本差异也有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两种。当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成本差异表现为正数,称为逆差,用U表示,当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成本差异为负数,称为顺差或有利差异,用F表示。•第九章成本控制分析•一、直接材料的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一)直接材料的成本差异的计算1、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的计算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第九章成本控制分析•2、直接材料的数量差异的计算直接材料的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例:新新机械厂生产A产品,需用甲材料,标准价格为4元/千克,实际价格为4.20元/千克,甲材料的标准用量为500千克,实际用量为460千克求甲材料的成本差异。第九章成本控制分析•材料成本差异=460×4.2-500×4=1932-2000=-68(元)(F)-68元的有利差异由下面两部分组成:甲材料的价格差异=(4.2-4)×460=92(元)(U)甲材料的数量差异=(460-500)×4=-160(元)(F)所以:-68元=92+(-160)第九章成本控制分析•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1、直接人工的工资率差异计算: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2、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例:新新机械厂加工A产品需车加工,其标准工资率为5元/工时,实际工资率为6元/工时,标准工时为500工时,实际工时为450工时,试求某产品直接人工的工资率差异和效率差异。第九章成本控制分析•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人工成本-标准人工成本=6×450-5×500=200(元)(U)200元的逆差由以下两部分组成: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6-5)×450=450(元)(U)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50-500)×5=-250(元)(F)第九章成本控制分析•3、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计算和分析1、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1)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2)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3)变动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成本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制造费用第十章责任会计•一、分权管理•在传统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均是以集权管理为主,因为这也是企业主体本身的具体情况决定的;过去的企业大部分是家族企业或合伙制企业较多,在企业成立初期权利就比较过分集中在几个或一个人的手里面,任何事务都要经过权利执掌人才能最终确定;第十章责任会计•但经过了不断的管理实践,人们纷纷明白,企业的运作并非只有一个人在处理各种事务,而是有机整体的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想要的结果。第十章责任会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权利的划分才能对具体事务进行管理和控制,否则又要回归到原始的管理状态,所以就在这个时候就孕育而生了企业分权管理制度,当然起初还没有制度化,还是停留在原始的分权概念上,经过实践后才慢慢得以制度化的。第十章责任会计•企业分权管理是很系统的管理实践,通过权利的有效配置达到管理的目的,重要的是权利的制衡和权利象征的赋予;只有完善了权利的划分,明确了组织结构的管理和层级的管理责任,最终才能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第十章责任会计•在实行分权经营体制的条件下,按照“目标管理”的原则,将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落实到有关单位去完成而形成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称为“责任中心”。第十章责任会计•按其权力和财务责任的大小,一般可区分为三大类:•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第十章责任会计•“责任会计”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企业实行分权管理、推行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产物,它的建立对于促进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完善经济责任制等具有重要作用。第是章责任会计•二、责任会计的内容责任会计是指以企业内部建立的各级责任中心为主体,以权,责,利的协调统一为目标,利用责任预算为控制的依据,通过编制责任报告进行业绩考核评价的一种内部会计制度.第十章责任会计•三、实行责任会计的基础和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置责任中心,明确责权范围;各个责任中心具有明确的权、责范围,要为它们在企业授予的权力范围内独立自主的履行职责提供条件。第十章责任会计•科学地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目标,使各个责任中心在完成企业总的目标中明确各自的目标和任务,实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各个责任中心工作成果的评价与考核应仅限于能为其工作好坏所影响的可控项目。第十章责任会计•2.提交责任报告,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3.建立健全信息跟踪与报告系统严密的信息收集、加工系统,落实责任,分析偏差,指导行动,充分发挥信息反馈作用,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沿着预定目标卓有成效地进行。第十章责任会计•4.合理制定内部转移价格•为明确区分经济责任,便于正确评价各自的工作成果,各个责任中心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应按合理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进行计价、结算。第十章责任会计•一
本文标题: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9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