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讲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演进考点一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3年20考【主干回顾】一、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与初步发展;汉代耦犁和一牛挽犁法;唐代曲辕犁。二、基本特征:精耕细作1.生产工具:铁制农具;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播种工具耧车。2.生产技术:都江堰、白渠等水利工程;牛耕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等。3.耕作方法:春秋战国的垄作法、西汉的代田法。三、基本模式:小农经济1.历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2.特点: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影响: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纵横通关】1.专题通:小农经济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需要摘抄记录)提示:(1)春秋战国时期,在铁犁牛耕技术和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形成。(2)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入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但仍占主导地位。(3)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小农经济走上社会主义集体经营的道路。(4)目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公有制前提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模块通: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间的关系(适当摘抄)提示:(1)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封建小农经济需要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其土地所有制。(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3)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命题研析】视角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查农耕文明的进步【典例1】(2015·全国卷Ⅰ高考·T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选C。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是自给自足。耕种土地可以养活五口人或九口人,这有利于个体家庭的稳定,促进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正确;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和私有土地的出现,个体小农经济应运而生,A与史实正相反,故错误;战国时期,手工业和商业不断发展,故B错误;个体农耕发展,推动的是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而与大土地所有制无关,故D错误。【点拨】解题关键理解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领域发生的质变考向预测生产工具的革新及其对生产关系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与生态文明;科技兴农【拓展】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转型(1)生产工具: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2)劳动者: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地租剥削方式产生,地主与农民的对立关系产生。(3)劳动对象:奴隶社会的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和发展。总之,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由奴隶制经济向封建经济过渡。视角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考查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典例2】(2015·全国卷Ⅰ高考·T27)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解析】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干扰选项科举考试状元南北人数的变化,无法体现理学的影响力扩大B正确选项表格内容显示,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造成了文化格局的变化C本身错误的选项宋元之后,经济重心实现南移,但中原经济并未急剧衰退D本身错误的选项明清都城在北京,政治重心南移说法错误【拓展】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适当摘抄)(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及向商业资本的转化。“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既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业化。(2)经济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3)思想因素: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成为工商业资本。【拓展延伸】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面面观(1)生产力角度:以铁犁牛耕为核心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生产关系角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和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3)经济结构角度: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4)经济格局角度: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并在南宋时期超过北方。(5)经济地位角度:是中国封建统治和古代文明的基础。考点二享誉世界的手工业3年10考【主干回顾】一、基本形态管理方式产品用途劳动力官营手工业政府经营官府、皇室专用;不流通无偿征调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市场流通个体工匠家庭手工业家庭农户自主经营家庭消费、交纳赋税;部分流通农民自身二、主要成就冶金业商周青铜器铸造;春秋开始冶铁;南北朝发明灌钢法制瓷业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两大体系;宋朝五大名窑;元代青花瓷;明清彩瓷、珐琅彩纺织业丝织业:唐朝吸收波斯风格与织法;明清在苏杭设织造局棉纺织业:南宋兴起;元朝改进技术;明朝后期,棉布成为主要的衣料【纵横通关】1.专题通: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提示:(1)技术先进:历史悠久、分工细密,长期领先于世界。(2)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成为封建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3)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4)私营手工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5)“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秦汉开始,“男耕女织”式的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渐趋稳定。家庭手工业成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模块通:长期领先世界的古代中国手工业为何没有引起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提示:(1)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对手工业商品的需求量不大,制约了技术的革新。(2)水平较高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和贵族服务,技术改造的动力不足。(3)民营手工业在明朝中后期发展较快,但抑制工商的政策、行业技术垄断等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应用。3.中外通:中西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提示:(1)共同点:①发生时间:西欧产生在14-15世纪,中国在明朝中后期。②出现区域:都产生在沿海或沿江交通发达、贸易频繁地区。③产生结果:都宣告了封建社会开始衰落解体。(2)不同点:中国欧洲发展程度只是出现于江南个别地区和个别手工业部门产生途径更广泛:城市手工作坊转化为手工工场,商业资本的直接作用,农村资本主义农场的出现社会环境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封建政府压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封建制度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容易突破封建主义束缚,发展兴起结局、影响受到封建主义扼杀,拉大了与欧洲的差距形成强大的历史潮流,推动欧洲各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命题研析】视角3从微观历史情景的角度考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变化【典例3】(2015·福建高考·T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解析】选D。题干展示了两个历史文献的小段材料,分别讲述了昌南镇瓷器的出名途径和景德镇的命名原因。据此可以判断,A称唐朝已有景德镇之名显然错误;B所指“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不符合官窑瓷器不入市场的史实,是错的;C所说瓷器远销海内外,没有材料依据,也是错的;D所指陶玉用心良苦提高昌南镇瓷器的知名度,符合材料信息,故正确。【拓展】私营手工业经营艰难的原因(1)社会动荡——私营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2)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不利于手工业商品市场的发展。(3)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对私营手工业的冲击。(4)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拓展延伸】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的特点、原因及影响(1)特点:家庭内部传承,具有保守性;传男不传女,具有独占性。(2)原因: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束缚;官府的干涉和控制;手工业内部竞争现实;落后的宗法观念。(3)影响:这种传承有利于保证工艺水平,但影响技术的推广与交流,从长远来看,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考点三商业的发展与对外贸易3年29考【主干回顾】时期概况先秦“商人”出现;官府控制;私商的发展;市场的形成秦汉推行重农抑商;开通丝绸之路隋唐市坊分开的城市布局;“柜坊”“飞钱”的出现;市舶使专管外贸宋元使用“交子”;市坊界限打破的城市布局;夜市与早市兴盛;海外贸易发达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的涌现;商帮的活跃与兴盛;对外贸易渐趋萎缩【纵横通关】1.专题通: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提示:(1)起源早、不断发展:起自商朝,之后历代不断发展。(2)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古代商品市场由城市市场和乡村集市组成,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城市市场主要是满足达官贵人的享受消费,城市手工业品与乡村农产品的交换则处于次要地位。乡村集市狭小、分散,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只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3)对外贸易由盛到衰:对外贸易起自汉朝,通过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贸易的新纪元,从明朝中后期起,政府实行闭关、海禁等政策,阻碍了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2.中外通:宋朝的“商业革命”与近代西方的“商业革命”(新增比较点)提示:宋朝近代西方表现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城市人口剧增,独立的商业中心崛起;坊市制度瓦解,交子出现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济模式的变化;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实质封建小农经济下的商业变革近代资本主义商业革命差异原因(1)传统自然经济阻碍新生产关系萌发;(2)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发展的限制;(3)科举制束缚新观念的萌发(1)由新航路开辟直接推动;(2)中世纪西欧王权对商品经济制约力较弱;(3)人文精神促进思想解放3.模块通: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1)政治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封建的自然经济,原来的统治措施已经不能维护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成为必然。(2)经济上: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3)思想文化上:产生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理学走向僵化;小说、戏曲、绘画等市民文艺繁荣。【命题研析】视角4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考查古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典例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高考·T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解析】选A。结合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可知,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仍大体保持领先地位。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正确选项海禁政策实施前,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说明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B干扰选项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外来货币不可能干扰中国资本市场C选项本身错误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D选项本身错误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民间贸易的发展不可能冲击清廷的统治【拓展】古代中国由开放到闭关的原因(1)清朝政治统治需要: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成为统治阶级必然引起汉民族人民的反对,要防范中外结成反清联盟。(2)自然经济反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和外国“互通有无”。(3)重农抑商思
本文标题:古代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9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