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大雁归来》教案小班5篇
1/21《大雁归来》教案小班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分享的“《大雁归来》教案小班5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大雁归来》教案小班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可出现的生字词2、积累有关大雁的诗词句过程与方法:1、读课文,把握内容。2、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主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爱动物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导课: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对大雁,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古人也有“鸿雁传书”的说法,在古诗词当中也经常出现,你能否说出几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2/21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二、介绍文体(知识性散文)及作者(引导学生看课下注释一)。三、宣示学习目标:1、语文基础知识积累。2、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主旨。3、培养关爱动物的感情,四、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迁徙雾霭窥探缄默狩猎凋零滑翔顾忌五、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思考问题:读了本文,你了解了有关大雁的哪些知识?在课本上画出来。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就喧嚷;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爱寻食玉米粒;常成六只或六只的倍数列队飞行;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1、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2、“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3/21什么意思?3、为什么说大雁单调的数字也能激发我的伤感?选择题号,品味语言。说说你选出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大雁归来》教案小班21、积累词语,掌握“缄默、窥探、狩猎、顾忌、凋零、滑翔”等词的读音、字形并学会运用。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的主旨。3、朗读课文,归纳要点,整体把握文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4、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情怀。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1、文献法。提前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大雁的科普文章、图片、诗文等资料,课前相互交流,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2、合作探究法。3、延伸拓展法。多媒体、投影仪、教学图片1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展播,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意;合作研4/21讨,深层探究,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品读课文,把握独特的写法,感受作品浓郁的抒情色彩;学生自由质疑问难,理解难句,增强语感;延伸拓展,阅读《是谁赶走了鸟类》一文,沟通课堂内外。[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岁月之感。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1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设计(二)每当萧飒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雁的记忆。设计(三)《敬畏自然》说:“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他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著5/21名伦理学家,他对大雁,正是这样,他把大雁看做与自己平等的生命,看做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他怀着喜爱的心情、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的种种活动情景,请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大雁的世界。设计(四)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同学谈:外形,候鸟,合群性,叫声嘹亮……)利奥波德对大雁作过一番观察和研究。他观察过归来的大雁到了目的地怎样寻找栖息地,他观察过大雁觅食,他研究过雁群的结构,他聆听过大雁集会的鸣叫,原来大雁还有这么多闻所未闻的趣事,让我们走进《大雁归来》的世界。设计(五)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李清照《虞美人》:“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情思。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如:1[唐]李益:“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2[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3[唐]李世民:“不识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4[唐]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那么,从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著名的伦理学家的这散文里,我们要学点什么呢?二、资料展播6/21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有关雁的各种资料,各组选择较有价值的资料,提交教师利用投影显示给大家,全班共同欣赏。资料1《辞海》中“雁”的词条资料2周瘦鹃随笔《雁》资料3历代有关雁的诗歌资料4雁的图片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解文章主旨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感受文意。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缄默(jiān):闭口不说话。窥探(kuī):暗中察看。狩猎(shòu):打猎。狩,特指冬天打猎。凋零(diāo):(草木)凋谢零落;衰落。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2、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要点,把握文意。提问: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学生快速筛选相关信息,概括段意,归纳要点。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7/21大雁是具有灵性的候鸟,是报春使者,善远飞,喜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出示思考题: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讨论,明确:(1)十一月南飞的大雁。2三月的大雁。3大雁归来的情景。4春雁觅食。5孤雁6四月夜间大雁的集会字里行间充满着爱鸟之情。课堂讨论:提问: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明确:课文中说明大雁知道威斯康星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3、领悟文章的主旨。1(多媒体显示)作者在《沙乡年鉴》的序言中说:“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时,在那个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然后又被遗弃的沙子农场里,我们试8/21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帝赐予我们的本质。”《大雁归来》教案小班3一、作者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作家,被视作美国的野生生物管理之父。代表作《沙乡年鉴》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对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影响很大。二、科学小品文的特点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3、语言的通俗性: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所以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三、理解词义1、缄默:闭口不说话。2、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中,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文中是贬词褒用,形容大雁深知地面危险,在高飞时非常专注的样子。3、狩猎:打猎。9/214、凋零:(草木)凋谢零落;衰落。5、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5):描写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及其归来时欢快的情景。第二部分(6—10):描写大雁觅食、群居、集会鸣叫等方面的特点。第三部分(11—13):介绍各大洲大雁迁徙的一致性,以及大雁带给人类的益处和自然之美。五、问题归纳1、如何理解文章第一段?此段开点题,总领全文。作者将燕子与大雁进行对比,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说明了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信息、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2、第2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明了大雁的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赋予主教雀、花鼠及大雁人的思想及行为;并且将主教雀、花鼠及大雁对季节的判断的种种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了大雁对季节的判断非常准确的特点。3、“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头上高高飞过。”如何理解“目空一切”?10/21本题运用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目空一切”原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这里运用拟人,贬词褒用,写出了大雁高高飞过时的专注神情,因为它们深知地面上的危险,必须一声不响,直达目的地。4、结合上下文,说说第3段写南飞时的大雁的作用?内容上,写的是南飞时大雁一声不响地笔直飞行,发现沙滩和沼泽也不会停留,反衬下文回归时大雁的种种表现。结构上,为下文作了铺垫,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了解到大雁的不同表现。5、第4段写“3月的大雁则不同”,请结合文章说说它们的“不同”的表现。本题运用“定向—分析—归纳”法。①“低语”“问好”“叫起来”写出大雁回归时快乐、热闹的样子,不再是“一声不响”,更惹人喜爱。②“曲折地穿行”“试探性的盘旋”“向池塘滑翔”等这些动作的描写,写出了大雁回归时的警觉、聪明和放松,不再“目空一切”地笔直飞行,更快乐更自由。6、“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前一句中的“客人”指大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雁的归来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后一句着重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11/217、综合第6段,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其妙处。着重描写了大雁觅食前后的动作和鸣声特点。主要运用了明喻和拟人的修辞,使大雁的形象生动逼真,极为丰满,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充满乐趣,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8、怎样理解“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这句话的含义?“单调枯燥的数字”指六只或六的倍数。由这些数字分析,六只成员的雁群是一个家庭。孤雁之所以孤单,是因为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被猎杀。作者原先就为这样的推断而感伤,现在六年的研究证实了这个结论,进一步引起了作者的感伤,也代表了爱鸟者的感伤。为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动感情的情形是少有的,但是关于大雁的单调枯燥的数字,包含着丰富的意味,不能不使人动情。9、第9段写大雁鸣叫之前为什么先写了几种动物的声音?写沙锥鸟、猫头鹰、半蹼鹬的轻微的声音,是为下文写大雁喧闹的声音作铺垫,也起到衬托作用,突出大雁鸣叫的特点。10、第9段中,作者是怎样描绘大雁集会的鸣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题运用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把大雁的鸣叫说成是“辩论”“发言”“谈论”,声音由激烈慢慢趋于平静,有层次感12/21和画面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11、结尾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及作用?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和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结尾句写大雁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认为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里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含蓄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及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份温馨,突出了文章主旨,发人深思。作用: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大雁归来》教案小班4《大雁归来》教案一、内容简介:大雁是春天的使者,
本文标题:《大雁归来》教案小班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098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