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国际收支调节与理论(2)
国际收支调节与理论第一节国际收支调节•国际收支调节是指编表国家在国际收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调节国际收支各个项目的差额和总额,达到一定目标的宏观行为过程。•一、国际收支平衡与不平衡的标准•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各个项目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1.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Transactions),或称事前交易(Ex-AnteTransactions),它是经济实体或个人出自某种经济动机和目的,独自进行的。•2.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Transactions),也称为事后交易(Ex-PostTransactions),它是在自主性交易收支不平衡之后进行的弥补性交易(CompensatoryTransactions)。•一国国际收支的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相等或基本相等,就表明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或基本平衡;如果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借方金额与贷方金额不相等,就表明该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或失衡。•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国际收支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周期性不平衡(CyclicalDisequilibrium)•由经济周期变化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周期性不平衡。当一国的经济处在繁荣和高涨的阶段时,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会非常活跃,商品和劳务的出口也将加大,因此国际收支可能出现顺差。相反,在经济出现衰退和萧条时,经济增长放慢,贸易和投资活动可能减少,国际收支可能出现逆差。•(二)收入性不平衡(IncomeDisequilibrium)•由于经济增长率变化或经济周期本身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收入性不平衡。•(三)结构性不平衡(StructuralDisequilibrium)•一国的经济结构如果不能按照世界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该国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就将可能产生不平衡,这就是结构性不平衡。经济结构的失衡可分为产品供求失衡和生产要素价格结构失衡。•(四)货币性不平衡(MonetaryDisequilibrium)•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下,因货币对内价值的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就称作货币性不平衡。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量过多,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与商品成本高于其他国家,商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而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降低,刺激进口,从而可能使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相反,通货紧缩时,物价与商品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商品出口竞争力增强,出口增加,其国际收支可能呈现顺差。•(五)偶发性不平衡(AccidentalDisequilibrium)•政局动荡、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等偶发因素,也会导致贸易收支的不平衡和巨额资本的国际移动,从而使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这就是偶发性不平衡。•一般而言,经济结构性因素和经济增长率变化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而被称为持久性不平衡(SecularDisequilibrium)。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仅具有临时性,而被称为暂时性不平衡(TemporaryDisequilibrium)。•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一)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一般首先会引起本国货币汇率下浮;如果逆差严重,则会使本币汇率急剧下跌。该国货币当局如果要维护本币的地位,就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售外汇和买进本国货币。这不仅会消耗外汇储备,甚至还会造成外汇储备的枯竭,从而严重削弱其对外支付能力;•另外也会形成国内的货币紧缩形势,促使利率水平上升,影响本国经济的增长,从而导致失业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率的相对与绝对下降。•如果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是贸易收支逆差所致,将会造成国内失业的增加;如系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则会造成国内资金的紧张,利率上升,将影响到商品市场的需求,从而影响经济增长。•(二)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虽然可以增大其外汇储备,加强其对外支付能力,但是如果出现长期或巨额的盈余时,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1)可能使本币升值,因而不利于商品出口,最终加重国内的失业;•(2)将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物价上升,加重通货膨胀;•(3)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意味着有关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因此会加剧国际摩擦;•(4)国际收支顺差来自于出口过多所造成的,那么国内可供使用的资源就会相应减少,因此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四、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一)外汇缓冲政策(ForeignExchangeCushionPolicy)•所谓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应付国际收支不平衡,把黄金外和汇储备作为缓冲体(Buffer),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卖,来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所形成的外汇供求缺口,从而使收支不平衡所产生的影响仅限于外汇储备的增减,而不致导致汇率的急剧变动和进一步影响本国的经济。•(二)财政和货币政策•1.财政政策•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需要进行调整时,一国政府通常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例如采取减少财政支出和提高税率的措施,以便抑制公共支出和私人支出,抑制社会总需求和物价上涨。社会总需求和物价上涨受到抑制,将减少进口,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2.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也称金融政策。它是西方国家普遍、频繁采用的间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调节国际收支的货币政策,主要有贴现政策(DiscountPolicy)和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RateofReserveRequirement)的政策。•(1)贴现政策。它是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其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票据进行再贴现时所取利息计算的比率,即再贴现率(RediscountRate),来影响金融市场利息率的政策。•(2)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政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依法按其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保证存户提现和中央银行控制货币量的特定基金。•(三)汇率政策•汇率政策,是指一国通过调整汇率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国际收支出现严重逆差时,实行货币法定贬值(Devaluation)。•本币贬值,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价格降低,提高了本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增加出口。同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升高,进口减少,从而改善国际收支。•当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时,则在他国压力下实行货币法定升值(Revaluation),以减少和消除国际收支顺差。•(四)直接管制•直接管制(DirectControl)是指政府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对国际经济交易进行行政干预,以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直接管制包括:财政金融管制和贸易管制两种。•金融管制是从外汇方面限制国际经济交易,如外汇管制。•财政管制包括关税与出口信贷、出口补贴等“奖出限入”的政策。•贸易管制是直接对进出口进行限制,如实行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贸易保护措施。•直接管制通常能起到迅速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能按照本国的不同需要,对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区别对待。第二节西方国际收支理论•一、“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理论•1752年,英国经济学家休谟·大卫(Hume,David)论述了“物价—现金流动机制”(PriceSpecie-FlowMechanism)理论。这个理论认为,金本位制下,一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支付大于收入),其汇率会下跌到黄金输出点,而引起黄金外流。•二、弹性分析理论•它是一种适用于纸币流通制度的国际收支理论。弹性分析分析法以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浮动汇率制为基础,分析一国当局所实行的货币贬值对该国国际收支差额的影响,它着重于汇率贬值改善贸易逆差所需的弹性条件和汇率贬值对于贸易条件影响这两个方面。•1.弹性分析理论的前提条件。•弹性分析理论研究的是贸易收支的均衡条件,贸易收支的均衡条件对整个国际收支均衡而言是一种局部均衡,它成立的前提条件是:•2.弹性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弹性分析理论主要研究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它有意忽略劳务进出口与国际间的资本移动,假设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因而把问题集中到贸易差额的分析上,考察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是进出口商品的供求数量对进出口价格变化反应的程度:弹性大,说明进出口商品价格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供求数量;•弹性小,说明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化对进出口商品供求数量的影响较小。•一国货币贬值,会使出口价格下跌而促进出口,使进口商品价格提高,而抑制进口。出口值增大,只发生在出口商品数量的增长率大于出口价格下跌的比率时,亦即国外需求弹性大于1时;进口值减少,只会发生在进口需求有弹性而且大于零时,进口才会减少。这样,出口值大于进口值,贸易收支便得到改善。假设出口需求弹性为xD,进口需求弹性为iD,当1ixDD时,货币贬值会使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发生改变,但是进出口的金额不变,因此对贸易收支不发生作用。当1ixDD时,货币贬值会使出口收入减少,而且出口收入下降的金额大于进口支出减少的金额,贸易收支的逆差将进一步扩大。当1ixDD时,货币贬值可以减少进口,扩大出口,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这是货币贬值能改善贸易收支所必须具备的条件。•3.弹性分析理论的评述•(1)这个理论把国际收支仅局限于贸易收支,没有考虑劳务进出口和国际间的资本移动。•(2)弹性分析理论以小于“充分就业”(即国内外都有大量闲置资源未被充分利用)为条件,因而做出了供给有完全的弹性的假定。•(3)国际收支初始为平衡状态的假设,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4)弹性分析理论是一种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它忽视了汇率变动效应的“时滞”(TimeLag)问题。•因为在短期里,由于市场信息的收集和扩大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数量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实现,贬值并不能立即引起贸易额的变化,从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到贸易额的增减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这就是所谓的“J曲线”效应(J-Curveeffect)。曲线的开始会下降,然后才上升。•(5)弹性分析理论采用“局部均均衡”,就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然而,实际上其他条件并非不变,前述的继发性通货膨胀,以及国民收入与利率等都在变。•三、吸收分析理论•1.理论产生的背景•吸收分析理论(TheTheoryofAbsorptionApproach)主要分析收入和支出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作用,它把国际收支差额归结为国内总产出与总支出的差额。吸收分析理论也称为支出理论。•2.理论的主要内容•吸收分析理论实际上是凯恩斯主义理论在国际收支上的具体运用。这个理论是以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为基础的。按照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在此方程式中,Y为国民收入,C为私人消费,I为私人投资,G为政府支出。这个方程原是凯恩斯对封闭型经济进行考察和分析的均衡方程式。GICY•凯恩斯的追随者又从开放型经济进行考察和分析,而把对外贸易也包括在方程式之内,因而,上述均衡方程式便成为:MXGICY•在此方程式中,X为出口收入,M为进口支出。X-M为贸易收支差额。假定支出(亚历山大称为吸收,吸收理论即因此得名),即C+I+G为A,并把国际收支B抽象为贸易收支,则Y=C+I+G+(X-M)式变为Y=A+B,变形得B=Y-A。•这个式子表明以下的含义:•(1)•(2)当总吸收等于总收入时,国际收支平衡;总收入如大于总吸收,是国际收支顺差;总收入如国小于总吸收,则国际收支逆差。•(3)方程式的左端B为果,右端Y-A为因。总吸收总收入国际收支总吸收总收入国际收支•这一理论认为,国际收支盈余是总吸收相对于总收入不足的表现,而国际收支逆差则是总吸收相对过大的反映。由B=Y-A方程式可知,消除国际收支赤字的方法是:增加总收入,或减少总吸收,或二者兼用。•吸收分析理论的重要贡献是:它把国际收支同国内经济联系起来,为实施通过国内经济的调整来调节国际收支的对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个理论的明显缺陷是,忽视了在国际收支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国际间资本移动等因素。•四、货币分析理论•1.理论的产生•货币分析理论实际上是将封闭经济条件
本文标题:国际收支调节与理论(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1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