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报告 > 宏观经济分析与证券市场
宏观经济分析与证券市场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概述第二节宏观经济分析与证券市场第三节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概述•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与方法•(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1、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2、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4、了解转型背景下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了解中国股市表现和宏观经济相背离的原因•1.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在证券投资中,宏观经济分析是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把握住宏观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才能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只有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尤其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因素的变化,才能抓住证券投资的市场时机。•2.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及其结构变动密切相关。这里的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是指整个市场的平均投资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就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长质量与速度的反映,因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与成千上万的不同企业相互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宏观经济是个体经济的总和,企业的投资价值必然在宏观经济的总体中综合反映出来,所以,宏观经济分析是判断整个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关键。•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证券市场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息息相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或挤出泡沫,或促进经济增长,这些政策将会影响到经济增长速度和企业经济效益,并进一步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因此,证券分析师必须认真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掌握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才能准确把握整个证券市场的运动趋势和不同证券品种的投资价值变动。•4、了解转型背景下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了解中国股市表现和宏观经济相背离的原因•中国证券市场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股权分置、国有成分比重较大、行政干预相对较多、阶段性波动较大、投机性偏高、机构投资者力量不够强大等。由此导致证券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反应存在特殊的不确定性,简单化地用成熟市场的标尺来衡量我国证券市场可能容易产生偏差。•(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1.总量分析法:对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如对国民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银行贷款总额及物价水平的变动规律的分析等),进而说明整个经济的状态和全貌。总量分析主要是一种动态分析,因为它主要研究总量指标的变动规律。同时,也包括静态分析,因为总量分析包括考察同一时内各总量指标的相互关系。总量是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状态的经济变量,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量的总和;二是平均量和比例量。•2.结构分析法: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如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结构分析、消费和投资的结构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结构分析等)。如果对不同时期内经济结构变动进行分析,则属于动态分析。•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的关系:相互联系。总量分析侧重于总量指标速度的考察,侧重分析经济运行的动态过程;结构分析侧重于对一定时期经济整体中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研究,侧重分析经济现象的相对静止状态。总量分析非常重要,但它需要结构分析来深化和补充,而结构分析要服从于总量分析的目标。•3.宏观分析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宏观分析所需的有效资料一般包括政府的重点经济政策与措施、一般生产统计资料、金融物价统计资料、贸易统计资料、每年国民收入统计与景气动向、突发性非经济因素等。这些资料来源主要有:•第一,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了解世界经济动态与国内经济大事;•第二,政府部门与经济管理部门,省、市、自治区公布的各种经济政策、计划.、统计资料和经济报告,各种统计年鉴,如《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年鉴》《经济白皮书》等;•第三,各主管公司、行业管理部门搜集和编制的统计资料;•第四,部门与企业内部的原始记录;•第五,各预测、情报和咨询机构公布的数据资料;•第六,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省市领导报告或讲话中的统计数字和信息等。•其中,数据资料是宏观分析与预测,尤其是定量分析预测的基础。无论是对历史与现状的总结,还是对未来的预测,都必须以它为依据。因此,对数据资料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如准确性、系统性、时间性、可比性、适用性等。需要注意的是,有时资料可能因口径不一致而不可比,或是存在不反映变量变化规律的异常值,此时还需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二、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变量•(一)国民经济总体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区分国内生产和国外生产一般以“常住居民”为标准,只有常住居民在1年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得到的收人才计算在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内。•常住居民是指:居住在本国的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和长期居住存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居民。因此,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值。从这个意义上讲,与以“国民原则”为核算标准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相比,以“国土原则”为核算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包含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但包含外国居民在国内取得的收入;相反,国民生产总值包含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但不包含外国居民在国内取得的收入。•GDP=GN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或GDP=GNP-(本国生产要素在国外取得的收入•-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的收入)•=GN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居民和非常住居民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对应于这三种表现形态,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以常用的支出法为例,统计GDP时,要将出口计算在内,但不计算进口。其公式为:GDP=C+I+G+(X—M)•C代表“消费”(即常住居民的个人消费。其中,所有房屋,包括居民住房的购买,都属于固定资本形成,而不属于消费性支出);•I代表“投资”(包括净投资与折旧);•G代表“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但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以避免重复计算);•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则(x—M)表示“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一般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经济发展总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对经济尚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发展潜力大,其经济发展速度可能达到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这时就要警惕由此可能带来的诸如通货膨胀、泡沫经济等问题,以避免造成宏观经济的过热。•国内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的情况只能对国民经济形势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要深入掌握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还必须对经济运行的变动特点进行分析。与对国内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的分析相比,对经济运行变动特点进行分析更偏重于对经济运行质量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经济增长的历史动态比较,说明增长波动的特征,即所处经济周期的阶段特征;二是经济结构的动态比较,说明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和趋势;三是物价变动的动态比较,说明物价总水平的波动与通货膨胀状况,并联系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等,说明物价变化的特点及其对经济运行主要方面的影响。•2、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出减去工业中间投入。二是收入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具体构成项目有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这种方法也称要素分配法。以常用的支出法为例,工业增加值等于工业总产值与中间消耗的差额。工业增加值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测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来源于工业总产值,即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分厂)生产的成果相加。但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3、失业率:是指劳动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目前,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数。•失业率上升与下降是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于潜在GDP的变动为背景的,而其本身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当失业率很高时,资源被浪费,人们收入减少。此时,经济问题还可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家庭生活,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失业率是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变量。在经济繁荣时,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就业水平,而在经济萧条时,失业率则较高。造成失业的原因主要有:•(1)总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失业。这是在经济周期中的危机与萧条阶段,由于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持续的普遍性失业,这是由一个长期的经济周期或一系列周期所导致的劳动力需求长期不足的失业。•(2)总需求分布不平衡造成的失业。这类失业有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前者表现在某个地区某类职业的工人找不到工作,而在另一地区却缺乏这种类型的人。后者是由于产业结构变动或者采用新技术而导致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种类不符造成的。•(3)志愿失业,在动态经济社会里,总有人要变换工作,在找到理想工作之前,他们宁愿不就业,这就是志愿失业。•失业率过高将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又是一个政治问题,超过社会承受能力,政府被迫采取措施来发展经济扩大就业。•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明显地上涨。•对通货膨胀的衡量可以通过对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幅度的衡量来进行。一般说来,常用的指标有以下三种:零售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其中,零售物价指数又称消费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反映消费者为购买消费品而付出的价格的变动情况;批发物价指数反映一国商品批发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则是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由于以上三种指标在衡量通货膨胀时各有优缺点,且所涉及商品和劳务的范围不同、计算口径不同,即使在同一国家的同一时期,各种指数所反映的通货膨胀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衡量通货膨胀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指数。一般说来,在衡量通货膨胀时,零售物价指数使用得最多、最普遍。•通货膨胀一般以两种方式影响到经济:通过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以及通过改变产品产量与类型影响经济。具体地说,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扭曲商品相对价格,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引发泡沫经济乃至损害一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权基础。通货膨胀有被预期和未被预期之分,从程度上则有温和的、严重的和恶性的三种。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低于10%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是指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则是指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各个国家往往不会长期容忍高的通货膨胀率,但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常会导致高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低增长,由此而损失的产量和就业数量其本身作为抑制通货膨胀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分析与证券市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1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