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电路的串并联教案4篇
电路的串并联教案4篇欲了解“电路的串并联教案4篇”相关知识,烦请参考下载本篇文章。对于初入教育界的教师而言,备齐备用上课所需的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也正因如此,每一位老师每天都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尤其是若想为课堂注入更浓郁的氛围,制作出高质量的教案课件则势不可挡。在此,谨献上本网页供各位借鉴参考!电路的串并联教案篇1(1)出示课件中的电路,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2)利用投影仪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3)请同学画课件中的电路图1。(4)找出示例图2中几个电路图不合要求的地方。小结:在示例图2所示的三个电路中,图甲不应将灯泡画在拐角处;图乙的开关符号应为小圆圈,不是黑点;图丙电路的导线没有接在电路元件上,形成了断路。(1)提出问题:在图1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2)用一个电池阻,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要求合上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怎样将L1、L2连接起来的呢?分析:图甲是先接L1再接L2,如果这个电路里有三盏灯,灯L3应怎样连入电路?(接在L2的后面)那么这几个用电器在连接上有什么特点?是将它们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就像串糖葫芦一样。图乙的连接方法与图甲有什么不同?--开关S的位置不同。那么这两个灯还是逐个顺次连接吗?--是。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有无影响?我们一会再来讨论。再来看看图丙的连接方法与图甲、图乙是否相同?图丙是把两个灯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把这两点分别叫做A和B。当合上开关S后,电路中的电流从A点分开,到B点汇合。想想看,若有三盏灯,灯L3应接在哪?(AB两点间)请同学们用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画出它们的连接图,并画出它的电路图。①合上、打开开关S,观察现象。②提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了?--两灯同时亮,同时熄灭。②调换开关S的位置对串联电路有无影响?有人说,开关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灯之间才起作用,若将开关放在灯和负极之间,即使开关打开,灯也能亮,因为电流已经流到灯泡那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你能否设计个实验证明一下?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想一想,你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电路属于串联电路?教室里的灯能用串联的方法吗?(练习2):出示例图中,将L1、L2组成并联电路,开关S同时控制两盏灯,画出它的实际连接图。可将几位同学所画的连接图,在投影仪上进行评析。分析:甲电路为短路,电路中虽有用电器但没有接入电路。乙电路中L2没有接入电路中,造成L2部分断路。丙电路虽然连接对了,但由于导线交叉易造成混乱。在一个实际电路中,导线是可以交叉的,但我们画电路连接图时,为清楚起见,应尽量避免导线交叉。实验:找一位同学到磁性黑板上连接L1、L2的并联电路。①闭合、断开开关,观察开关S控制几盏灯?②熄灭一盏灯,观察另一盏灯的发光情况。③分析电流有几条路径?④利用影片,在并联电路图上标出电流方向,找到分、合点A、B。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没有分支的地方叫干路,分开以后的路径叫支路。观察实验2中的开关S是在干路上还是在支路上?若想方便地控制使用每一盏灯,应该怎么办?(做课本上在干路和支路上都有开关的演示)①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②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试分析教室里的灯是怎样连接的?指导看①课本中家用电器的连接图的和电冰箱内的电路图。②讨论章末习题第5题。(1)串、并联电路的概念。(2)串、并联电路的特点。(1)完成课本上节练习。(2)完成课本上章末习题1、2、3。电路的串并联教案篇2我是来自安县沙汀实验中学的薛和军,我说课的题目是《电阻》,是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本节是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初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两大电学基础知识之后的又一大基础知识,是学习后面变阻器、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等内容的必要基础。在本节中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本节知识。所以,不管是从课标的要求来看,还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扩展来看,“电阻”都具很重要作用。九年级学生已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掌握了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已有一定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三、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节知识内容在物理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结合当前学生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将这样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等因素有关.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1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难点:电阻的概念的建立。从前面学习电流、电压的类比法入手,结合多媒体直观演示,为学生突破难点。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通过学生动手进进行实验探究,互动研讨,学生归纳,让学生突破重点用小组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的启发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另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五、教学程序问题:导线多用铜、铝,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银来做。铁是导体,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它做导线呢?应用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激起兴趣,引发思维,从而顺利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后,通过学生观察到得实验现象,说明导体虽然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中常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还能猜想出改变其他因素从而变灯泡的亮度么?,例如材料、长度、粗细、温度、体积、颜色等等,学生的有些猜想缺乏针对性,电流与水流对比,象河道的.构成材料、河流的长度,河流的宽度都会影响水流的运动情况,进而引导学生,让学生对猜想进行筛选,逐渐趋于合理,明确探究方向。先进行讨论结束后再老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将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电阻的大小可能与这几个因素有关,如果研究电阻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其它几个因素该怎么办呢?根据学过的的知识学生将回答出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这时我将告诉他们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后,经师生讨论后让学生采用合适的器材对所猜想的因素进行足一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性质有关,此外,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因此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本环节中学生介绍半导体,超导体以及他们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为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1.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有:一是电路两端的电压;二是连接在电路中的导体3.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还跟温度有关1.目标达成:充分地利用物理实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地从物理现象去探索物理规律,从学习物理知识到应用于实践,从而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2.教材处理:在讲解的过程中,灵活处理教材中的环节,对半导体、超导体的介绍,增添了现实科技的丰富,并设计动手探究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加深了对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理解.电路的串并联教案篇3摘要:众所周知,在科学实验中,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小。然而,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中发现,不仅实验所得的数据与书上所给出的结论相悖,而且存在的误差十分之大。在惊讶之余,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何会存在这么大的误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实验中所用的导线与开关是否是零电阻产生了疑问,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在八年级上册的科学课本中,有许多不同的实验,在这些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而如何在课余时间科学合理地探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成为我们在课后自主学习与探究的重点与难点。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是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电学部分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实验,此实验所得的结论与欧姆定律相结合的题目是此学期科学电学部分的一个难点。而当学生在学校的实验室中按课本上的指示进行此实验、记录实验所得数据时,发现在串联电路实验时U1+U2我们知道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在物理实验中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在不考虑温度因素的情况下,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不可能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前中学物理实验室所用的直流电表大部分都是磁电式电表,由于自身制造存在着较大的误差,根据技术标准为级的电表,每次测量电表自身允许误差不超过量程的%,即允许的最大误差≤量程×%。超过这一误差就是误差比较大了,如用一个量程为3V的电压表,其允许的最大误差是3×%=,在实验时在两个量程都能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往往要选择小量程,因为当指针越靠近量程时,测出来的值越精确。而我们在做串、并联电路的实验过程中,由实验数据发现存在误差,得到以下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根据表一中实验三测得的数据U1=,U2=,即使再加每次电表允许产生的最大误差,U1+U2+误差值=,与U电源比仍然小,这个值也远远超过了允许的最大误差,对比这五组实验数据,我们不难发现都存在着与实验一相类似的规律,而由表二并联电路所测得的实验数据中,也存在U1不等于U2不等于U电源,且误差很大的现象。在实验中发现,当用电器为灯泡时的实验误差值普遍要比用电器为电阻时的误差值要大得多,而使用有夹子的铜导线做实验时的误差值普遍要比使用无夹子的铜导线要大得多。为此,我们对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存在的巨大误差展开了深入、全面的研究。我们做出了以下几种猜测:1串、并联电路中造成电压特点与理论存在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与导线的长短有关。2串、并联电路中造成电压特点与理论存在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开关承担了一部分电压。3串、并联电路中造成各用电压特点与理论存在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导线承担了一部分电压。4串、并联电路中造成各用电压特点与理论存在误差的原因可能与导线接线柱线头所拧得松紧有关。串联电路的电源电压以及各用电器电压的测量。【实验器材】:电压表1只、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10Ω电阻2个、干电池3节、开关1只、导线若干。注:(以下实验电源电压都是由电压表测量所得的数值,为保持实验的一致性,电压表正负接线柱的两根导线始终为带夹子的铜导线。)1将电压表接在开关两端,闭合开关,两小灯泡均发光,观察此时电压表的示数。2选用长度为30cm及60cm的两种无夹子的铜导线记下U1,U2及电源电压的值。3将电压表依次接在电源负极到L1、L1到L2、L2到开关、开关到电源正极这四条导线上,闭合开关,两小灯泡均发光,观察这四种情况下各电压表的示数。4更换不同类型的导线,再次重复以上步骤,记录数据。5将小灯泡更换为10Ω定值电阻,重复步骤23,记录数据。由表三数据可知,当连接线路中的导线长度全都由30cm变成60cm时,U1+U2的值与电源电压之间的误差由提高到了,说明误差值在偏大,可得到的结论一:导线的长度会影响U1+U2的数值与电源电压间的误差,且导线越长,U1+U2的值越小,误差也就越大。证得猜想一是正确的。在表四实验一中,只有开关到电源正极用的是两端有夹子的导线,其余都是
本文标题:电路的串并联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19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