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23年国开电大《思想道德和法治》大作业简答题: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要求是什么?【附2份答案】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要求是什么?参考答案1: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利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养成权力制约思维,要求自觉运用权力、勇于监督权力,同事自觉监督宪法、法律的实施。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权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权利主体平等、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权利保障,是指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具体包括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宪法保障是全力保障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思维是现代国家和民族不可或缺的思维,这一思维更加理性,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也防止感性纠纷,对现代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考答案2:法治思维是以法治为价值追求和以法治规范为基本遵循来思考问题、指导行动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法的思维之一种。法的思维是观察、理解和解释人与人、人与国家以及人群之间关系的规范思维,包括法律思维和法治思维。法治思维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规则至上。法治就是规则之治。而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规则,因此法治思维就是要坚持法律至上。任何社会活动的主体都必须遵守法律,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能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美国开国元勋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说过,“在专制国家国王就是法律,在自由国家法律成为国王”。法律能否成为国王,这是法治和人治的根本区别。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坚持“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坚决抵制权大于法、以言代法、贪赃枉法等人治现象。主权在民。这是所有法治国家最基本的宪法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来源和目的。人民通过制定宪法和法律对政府既授权又限权,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严格约束权力,坚持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进一步减少行政许可、审批和核准,以增强市场和社会的活力。简言之就是,对政府要“无法不行政”,对人民则是“法不禁止皆权利”。权利本位。要把“为人民服务”的传统思维,进一步转化为保障每个公民合法权利的法治思维,要依法保障以公民财产权为核心的各种权利。法律是权利和义务的载体,也是一定数量权利、义务的总和。强调公民的权利第一还是义务第一,是法治与人治的重要分野。只要法律没有禁止的行为,公民都可以做,这是公民自由的基础。而公权力则不得在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形下,作出损害公民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义务的规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因此治国理政、行使权力必须以追求、维护公平正义为评判尺度。“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法治不仅要追求实质正义,同时也要追求形式正义。作为看得见的正义,程序正义不仅是实体正义的保障,而且还有其独立的价值。因此,法治思维要求公权力行使者在作出重大决策、实施行政行为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坚决抵制重结果、轻过程,重实体、轻程序的旧有思维,树立程序正义、违反程序即违法的观念。就我省来说,应继续落实《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在重大决策中要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研究”五个必经程序严格进行,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在行政执法和其他行政管理中,要恪尽政府的程序义务,保障公民的程序权利,在公开、告知、参与、听证、时效、站式办理、救济等方面严格做到依法定程序进行。公平正义的另一个要求,是在制定规则时,不能只考虑多数人,而忽视了少数人的利益诉求。要兼顾各类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寻找各方的最大公约数,这就要求在进行重大决策的听证时,选择代表要均衡,不能只选那些有利于决策通过的阶层的代表。接受监督。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受追究,这是法治对政府和官员的基本要求。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勇于承担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带来的法律后果,对违法行为要坚决纠正,做责任政府。在与群众产生矛盾的时候,各级领导干部应改变观念放下架子,与当事人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努力化解行政争议和矛盾:对于行政诉讼案件,应认真履行行政复议决定和法院判决:对侵犯民众权利的行为,要主动赔礼道歉,造成伤害、损失的要依法给予赔偿和补偿。公开透明。法治是民主之治,政务公开是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因此,公权力的行使要公开透明,政府要自觉做阳光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则要坚持“公开是原则,保密是例外”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同时,法律、政策等必须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及时改、废、立,使之永远发挥规范引领社会生活前进的良好作用。改进方式。坚持法治思维,就要以法治的视角探索新的工作方式。要克服那种大会号召、群众运动、造成高压、强行推广、抓反面典型、拔钉子户的革命性、权力性的思维和管理方式而向规则导向、理性对话、集体协商、博弈妥协、求同不排异、照顾少数、加强服务、淡化管理的思维和管理方式转变。要逐步改变过去那种相对强硬的工作方式,推行柔性的管理方式,如行政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购买、按市价补偿等。这样不仅更容易达到行政管理的目的,而且能化解官民之间的一些对立情绪和矛盾,使干群一致、社会和谐。
本文标题:2023年国开电大《思想道德和法治》大作业简答题: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要求是什么?【附2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20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