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中级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中级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汇报近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和上级法院监督指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全市法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两项重点任务,紧扣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五个关键,围绕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分调裁审、立案服务、审判辅助、涉诉信访五大业务,持续推进一站式建设,不断提升全市法院解决纠纷和诉讼服务能力与水平,为更好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保障,一站式诉讼服务质效指标连续四年稳居全省第一。一、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历史沿革自2005年10月至2019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二五”至“五五”改革纲要,改革要求从“促进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到“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发生重大变化,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2019年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意见》发布实施,首次提出“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诉讼服务”工作要求,两个“一站式”成为法院改革的主要目标。2020年1月18日,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周强院长提出要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人民法院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二、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情况(一)聚焦发展大局,以更高站位推动工作落地见效。一是高站位凝聚合力。市两级法院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提升工作预判力,从中心大局新部署、人民群众新需求、司法机关新做法中汲取灵感、寻求突破,紧盯人民群众“打官司”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将深化一站式建设作为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重要内容。主动向党委报告,推动多部门联合出台多元解纷文件,促进司法与社会治理要素深度融合,形成治理合力。积极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主动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关心、关注,争取在资金和政策上对法院一站式建设的支持。二是高标准谋划部署。中院党组坚持将一站式建设作为全市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兼顾、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率先对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引领带动基层法院整体推进。两级法院“一把手”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督导落实,先后派员到浙江、北京、甘肃等地考察学习、调研论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靠前指挥、现场督导,全力推进“一站式”建设提档升级。三是高质量精准推进。建设过程中,全市法院坚持“三统一标”(筹统建统管、标准化建设),出台《“一站式”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规范(30+N)》,在全市推广开发区法院“三中心一平台”建设模式,综合运用改扩建等方式,切实把最好的设施让给群众,把最优的服务带给群众。中院成立以党组书记、院长任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专班,对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意见》,多次召开党组会、全市法院院长座谈会、现场调度会安排部署,在每月召开的“5+N”重点工作推进会上专题讲评,聚力推动。(二)聚焦多元解纷,以更实举措前端化解矛盾纠纷。一是树立参与基层治理新理念。注重强基导向,实行人民法庭建设“一把手”工程,坚持“三个面向”,围绕“三个便于”,落实“三个服务”,对全市86个人民法庭逐一走访调研,出台《人民法庭三年建设规划(2021-2024)》。按照乡镇法庭为主、城区法庭和巡回审判点为辅的布局思路,形成设置合理、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群众满意的人民法庭布局体系。推动人民法庭一站式建设,23个中心法庭实现立案、诉服、开庭、调解、送达、执行等一站通办。依托“法官释法+人民调解”,将专业调解人才派驻到人民法庭一线,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矛盾纠纷化解的“前哨”“堡垒”作用,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探索建立健全人民法庭工作评价办法,引导法庭从注重审判业务向服务乡村振兴、参与基层治理转变。持续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时调”平台的“三进”工作,出台《巡回审判点工作规范》,通过巡回审理、集中宣判、以案说法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130次。最高法院周强院长、马世忠主任先后视频连线,听取法庭建设和多元解纷工作。4个县级法院积极依托山区旅游较为发达的优势探索建设“人民法庭+乡村旅游”模式,加大对乡村振兴中各类产业的扶持力度。二是积极探索多元解纷新路径。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原则,形成了三中心(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行政争议化解中心、146矛调中心)全市运行,二平台(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时调”平台)全市覆盖,一阵地(人民法庭)前沿保障的诉源治理大格局,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建立“互联网+诉非衔接”工作机制,加强“总对总”多元解纷工作落实,把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行政调解、仲裁等解纷方式联动起来,横向构建了多元共治的最大“同心圆”,纵向打造了一站式多元解纷的“供给链”,推动司法资源与其他治理要素的不断融合,不断激活社会治理源头活水,诉源治理的系统性、精准性、实效性持续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分层递进、多元可选的纠纷解决方案,让矛盾纠纷化解驶入“多车道”、“快车道”。积极引入专业化调解团队和社会化服务,共有480个调解组织、50个品牌调解室、720名特邀调解员进驻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加强调解人才培养培训力度,精准开展诉前分流,引导更多的纠纷进入诉前调解程序,实质减少案件成讼率,有效减缓案件增量。2020年以来共计新收诉前调解案件91000件,分流率为66%,成功化解49000件,化解率为57%。2022年较2021年受理的民事一审案件下降7660件,降幅达15%,名列全省法院第一,诉源案源治理的效果凸显。全市法院在全省平安建设“万人成讼率”考核中连续三年名列第一。涌现出“和为贵”调解室、“郝大哥、老梁工作室”、“多元解纷+速裁”、专业化诉前调解室等多个可总结推广的经验做法。各基层法院还结合打造“一院一品牌”的契机,通过“三微一端”加强推介,积极讲好独具特色的法院立案诉服小故事,多篇报道及小视频在各级媒体发表,形成了鲜明的新名片。三是大力推进分调裁审新机制。紧紧围绕分流、调解、速裁、快审四个核心要素进行繁简分流,着力强化源头解纷、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质效,满足群众司法需求,不断提升执法办案质效。推行调裁一体工作模式,以调减诉,以裁促调。实行纠纷诉前过滤,推行“门诊式”审理模式,对细小琐碎、不宜通过诉讼解决的矛盾纠纷,劝导息诉化解;对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及时调解结案;对短时间内难以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适时导入速裁程序,节约审判资源,降低诉讼成本。强调发挥“速”的核心,将鉴定程序启动于诉前阶段,做到关口前移、服务前伸;对速裁案件的审理期限进行规范,压缩办案周期提高审理效率。注重提高“便”的优势,将涉财产、买卖、借款、租赁、商品房、电子商务合同纠纷等可采用速裁方式审理的案件,积极引导诉讼当事人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探索具有特色的快速解纷新机制。2018以来共办理简案186000件,占民事案件总数的65%,案件平均审理时长为26.5天。仅2022年下半年,就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一审简单民事案件8700件,占符合适用案件总数的85%。(三)聚焦便民利民,以更高标准持续优化诉讼服务。一是强化配套保障,实现中心建设“规范化”。全市两级法院建成标准化诉讼服务中心20个,在登记立案功能基础上,新增导诉分流、人脸识别、信息查询、诉前调解、跨域立案、自助立案、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档案复印、执行业务、信访接待等功能,将除庭审以外的14余项服务事项前移至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实现“走进一个厅、事务全办清”。面向社会公布诉讼服务“一次办好”15项清单,规范立案、咨询、12368热线等服务工作规程和一次性办理服务指南,推动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事项同标准受理、无差别服务。二是紧扣民心民意,推进诉讼服务“便民化”。聚焦人民群众司法新期待,连续四年1号文件发布《便民利民十件实事》,在全省首创“裁判文书生效证明系统”,一键生成,在线送达。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开具裁判文书生效证明、复印卷宗、网上缴退费、移送卷宗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开通检察官、律师、残疾人士绿色通道,设置档案查阅、案款缴退费、诉讼信访等窗口。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健全完善软硬件设施,全市法院诉服中心全部配备等候座椅、手机充电站、打印复印机、饮水机等各类便民设施。开展“星级诉讼服务中心”、“星级服务标兵”评选活动,实现“咨询有人答、查询有人帮、材料有人收、电话有人接、联系法官有人找”,实打实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切实让当事人感受到人性化关怀。三是突出优质高效,推动辅助事务“集约化”。坚持为法官减负、为审判减负,成立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出台《审判辅助业务工作规范》等制度文件,通过自建团队、统一外包、购买服务等方式,有效推动立案服务、文书送达、保全鉴定、档案管理等事务集约化管理,切实提升执法办案效率。有效整合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互联网+邮政”智慧集约送达新模式,全市法院送达成功率95%,平均送达时长缩短至1.5天,最高人民法院简报刊发我院集约送达成功经验。探索先行12368热线市级集约模式,完善“一号对外”功能,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接通成功率上升28个百分点,平均等待时长减少至2-3秒,群众服务满意率大幅度提升。大力推行诉讼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改革,引入符合条件的专业团队,设立卷宗集中扫描、编目、整理中心,持续提升案卷质量和归档效率。积极推进保全鉴定归口管理,在3个县级法院进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有力促进审判工作提质增效。四是深化数智赋能,促进办案流程“智能化”。充分发挥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全面推广上诉案件电子移送、司法网络拍卖、网上缴退费、执行案款在线发放等,提升工作质效。全面应用移动微法院,开通律师服务平台、12368热线,推行“一网通办”,当事人、律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键对键”“指尖化”“一站式”诉讼服务。一体推进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网上立案、网上缴费、案件查询、诉讼风险评估、材料送达、材料补交、裁判文书打印等“永不打烊”的诉讼服务。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阅卷、网上质证、网上开庭、电子送达、司法网拍等全面推进,智慧诉讼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部分法院争取党委、人大和政府支持的力度不够,诉非衔接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没有形成多元解纷的社会共识,工作成效不明显;部分法院受客观条件限制,软、硬件建设和应用水平不高。二是多元解纷的效能释放较慢,还未形成多元解纷的强大工作合力,依托法院内部力量调解案件的多、集合社会各方力量多元化解纠纷的少。三是宣传效果不突出,社会公众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功能作用、运行程序和工作内容普遍缺乏了解,对诉前化解的接受度普遍偏低,接受诉前调解的意愿不高,配合不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调解难度。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进一步推动解纷平台融合集成。加强在线调解和“总对总”多元解纷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好“三中心+二平台+一阵地”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的成效,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时调”平台与其他“总对总”部门间实现数据共享,构建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协作配合的纠纷解决平台。二是进一步汇聚更多解纷资源。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整合行业优质调解资源,配齐调解人才队伍,将律师、退休法官、社会专业人员引入诉前调解队伍,组建吸纳多种类型化调解团队入驻平台,创新探索尝试诉前解纷新模式,及时疏解基层治理组织人员少、调解案件多、调解员不专业的困境。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制作宣传操作手册(二维码)、拍摄小视频、录制小动漫等方式,采取现场宣传、网络宣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积极推进移动微法院、电子诉讼平台、律师服务平台、互联网庭审应用,引导群众会用、善用、能用信息化设施设备,切实方便群众诉讼,提升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市财政局在市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是减轻企业负担,扩大企业的经营与投资能力,恢复和提振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在市委、市政府
本文标题:中级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225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