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行动策略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行动策略教育之根本在于“立德”,即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方向,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贯穿学生教育、成长的全过程。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立德”是根本,需要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到人才培养之中,也需要以德铸魂、德技并修,才能培养出崇德强技的应用型人才。“树人”是核心,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挥行业、产业、企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训条件和实习岗位;在人才发展路径上,以课证融通为突破,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推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贯通探索,提升职业适应能力和技术技能。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教育之根本在于“立德”,即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方向,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贯穿学生教育、成长的全过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高职院校治学育人全过程的重要举措。“三全育人”内在要求,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提升育人实效。当前,高职教育受到多元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想的冲击,育人工作正发生深刻转变。例如,在育人实践中,高职院校过度依赖辅导员队伍和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模糊了其它主体的育人职责。特别是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带教师傅无法肩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导致在落实全员育人上重视教育管理而轻视育人参与。其次,除课堂教学外,缺乏有效的育人载体与育人方式,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导致在落实全过程育人中重视教师教学质量而轻视学生技术培养过程。最后,碍于育人理念滞后、协作意识不高、实践途径欠缺,难以整合包括企业在内的各方资源、转变育人模式和创新育人方法,导致在落实全方位育人上重视各施其职而轻视发挥协同效应。在新形势下,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是对落实“三全育人”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和创新探索,解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供给侧存在的新问题适应需求侧面临的新变化。学生社区建设模式应以“党建融得深、队伍贴得近、企业抱得紧、匠心守得住”为特色,体现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特色。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党建,让工匠精神“看得见、摸得着”;成立特色产业学院,以科研引领创新育人模式;坚持校企协同育人,以工匠精神、劳动教育为主线,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功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走出课堂、走进宿舍、走进学生生活的社区当中,通过在供给侧整合育人资源、创新育人方式、厚植育人意识、拓展育人空间,着力构建集服务、管理、育人于一体的社区教育管理体系,以契合与满足需求侧的实际需求。二、以德技并修为抓手,推动德育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构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规范高职院校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和育人要求,其目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崇德、强技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助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顺利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是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育人标准,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在德育教育方面,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与突破口,积极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明大德”。其二,通过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让学生理解劳动是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谋求生存发展的唯一手段,并体会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是“守公德”。其三,通过对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传播与传承,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专业知识、技能学习,自觉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将培养工匠精神与个人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主动投身劳动创造实践,实现个体价值和促进全面发展,是“严私德”。技术技能培养方面,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重视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强化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扎根行业、锤炼技艺,走技术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德技并修”,一方面通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另一方面通过强化专业技术技能实践锻炼,致力培养一批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以校企合作为桥梁,深化产教融合和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树人”的要求,就是要培养既能适应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又能满足企业和岗位能力要求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与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从人才培养的源头着手,把校企合作作为开展人才培养的主线,深化产教融合和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建设,调动行业、企业的资本、技术、设施、设备等要素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中,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满足“树人”的要求。其中,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对接产业发展为先导、以培养技术技能为基础的,打破产业与教育藩篱的合作育人模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交融性,是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技术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实训基地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学生实操技术的训练与职业技能的养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和打造高水平的实训基地,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有益举措。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可从多个层面着手:政府层面上,加大政策的引导作用和扶持力度,充分调动行业、企业作为办学主体的自觉性以及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为社会力量和企业资本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提供政策保障。学校层面上,发挥教学与师资优势,为实训基地提供土地、师资、管理、营运等支持,并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实训教材、建设教学信息资源库等多方面丰富和完善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实效。企业层面上,针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领域,通过共享技术和设备资源,参与共建实训基地,发挥多元主体育人优势,营造与高职院校同气连枝并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办学氛围。实训基地层面上,在基地规划、管理、营运等方面,探索创新运营模式,发挥培养应用型人才功能和实践教学作用的同时,通过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企业员工再培训等项目,拓展其认证培训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四、以课证融通为突破,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从业人员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和评估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凭证,能反映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个人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现行法规、政策已从顶层设计着手,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工作,旨在改善目前职业教育融通性,鼓励高职院校学生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方面,能让学生学有所长,拓宽就业本领,缓解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能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适应能力,夯实职业发展基础,以获得成长空间和晋升机会。课证融通的实质,是高职院校打破原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依据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要求,将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的知识点融入对应的课程教学当中,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进行整合与重构,并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为教学目标,使课程教学能对接行业发展要求和岗位工作需求,以期促进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养的课程教学模式。首先,根据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状况,参与制定行业认证标准,建立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其次,开发相关培训和认证课程,将其融入专业教育当中,使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相关职业技能,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最后,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适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培养规模和认证方向,以期满足技术发展需要。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符合高职教育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的和企业的用人需求;通过试点探索与教学实践表明,把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对接,一方面突出高职教育职业性、实用性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也规范了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提升了岗位实践能力,夯实了职业发展的基础。
本文标题: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行动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240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