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
1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Ⅱ)5.3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一、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1、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概念(1)单个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企业的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都独立地进行着循环和周转,实现价值的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单个资本(2)社会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合,就是总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2、单个资本的运动与社会资本的运动的异同(1)相同点①从运动形式看,都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②从运动内容看,都是为了价值增殖,实现剩余价值③从运动过程看,都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2)不同点①消费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生活消费②流通的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显示资本流通;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能显示资本流通,又能显示一般商品流通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社会总产品的概念: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2、社会总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3、社会总资产的分类:(1)按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对社会生产的分类①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一部类(Ⅰ)②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Ⅱ)24、社会总产品的补偿(1)价值补偿: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2)实物补偿: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即资本家从哪里和怎样和怎样获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从哪里和怎样获得消费资料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2、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首先考察简单再生产的原因:(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2)从理论上讲,解决了简单再生产的困难,就便于扩大再生产的问题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例如]两大部类全年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为9000。第一部类生产的价值为6000,其中不变资本4000,可变资本1000,剩余价值率100%,创造的剩余价值1000;第二部类生产的价值为3000,其中不变资本2000,可变资本500,剩余价值率100%,创造的剩余价值500;两大部类的社会总产品构成下图:Ⅰ4000c+1000v+1000m=6000Ⅱ2000c+500v+500m=3000(1)为了实现简单再生产交换如下:①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Ⅰc可以全部在第一部类内部进行交换②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Ⅱ(v+m)可以全部在第二部类内部进行交换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Ⅰ(v+m)必须在Ⅱ内交换Ⅱc必须在Ⅰ内交换(2)两大部类的交换图:Ⅰ4000c+1000v+1000m=6000Ⅱ2000c+500v+500m=30003(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基本公式Ⅰ(v+m)=Ⅱc意义: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2、两个引申公式及其意义:(1)Ⅰ(c+v+m)=Ⅰc+Ⅱc意义: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的总和。这表明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应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保持相等关系。(2)Ⅱ(c+v+m)=Ⅰ(v+m)+Ⅱ(v+m)意义:第二部类的总产品的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这表明第二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应与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基金保持相等关系。四、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1)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示就是:Ⅰ(c+v+m)Ⅰc+Ⅱc,即Ⅰ(v+m)Ⅱc(2)第二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过程中的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外,也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补充]扩大在生产下对剩余价值的划分m=(Δc+Δv)+mx(Δc+Δv):追加投入mx: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m—mx:就表示剩余价值中供积累的部分用公式表示:Ⅱ(c+v+m)Ⅰ(v+mx)+Ⅱ(v+mx),即:Ⅱ(c+m-mx)Ⅰ(v+mx)(3)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①外延扩大再生产:依靠增添新的工厂企业或扩建原有的工厂企业,也就是单纯依靠增加机器设备、劳动力和生产场所来扩大再生产规模②内涵扩大再生产:依靠技术进步、改进机器设备、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来扩大生产规模4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例如]根据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要求,我们假设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如下:Ⅰ4000c+1000v+1000m=6000Ⅱ1500c+750v+750m=3000在这个图式中已经具备了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因此,上述社会总产品9000,必须按照扩大再生产的用途重新加以组合。(1)第一部类的重组假定第一部类的资本家把剩余价值1000中的一半即500用作追加的资本,另一半500用作资本家个人消费。又假定第一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为4:1,那么,转化成的追加不变资本为400Δc,追加的可变资本为100Δv。这样,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按照扩大再生产的用途就重新组合为:Ⅰ4000c+400Δc+1000v+100Δv+500m=6000即Ⅰ4400c+1100v+500m=6000重新组合的第一部类的社会总产品中,通过本部类内部的交换,可使4400c得到实现。剩下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1600,只有与第二部类的消费资料交换才能实现。(2)第二部类的重组第二部类需要在实物上替换的不变资本只有1500,比第一部类的1600少100。因此,第二部类的资本家必须从剩余价值的750中提取100,用作追加的不变资本。假定第二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为2:1,则必须再从剩余价值中提取50用作追加的可变资本,从而使第二部类的生产规模也相应地扩大。这样,第二部类的全部产品按照扩大再生产的用途就重新组合如下:Ⅱ1500c+100Δc+750v+50Δv+600m=3000即Ⅱ1600c+800v+600m=3000新组合的第二部类的社会总产品中,800v+600m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得到实现,剩下的1600c只有通过与第一部类的产品即生产资料进行交换才能得到实现。(3)两大部类交换图Ⅰ4400c+1100v+500m=6000Ⅱ1600c+800v+600m=30005(4)扩大再生产: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也同简单再生产的情况一样,是通过三方面的交换而实现的。当社会总产品得到全部实现后,下一年的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就能继续进行。如果剩余价值率为100%,那么,第二年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是:Ⅰ4400c+1100v+1100m=6600Ⅱ1600c+800v+800m=3200这样,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规模,就从9000扩大到9800,从而实现了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基本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再加上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应当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是:Ⅰ(v+Δv+mx)=Ⅱ(c+Δc)(2)两个引申条件:①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是:Ⅰ(c+v+m)=Ⅰ(c+Δc)+Ⅱ(c+Δc)②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是:Ⅱ(c+v+m)=Ⅰ(v+Δv+mx)+Ⅱ(v+Δv+mx)(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启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反映了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之间的密切联系。第一部类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决定第二部类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规模;第二部类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又对第一部类的扩大再生产起制约作用,也就是说,只有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和各部类内部,以及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之间,都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4、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列宁指出)(1)原因(客观性):①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存在着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状况。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以后,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追加资本中,转化为不变资本的比重必然越来越大于转化为可变资本的比重。同时,在原有预付固定资本更新时,也要求采取更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这必然使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快于对劳动力和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其结果会促进第一部类更快的增长②第一部类的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通常要高于第二部类,这就要求第一部类中为本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要快于为第二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6(2)顺序: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注意]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不等于重工业优先增长,因为生产资料中的许多原材料是由农业和轻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也不意味着第一部类生产时时刻刻要高于第二部类生产的增长,因为资本有机构成在短期内也会出现不变的情况(3)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受受消费资料发展的制约辅助阅读马克思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第一,正确处理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因此,我们的处理原则必须是,在保证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实现扩大再生产。具体地讲就是要先安排好当前的生产,后安排基本建设;在基本建设中,要先安排好更新改造,再安排新建扩建;在新建扩建中,要先安排好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更直接的建设项目。第二,正确处理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关系。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国虽然已经基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生产浪费等问题依然严重。在此基础上,再走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路子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更大浪费。因此,我们应走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发展道路,着力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特别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第三,根据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处理两大部类之间发展关系。在安排第一部类生产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第二部类生产发展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在发展第二部类生产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为第一部类提供尽量多的消费资料。第四,要正确运用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但这并不能成为只注重第一部类扩大再生产的理由。因为两大部类发展之间存在着一个适当的比例关系问题,二者是相互制约的。而且,生产资料的增长,最终将依赖于或受制于消费资料的需要。因此,第一部类生产的优先增长应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相适应。75.4社会资本的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一)经济危机的实质与表现1、概念:是指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2、经济危机的实质:相对生产过剩(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商品绝对超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是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是过剩了)3、表现:生产下降、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二)经济危机的原因1、根本矛盾: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两种体现:(1)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
本文标题: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2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