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以高质量监督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以高质量监督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范文(三篇)以高质量监督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心得篇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对于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上新的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又要同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于纪检监察机关来说,要探索构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工作新格局,交出有效治理腐败这一历史性、世界性难题的满意答卷,为丰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作出积极贡献。一是构建锚定中国式现代化航向的政治监督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坚持党的领导,就要确保我们党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到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把政治监督作为首要职责,全面学习、深刻理解、精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和精髓要义,切实把党中央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策部署、政策措施纳入政治监督工作台账,列入政治监督重要日程,完善政治监督责任体系,既要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忠实践行者,又要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有力监督者。当前,要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制定政治监督措施,改进政治监督方法。通过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的贯通融合,保障政令畅通,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执行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确保我们党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政方针在各个层级、各个领域得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贯彻落实。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政治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二是构建释放中国式现代化动能的担当作为导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作出深刻阐释,其中第一位就是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纪检监察机关既要着眼全局,精准把握党中央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在各个阶段、各个领域的顶层设计;又要贴近实际,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特别是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的重要论述精神,正确行使纪检监察职责,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统筹运用“四种形态”,对党员干部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探索和试错,给予合理的包容鼓励。一方面,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前沿领域、未知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要看长远、算大账,不要轻易否定。在探索创新中出现的问题,要善意提醒、及时纠错,即使出现失误甚至失败,都要慎重处理,只要出于公心、没有获取私利的主观动机和客观结果,都应予以容错认定,鼓励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群众发扬首创精神,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改革样板。另一方面,对于不肯推动振兴突破的地方、不愿发挥职能作用的部门、不想担当尽责的干部,必须加强监督、一追到底,以强大的纪检监察监督效能推动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作合力。在日常监督中,要紧盯不担当的事、追问不担当的人、深查不担当的案,大力营造以担当干事为荣、以躺平摆烂为耻的工作氛围。三是构建扫清中国式现代化障碍的惩治腐败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腐败分子不仅破坏政治生态,还会影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扫清各种腐败毒瘤和作风顽疾。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全周期管理”方式,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揭盖子”“牵藤子”“挖根子”综合发力、标本兼治,切实做到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针对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特点,查处标志性、典型性案件,揭开相关地区、部门、单位的腐败“盖子”,找准隐藏的案件,摸清发案的特点,掌握查案的规律,有效遏制腐败增量、有力清除腐败存量;通过揭露出来的案件顺藤摸瓜,牵出挂在腐败“藤子”上的“保护伞”和“利益链”,增强反腐工作的穿透力、震慑力,提高解决腐败问题的系统性、彻底性;通过深入剖析大案要案,挖出腐败滋生蔓延的“根子”,找准制度管理的漏洞,开出治理腐败的良方,开展触及灵魂、振聋发聩的警示教育,推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以案促建。四是构建检验中国式现代化成效的政治生态评价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我们不能盲目地沿袭西方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来检验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不能片面地用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来评价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效。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评价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效,必须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生态”的概念,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不懈努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从实践的情况看,政治生态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政治生态建设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生态评价指标可以作为评价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维度。同时,从政治生态的维度检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效,既能为我们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提供指引,又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典范、提供选择。对于纪检监察机关来说,一方面,当好政治生态建设者、护林员,以政治生态建设的实际成效推动廉洁社会建设,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直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另一方面,建立引导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政治生态建设的评价机制,逐步形成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政治生态评价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以高质量监督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心得篇二党的二十大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云南银保监局党委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会党委工作要求,紧扣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着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力推动云南银行保险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坚决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树牢银保监局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意识,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胸怀“国之大者”,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建立并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坚决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推动云南银行业保险业有力有效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确保云南金融改革发展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前进。2022年以来,第一时间通过党委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9次,累计开展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10次,发言交流59人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96篇。全局系统各级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习近平有关金融工作重要论述25次,各级党委学习覆盖率100%,各级党委班子成员更加坚定自觉地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坚持为民监管,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站稳人民立场作为监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时势变化和人民需求,推动党中央各项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措施落地落实。普惠金融政策红利持续释放,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10.49亿元,较年初增长23.0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5.59个百分点,1-9月全省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36%,较2021年下降0.39个百分点。加大乡村振兴金融资源倾斜,9月末全省88个脱贫县贷款余额、保险保额均居全国第二位。聚焦新市民创业资金需求,1-9月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5.34亿元,带动就业18.1万人,争取相关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居全国第一位。推动车险综合改革“降价、增保、提质”,1-9月商业车险较改革前让利53.31亿元,单均保费降幅居全国第二位。鼓励7家保险机构争取总公司专属养老保险试点产品落地,推动高原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大小牲畜和经济林木。三是立足地方实际,坚定不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源。我们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云南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要企业,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提供更大力度、更加精准、更有效率的融资支持和风险保障,全力助推云南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9月末全省贷款余额4.21万亿元,同比增长9.58%。1-9月保险业累计赔付244.28亿元,同比增长17.18%。9月末支持“一带一路”和企业“走出去”项目1246个,贷款余额7793.07亿元。加大遇困行业支持力度,9月末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娱乐业贷款余额合计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54%。积极协调落实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305亿元落地,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185亿元,推动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贷款需求362亿元通过审批。支持产业转型升级,9月末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分别达2387.36亿元、537.26亿元、235.74亿元,较年初增长12.15%、14.6%、22.04%。十年来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累计开发“云字号”等信贷产品80余个、开办商业性特色农产品保险600余个,助力“云花”“云叶”香飘世界、“云草”“云品”誉满全球。四是牢记职责使命,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我们坚持底线思维,增强系统观念,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强化风险形势分析预判,前瞻性采取化解处置措施。及时主动向省委省政府汇报上级精神、辖内风险状况、重点机构问题,提出化解处置建议,坚决防止风险隐患积累反弹、扩散蔓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积极应对不良贷款反弹,9月末全省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1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0.44个百分点,十年来累计处置不良贷款3572亿元。聚焦“保交楼”,指导银行参与重点房企、重点楼盘风险化解,确保房地产融资保持平稳。抓好重点机构改革化险,统筹实施提级监管和贴身监管。对32家农小机构实行名单化管理,严防风险回潮反弹。五是勇于担
本文标题:以高质量监督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33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