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2023年党建评论汇编(21篇)
2023年党建评论汇编(21篇)目录1.从“真经”里学真招.........................................................32.“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53.真正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新通道....................................94.调查研究“十宜十忌”..................................................145.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226.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267.坚持守正不渝促进创新不止....................................398.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459.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读党报..........................................4810.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破解难题......................................5111.以调查研究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5612.以青春姿态绘就新时代美好蓝图..............................6213.把开展主题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6514.从《共产党宣言》传播经验看如何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传播......................................................................7315.坚持把高质量作为重要标准......................................7716.学深悟透党内的“共同语言”......................................8017.推进“三融合”构建高校思政工作大格局................8218.把职责摆进去,展现新作为......................................8519.以“三项机制”推进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8720.把工作摆进去,感悟科学理论的实践伟力..............9021.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网聚强大正能量......................92从“真经”里学真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深刻阐明了“以学增智”的内涵。“以学增智”根在学深,要在悟透,重在实践,必须在真学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求实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政治能力强则心中有魂、脑中有根,才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要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政治指南针”,进一步提升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看待和思考问题。要注重通过政治测试、政治体检、政治讲堂等形式,给党员干部做“思想CT”,送党员干部进“精神课堂”,多维度检验并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确保政治上达标。做善思善为的内行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划时代的科学理论体系,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道理学理哲理,把精髓要义领会好,思想方法搞对头。要全方位、多层次锻炼思维能力,用好科学方法论这把“手术刀”看待问题、破解难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既要善于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也要掌握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看待具体工作要从“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转变为“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要坚持辩证思维,既要看到一个问题的正面,也要看到问题的反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个“牛鼻子”,实事求是推动问题解决。做求实践履的答题人。理论的营养来自实践,最终也要反哺实践,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学得好不好、理解得深入不深入,最终都要反映到推动发展的实践上来。要坚持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主动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要勇于自我“找茬”,经常性地给自己找“不自在”,敢于“灵魂深处闹革命”,通过深刻的自我剖析、自我检视、自我建设,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入阐明“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我们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加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二者的内在融通和高度契合,始终作为思想的泉源,涌动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使中华文化更加具有新的时代特征、时代精神、时代内涵。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推进理论创新的丰厚土壤。“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从5000多年璀璨文明中承继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的精华养分,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典范。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既葆有马克思主义之魂,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之形,彰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让我们更加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萃取历史精华,推动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真正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新通道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科技型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作用,深化了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认识,对于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真正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新通道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贵在创新。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兼具科技资源和市场资源双重优势,是科技创新事业的重要策源地。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科研院所、高校占据科研创新主体地位,企业仅仅被视为生产经营主体的局面;就是要把企业的主体地位贯穿在科学技术的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全过程各方面;贯穿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全链条各环节,进一步发挥好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的作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引导科技型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从企业的规模来看,企业有大小之分;从企业的性质来看,则有国有与民营之分。但总的来说,各类科技型企业都是国家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一方面,要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科技型骨干企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是牵引带动产业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保障产业链供应链
本文标题:2023年党建评论汇编(21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370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