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六章心得体会范文(最新4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六章心得体会范文(最新4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六章心得体会范文(最新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六章心得体会【第一篇】1956年9月,党的“八大”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了”。在随后的十年,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经历了一些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然而可惜的是,随后发生了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挫折。”总体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和曲折发展期间的主要成就有:史无前例的伟大的政党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走向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为今天中国走向实质性全球大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从历史角度看,我们党的成立以及此后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深受共产国际的影响,例如1921年7月共产国际派马林到上海帮助我们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小组,建国后苏联对我们进行了大量援助,我们也以学习借鉴苏联经验为主,以至于我国还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但是,自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后,我们党开始独立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奠定了今天中国能够成为全球性大国不可或缺的独立精神品格。中国模式将光耀全球,造福全人类二是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后来的改革开放乃至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若干年后,毛泽东会被认为是中国的工业之父,理由是在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中国破天荒地建立起了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为现代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指出,“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中国必须走科技自主自强之路三是科学技术发展成绩显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新中国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三年之后又成功进行首次氢弹试验,有效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政策,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历史和现实看,一个国家能否成为全球性大国,能不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必备条件。例如俄罗斯能够与美国抗争到底,就在于它继承了原苏联以核武器为核心的军事力量,否则俄罗斯早就在美国的打压下如前苏联一样土崩瓦解了。我国现在的军事力量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得益于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高瞻远瞩。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六章心得体会【第二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那时的中国,民不聊生,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政府和人民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面孔,并没有畏缩,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为了争取形成有力的国家建设环境,按照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帝国的沉沦到黑暗中的探索,从寻求阳光,到为光明而战,革命前辈做出了多少努力,甚至是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然而,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迎来了最初的曙光!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六章心得体会【第三篇】今天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五章的内容,在和同志们的讨论学习中,我深刻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不易,革命的胜利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无数的革命前辈洒热血换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71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我们要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我被他们的爱国之心感动着,我以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以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度而自豪。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是和平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战争让生命变得如此脆弱,而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期而至,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但是在每一次面临挑战危机,我们都能看到橄榄绿、天使白、守护蓝、志愿红,这是疫情中最温暖的颜色。他们携手,替我们负重前行,用责任和担当,把安全留给大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六章心得体会【第四篇】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探索中收获成功、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一般划分为四个时期:1.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3.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按照要求,4月份的党史学习教育主题主要围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下面我结合《中国共产党简史》的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谈一谈党在探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的实践和启示。一、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时代变迁和重大创新如何认识并概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才能确定正确的战略、政策和办法,促进社会矛盾解决,推动社会进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重大政治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实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与时俱进和重大创新。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党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实现了两次理论上的跨越。第一次始于1956年党的八大,完成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1956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党的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按照这个符合我国实际的判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后来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注意力发生变化,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没有得到贯彻,而是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以致造成“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在正确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是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延伸和完善,完成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第一次跨越。从这个曲折过程可以看出,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来之不易、意义重大:由此出发才能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从而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第二次跨越,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对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进程将发挥重大的引领作用。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条件和依据如果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的话,那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符合上半场的实际,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表述则符合下半场的实际。这样的转变主要基于以下三点: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二战之后世界上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奇迹。经济总量从居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2010年以来的稳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制造业产值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形成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三是“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所谓发展不平衡,从区域看,生产力布局还不平衡,比如城市和乡村,东部和西部。从发展各领域来看,既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还有不少“短板”。所谓发展不充分,主要指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转变发展方式还处于攻坚阶段。三、实践启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的是由低层级供需向中高层级供需转变的矛盾,是由“数量短缺”向“优质不足”转变的矛盾。如果做进一步细分,社会各领域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对发展中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把握,应该是破解发展问题的首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矛盾是前进的动力”。回到我们职业教育来看,葛道凯厅长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论断,他认为:目前江苏省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运行的内向与社会对教育参与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集中体现在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脱节上。职业教育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够健全、不够完善的问题,需要通过评价机制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治理改革等来实现发展形态的转型。从学校发展来看,当前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发展重点上还没有完全由注重规模向更加注重内涵转变,在发展要求上注重达标考核、刚性保障,但是缺少特色品牌,有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大而不强,强而不特”,有的领域“追赶的多,领跑的少”。所以我们也要理清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和挑战,既增强忧患意识,又能稳住阵脚。通过“守正”与“创新”,回答好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守正”就是遵循教育发展、人才成长、经济社会需求的基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是我们的基本遵循。要始终做到“五个不变”:一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针不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追求不变,统筹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坚持守好办学治校底线的要求不变,守好安全稳定、意识形态、纪律的底线;四是坚持教育教学规范的任务不变,严管教学秩序、严抓教学规范;五是坚持人才强校的路径不变,始终把教师队伍认真负责的良好状态作为我们重要的工作目标。在推进“五个不变”的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实现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有机结合。当前,高职教育发展方向已经明确,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付出巨大努力。我们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聚焦重点、难点和热点,破除制约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把心静下来,把步子迈出来,打一场提质升级攻坚战。一是要高质量完成“双高计划”建设任务。从时间方位来看,“双高计划”对学校而言,是学校迈向更高水平、能够尽快脱颖而出的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是明确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国家战略和回应民众关切的关键所在。从工作目标上来讲,“双高计划”就是要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支撑国家战略、迈向国际化发展水平,实现“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因此要
本文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六章心得体会范文(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40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