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报告 >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选股择时能力实证研究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选股择时能力实证研究姓名:牛磊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魏嶷;姚玲珍20070601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选股择时能力实证研究作者:牛磊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沈丽萍基于风格分类的开放基金选股择时能力的实证研究2006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是基金业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选股能力主要是指基金经理人对较整个证券市场而言价值被高估或低估的证券的识别能力,择时能力则是指基金经理人对市场平均收益率的预测能力。我国基金业已经步入快速健康发展阶段,但是各基金业绩之间的差别很大。从基金业绩来源的角度看,这些差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个基金经理择时选股能力不同所导致的。因此,基金择时能力的考察就显得非常有意义。本文区别于其他文献的地方在于,大部分文献只选取了一部分股票型基金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将2004年9月之前成立的86只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都纳入了研究范围,对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指数型四种类型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都进行了研究。既然选股能力是考察基金经理对证券的选择识别能力,择时能力考察的是基金经理对市场时机的把握能力,那债券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也可以被纳入考察范围,而且债券型基金并不是完全全部投资于债券,有的债券型基金有一定的投资于股票的比例,指数型基金虽然是跟踪指数构成的投资,但是也不会与所跟踪的指数完全相同,也可以研究其相对于基准的选股择时能力。在研究区间内,证券市场经历了以下很明显的下跌和上升的过程,基金主要投资于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上升和回落肯定对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在市场下跌和上升两个阶段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的特点和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04年9月10日到2006年9月8日这两年为研究区间,以2005年7月29日为分界点,将研究区间细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市场下跌和上升时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的特点和异同。本文采用单因素的T-M、M-h和三因素的T-M、M-H这四个模型对四种类型的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将同种类型基金在不同模型下得出的选股择时能力,不同类型基金在同一模型下得出的选股择时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四种类型的基金均没有显著的择时能力,有较强的选股能力;大部分基金在市场上升阶段择时能力更强,选股能力则比较复杂,股票型和债券型基金是在市场上升阶段选股能力较强,混合型是在市场下跌阶段选股能力较强;大部分基金在市场下跌和上升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选股和择时能力,说明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对证券市场的起落很敏感。本文还找出了在四种模型下均具有显著的选股择时能力的几只基金,为投资者对基金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2.学位论文刘平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选股择时能力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2005本文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引用西方经典的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套利定价理论(APT),对证券投资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比较成熟的T-M模型和H-M模型,根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情况,选取了52只封闭式基金和8只开放式基金.在从2002年8月30日至2004年9月3日两年的时间里,分别对这60只基金在单因素的T-M模型和H-M模型以及三因素的T-M模型和H-M模型下进行了回归分析.根据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封闭式基金总体上不具有选股择时能力;从我们选择的8只开放式基金来看,他们较之封闭式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总体上仍然不具有选股和择时能力.本文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探讨了造成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不具备选股择时能力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3.学位论文赵庆丰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2006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是伴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日益丰富,成为证券市场中举足轻重的机构投资者,对我国的金融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基金的投资理念和运作方式也日趋稳定和个性化,债券型、蓝筹型、收益型、平稳增长型等基金品种相继出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对科学、客观的基金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对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进行全面的分析无论对投资者,还是对基金管理公司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投资者而言,只有通过对基金历史业绩的客观评价,投资者才能获得基金投资操作的准确信息,从而能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避免盲目跟从一些不实资讯而遭受损失。对于基金管理公司而言,通过对基金业绩的分析,不仅可以对基金经理的努力程度和业绩水平给出具体的量化评价,还可以依此来分析所实施的投资计划是否达到或超过了投资目标,发现投资计划的不足,判断基金投资策略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总结管理成功的经验,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由于我国基金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对基金业绩的研究还只能局限在较短的时期内;由于2001年以前基金业享有新股配售的特权,来自一级市场的大量非经营性收益模糊了基金净值对基金经理绩效表现的反映程度,从而影响了结论的可靠性;由于我国最早发行的都是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在最近三年才得到大力发展,对开放式基金的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而目前国内对封闭式基金研究较多,对开放式基金的研究不足。本文着重研究开放式基金的绩效。开放式基金完全消除了新股配售收益的影响,能真实地反映基金经理的资产管理能力。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了选题的意义,然后总结了国内外对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成果,最后介绍了本文的主要贡献及不足之处,并指出了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第二章介绍了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况,包括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特点及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情况。第三章介绍了基金业绩评价的指标与模型,包括基金业绩评价的传统指标、风险指标、风险调整指标、对基金业绩选股择时能力和基金业绩持续性进行研究的指标与模型。同时,本章还对不同的指标与模型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而且还对不同的指标进行了比较,为后面的实证研究做了很好的铺垫。第四章是实证研究的结果及分析,主要利用29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从2004年1月2日到2005年9月30日)的周业绩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实证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做简单的说明,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期间的选取、数据来源及处理、基准收益率及无风险收益率确定。然后分别利用传统指标、风险指标、风险调整指标、对基金业绩选股择时能力进行研究的模型及多因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不同指标和模型分析出的结果相互比较、印证,以确保实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第五章是在前面四章的基础上,给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本文主要通过利用和借鉴国外相关成熟的基金绩效评价模型,对我国29只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历史业绩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发现:1、考察期间,绝大部分基金跑赢了大盘,体现了一定的“专家理财”优势,但是基金的业绩低于同期存款利率。2、在基金的总风险中,系统风险是影响基金总风险的主要因素,但是非系统性风险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3、市场的走势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业绩有着主导性的影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受股票市场的影响较大。基金投资组合能分散非系统性风险,但是对系统性风险无能为力。因此股票市场的情况将直接决定着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好坏。4、选股择时能力研究发现:大部分基金具有一定的选股能力,但实证研究的结果并不支持基金经理具有明显的选股能力的假设;基金的择时能力并不理想,即使有些基金具有时机选择能力,但是并不显著,甚至有的基金表现出负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这说明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普遍不理想,基金经理把握市场的能力有待提高。5、多因素的实证研究表明:规模因素对基金绩效有显著性影响,价值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建立在CAPM模型之上的绩效衡量指标的有效性。首先,CAPM模型建立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如金融市场是有效的,资本市场是不可分割的,市场信息是免费的,这些条件都很难达到。其次,在实证研究中,人们只能以现实中的指数作为真实市场指数的代表,要以市场指数有效性为前提。实际上,人们很难对基金经理的真实投资能力做出评判,基金的绩效衡量结果可能反映了基金经理的高超的投资能力,也可能是由于衡量基准“不准确”所致,因此应对实证分析结果持一定的保留态度。在衡量证券投资基金绩效时,将风险考虑在内,较为精确,但如果仅以此来为投资者做出决策参考,还是失之武断。如果同时以基金持有的基础证券组合的市盈率、投资对象的资本规模、持仓的行业分布及股票投资的集中度等特征值进行分析等作为衡量基金绩效的指标,则会更加丰富基金绩效评估的方法,使得评估更加可靠。4.学位论文卓白羽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选股择时能力研究2006本文首先对证券投资基金选股择时能力衡量理论与方法进行较为系统地回顾与总结。在此基础上,以我国2003年以前发行的15只股票型和股票债券配置型开放式基金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划分两个时段,构造两个不同的市场基准组合,运用不同的模型和方法对开放式基金在2003年1月1日到2005年6月30日绩效表现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报告实证结果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实用性的建议。本文的研究为基金选股择时能力的考察提供了新的例证,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认识。本文选择应用比较广泛的T-M模型、H-M模型进行评价,引入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和Carhart四因素模型对T-M、H-M模型进行改进,并对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规模、不同时段基金表现的差异进行统计检验。鉴于各种模型和方法的复杂性和有效性,本文还运用C-L模型分别考察基金在空头市场和多头市场择时能力,运用F-S条件β模型分别考察基金的波动择时能力和收益择时能力,深入探求基金择时行为效果不佳的原因。为避免基于收益率数据衡量方法的统计估计偏误,使用建立在持股数据上的PCM模型进行补充和印证。本文还采用Fama分析框架和BHB模型进行绩效来源分析,以期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具有较弱的选股能力,而不具有择时能力,选股能力的贡献是基金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在对基金选股择时能力的考察上,多因素模型优于单因素模型,基金的超额收益与价值因素和规模因素的相关性较高,基金偏好持有大公司的股票。配置型基金的择时能力好于股票型基金,不同规模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投资风格的基金表现的差异也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基金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对择时能力的深入研究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具有波动择时能力而不具有收益择时能力,择时能力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在空头市场持有过多的风险资产。5.期刊论文陈宇峰.CHENGYu-feng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理论模型述评-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6)马克威茨均值一方差模型、单因素绩效评价模型、多因素绩效评价模型和选股择时能力评价模型是国外最具代表性的四大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的理论模型,对其独到之处的借鉴,将有利于我国基金业绩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6.学位论文邓惠玲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经理选股择时能力评价研究2007自2001年9月11日,我国首只开放式基金正式问世以来,开放式基金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基金规模不断增加,在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整个股市的影响也日益增强。2002年,随着最后一个封闭式基金的上市,我国停止了封闭式基金的发行,证监会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思路转移到大力发展开放式基金上面,自此,开放式基金更是成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2006年,国内开放式基金的首发总规模获得了接近前五年总和的增长,新成立的开放式基金总认购户数接近800万。可见,开放式基金已经成为证券市场举足轻重的力量并将发挥更大的影响。开放式基金的推出,进一步改变了股市的投资者结构,有利于市场树立长期与理性的投资理念,标志着基金业朝着市场化方向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它的快速发展不但丰富了证券市场的投资
本文标题: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选股择时能力实证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4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