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个人一年计划【推荐4篇】
个人一年计划【推荐4篇】经过收集并整理,网友为您呈上个人一年计划,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本站。工作中常常需要撰写不同类型的文档,对范文的参考在写作过程中尤为重要。参考下载优秀范文可以排查出许多疏漏。个人一年计划篇【第一篇】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5篇识字课文,口语交际“我说你做”。第1篇课文直接展示出我们要认识的汉字;第2篇课文用一首儿歌教我们识字,《口耳目》通过图文结合和读诗歌的方法教我们认识人体各器官及4种姿势,《日月水火》用图文的方法介绍常见的自然事物,对韵歌则用对子歌告诉我们自然景物的对韵。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说你做”。有五项内容。分别是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初入学,既对小学学习感到新鲜,又可能因学习任务的繁重而存在紧张,畏惧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身心的特点,尽可能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此外,要引导学生注意汉字的读音,为下一部分的拼音教学做好前期准备。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和10个笔画。2、学习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象形字识字、看图识字、对对子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初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3、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对韵歌》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读书和写字的习惯。5、学会清晰表达,爱护自己,尊敬别人,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对交流有兴趣,感受交流的快乐。6、学会用较慢的速度朗读、背诵课文。7、了解课外阅读的途径,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单元教学重点1、会写17个字和10个笔画,认识40个生字。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读书和写字的习惯。3、了解汉字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4、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对韵歌》5、背诵《咏鹅》单元教学难点1、会写17个字和10个笔画,认识40个生字。2、了解汉字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读书和写字的习惯4、了解课外阅读的途径,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教学措施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识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识字的基础上朗读,背诵课文。单元课时安排天地人1课时金木水火土2课时口耳目2课时日月水火2课时对韵歌2课时口语交际——我说你做1课时语文园地一3课时快乐读书吧1课时合计14课时个人一年计划篇【第二篇】一、学情分析今年我教一年级(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个普通班级23人。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没有成行。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方方面面都要俱到。我认为要注意加强学生在校写完作业的效率。二、全册教学要求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全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六、课时安排略个人一年计划篇【第三篇】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班上学生共53人,天真活泼,对学习充满乐趣,上期成绩较好。本期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上期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学好数学。同时培养其联系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课堂学习常规还有待进一步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三、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以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千米,知道毫米”。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在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主要有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第六单元“时分秒”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与技能领域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图形。(二)数学思考领域1、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能借助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结合具体的估算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2、在认识简单平面图形与拼组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3、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说出主要的思维过程。4、能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比较。(三)解决问题领域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领域1、在他人的帮助上,对与数学有关的
本文标题:个人一年计划【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42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