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新时代如何加强和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3篇
新时代如何加强和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新时代如何加强和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新时代如何加强和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1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科学认识意识形态,保持意识形态底线思维,不断提升意识形态能力,更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皆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也呈现出长期性与艰巨性并存、“变”与“不变”相呼应、话语表达转换调整加速等新态势。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科学认识意识形态,保持意识形态底线思维,不断提升意识形态能力,更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艰巨性与长期性并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地位与引领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我们党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才获得的。在意识形态领域,一旦掌握主动权、拥有话语权,意识形态便会体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然而,这并不表明意识形态建设会一劳永逸,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主导地位的强化与引领力的发挥会一帆风顺。现实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和挑战。也就是说,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个集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于一体的复杂过程。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艰巨性。一方面,要时刻警惕和提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另一方面,要对国内社会矛盾的复杂性有深入的认识和深刻的判断。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长期性。现阶段,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国情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长期性,“发展”仍是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第一要务。而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前提是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变”与“不变”相呼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与核心内容,同时又是一个开放性、包容性、实践性的科学理论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表现为“变”与“不变”两个方面。要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变”与“不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是动态的,是一个不断充实、优化和完善的过程,主要体现为理论指导、核心内容及话语体系的不断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理论成果,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指导思想的延续和创新发展。这些思想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推动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践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来源,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变”的一面。但是必须清楚一点,尽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思想和内容体系实现了创新发展,其核心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仍是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和社会成员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些理论成果都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都有着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政治立场,即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这是其“不变”的一面。要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变”与“不变”。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渠道、传播方法、传播手段都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事业飞速发展,网民规模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交流信息,网络的普及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塑造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微博、微信、短视频、论坛、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意识形态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然而,不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载体如何改变,对其坚持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相统一、政治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相统一的要求不会改变,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方针原则不会变。另一方面,随着当代人们思维方式越来越独立、多样、多变,宣传思想工作的理念也应随之而变,由传统的“我讲你听”的单向式、独白式的宣讲方式向对话转变。但不管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如何改变,其担负理论武装、思想教育、政治教化的使命不会变,实现“两个巩固”(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不会变,紧紧围绕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党的中心工作的方针不会变。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转换调整加速意识形态建设应积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意识形态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新时代开展意识形态建设,要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认识人们更加关注美好生活这一现实,积极推进话语表达方式更新,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理论性与大众化相结合。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了一定社会利益集团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原则,它以理论的形式承载着对不同利益诉求的表达,其话语必然呈现出一定的抽象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亦是如此。但与其他意识形态不同,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和现实生活为发展基点与动力源泉,其话语表达越来越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心理特征、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故又有着鲜明的大众化特征。为此,要不断把理论性、政策性、权威性较强的意识形态内容转化为人民群众愿意接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话语,持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引领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高度与温度相伴随。意识形态是维护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承载着统治阶级的观念理论和价值主张,其话语呈现出较强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加之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传播技术不够发达,人们的认知水平不高,思想传输者的权威地位得以不断强化,于是,意识形态话语多体现出较强的权威意味。但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的个体意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越来越顾及人们的感受和实际,尤其是善于借助网络流行用语、民间话语等,表达变得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有“烟火味”,意识形态话语具有了明显的亲民性,意识形态工作既有了高度,也有了温度。新时代如何加强和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2集体学习会上,中心组成员王莉霞、李秀领、林少春、刘奇凡、孟凡利、张韶春、段志强、郑宏范、丁绣峰、马庆雷、那顺孟和先后作了发言,其他同志提交了书面发言材料。大家围绕主题深入交流,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查摆剖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解把握。石泰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和显著政治优势。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不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加深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形势复杂性、任务艰巨性的认识,准确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变化,善于从意识形态上研究问题、研判风险,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和见诸于未萌、防患于未然的敏锐,从政治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抓好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石泰峰强调,要以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为重点,扎实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各项工作,坚决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要着力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引领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提高理论的网络“供给力”和“解释力”,确保各类宣传真正产生影响、受到欢迎、引起共鸣,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着力增强主流媒体的网络舆论引导力,坚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在网络空间形成和发展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要严格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重点补齐网络阵地管理短板,织密织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护网”,深入推进“扫黄打非”斗争,持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要着力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能力,把干部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演练等工作系统性、常态化地抓起来,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把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转化为内在主动和综合能力。石泰峰强调,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民族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政治基础。要坚决彻底纠正内蒙古民族工作指导思想偏差,对表对标中央精神全面深入整改突出问题,宣传贯彻好党中央关于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纠正错误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统一思想认识。要持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突出抓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宣传阐释,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扎实做好推行国家统编教材及相关配套改革工作。要大力营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氛围,紧密联系内蒙古实际加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阐释,做实做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完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民族团结进步的思路举措,在全社会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旋律。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责任落实,积极改革创新,抓好队伍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新时代如何加强和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3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新时代的一项重大课题。意识形态是系统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模式的思想体系。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要即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有目的的思想工作,主要通过引导思想观念、凝聚政治认同、推动文化传承等,以建构具有思想吸引力和政治凝聚力的系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从总体框架来看尤其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政治自觉:意识形态工作的庞大复杂及其风险意识经济基础及其活动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及其动向也是客观存在的。区别于个人意识和日常意识,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中层次较深且具有系统性的理论形态的部分;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意识形态主要关涉思想政治上层建筑中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取向问题。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意识形态发挥着极端重要的功能。从宏观方面来看,意识形态的功能主要包括其对于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和外交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从微观方面来看,意识形态的功能主要有动力功能、平衡功能、预测功能、调控功能、教育功能、引领功能和整合功能等。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工作内容庞大且涉及面广。意识形态问题集中分布在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并且渗透于方方面面。意识形态工作的成败,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安全的主要内容,并且会从根基上影响社会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如果意识形态阵地局部失守进而逐渐全盘被动,就会从根本上威胁党的领导,威胁国体和政体。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防止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离心离德而地动山摇的局面。回顾历史,意识形态是我们党“起家”和“当家”的一个重要依靠,新中国的成立也包括“意识形态立国”。毛泽东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35页)。邓小平指出:“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5页)江泽民提出:“意识形态领域是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重要领域……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1年7月2日)胡锦涛曾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
本文标题:新时代如何加强和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42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