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巴罗宏观经济学-小结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和市场出清模型的基本原理第二章:工作量、产出和消费——鲁滨逊的经济学分析前提:(1)个体孤立经济:不存在商品市场(生产和消费的统一);不存在信贷市场(当期生产当期消费)(2)一种投入(劳动),一种产出(3)单个时期分析单个时期的消费和闲暇(或工作)的选择模型财富效应(生产函数的平行移动)和替代效应(MPL的改变)两种效应对工作(不确定)、产出(同方向)和消费(同方向)的影响=====================================================================第三章:商品市场和信贷市场中的家庭行为分析前提:(1)家庭计划无限期(2)家庭预算约束(货币存量保持不变)(3)跨时期分析两时期消费选择模型财富效应(生产函数的平移)跨时期替代效应(利率变化)利率变化的财富效应(仅针对个人分析有意义)两时期工作量选择模型财富效应(生产函数平移)跨时期替代效应(利率变化)跨时期下储蓄的决定消费依赖于持久性收入(长期平均收入)对比:持久性收入变化的边际消费倾向V.S.暂时性收入变化的边际消费倾向对比:生产函数持久性变化V.S.暂时性移动对储蓄的影响(财富效应)区分:单时期消费和闲暇的相互替代V.S.跨时期替代单时期内的替代:(1)动因:劳动生产率的持久性变化(2)替代的双方:消费和闲暇(3)对储蓄没有影响跨时期替代:(1)动因:利率的变化(2)替代的双方:当期消费和下一期消费;或当期劳动和下一期劳动(3)特殊情况:劳动生产率的暂时性变化(增加储蓄)=================================================================第四章:货币需求鲍莫尔-托宾模型(最优现金管理模型)两类成本:利息损失成本/交易成本影响交易时间间隔(T)和实际货币需求(M/P)的因素利率(R)、实际支出流(C)和实际交易成本(r/P)现金持有量的规模经济货币流通速度(=2/T)货币对家庭预算约束的影响实际余额效应(财富效应和分配效应)交易成本引起的负的财富效应(影响因素:利率、实际交易成本、交易量)=================================================================第五章:市场出清模型的基本原理市场出清模型商品市场出清(决定利率和产出水平):R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货币市场出清(决定价格水平)供给冲击(恶化)对实际变量的影响(产出、消费、利率、物价、劳动投入)生产函数暂时性变化平移变化V.S.等比例变化(考虑MPL的变化)解释实证中,劳动投入的同周期性(替代效应财富效应和利率的共同作用)解释利率的和价格水平的动态变化(储蓄意愿、超额需求/供给)生产函数持久性变化解释利率的不变性(当期和未来的相对稀缺性未发生变化)劳动投入的不确定性(替代效应和财富效应的不同影响)对比:鲁滨逊个体经济下各个变量的周期性(基本一致)其他影响物价水平的因素(影响货币市场出清)货币总量一次性提高(动态调整过程)货币中性/货币数量论(长期)实际货币需求变化(交易成本、金融创新等;不影响商品市场出清)=====================================================================第六章:劳动市场市场出清模型(引入劳动市场)商品市场出清(决定利率和产出水平)(1)引入W/P对需求的影响(2)可以通过劳动市场R对W/P的影响,转化为只考虑R的模型劳动市场出清(决定实际工资率和就业量)(1)W/P同时影响劳动需求和供给(2)R影响劳动供给(R—W/PC和Y只受R影响)货币市场出清(决定价格水平)(与上一章模型一致)供给冲击(改善)对实际变量的影响(实际工资率、就业)生产函数持久性改善解释实际工资率的同周期性解释就业量的不确定性(财富效应和实际工资率变化的影响)解释消费需求的同周期性(财富效应和实际工资率的替代效应)对比:不考虑劳动市场下各个变量的周期性(基本一致)通过R连接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使得商品市场出清不受W/P影响)个人生产模型中的MPL等价于劳动市场中的W/P只有在考虑了W/P或MPL的替代效应后,劳动供给或就业量才可能出现不确定性(模型才可以用于解释实证中,该变量的同周期性)解释劳动量和实际工资的同向变化就必须考虑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扰动市场出清的因素的作用机制(1)替代效应跨时替代效应(利率R)对供给和需求变化起了主导作用同周期内消费和闲暇的替代(MPL或W/P)对劳动供给的影响(2)财富效应(生产函数的变化)商品市场:对需求的影响劳动市场: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对比不同类型的供给冲击的影响(1)暂时性V.S.持久性利率的变化(储蓄意愿的变化)(2)生产函数平移V.S.等比例变化劳动供给的变化(是否存在同时期消费和闲暇的替代)===================================================================第二部分:通货膨胀第七章:通货膨胀和利率导论实际利率V.S.名义利率二者的关系实际利率与预期实际利率的关系决定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第八章:市场出清模型中的货币、通货膨胀和利率市场出清模型(考虑货币增长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前提假设:完全预见的通货膨胀,且不存在事先预期的通胀分析1:货币增长率不变的货币时间路径的影响价格增长率(=货币增长率)、名义利率(各个时期相同)、实际货币余额(不变)不存在货币变化的实际效应(货币超中性成立)分析2:货币增长率在T期加速(静态分析,通货膨胀预期在T期瞬时改变)解释名义利率的增长(体现预期通货膨胀的分析)解释价格水平/名义工资率的跳跃上升(对比:不变的货币存量)货币变化的实际效应(货币超中性不成立)对实际货币余额的影响交易成本的变化对其他实际变量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动态化分析1:货币加速增长后,货币需求的逐步调整通货膨胀率与货币增长率的差异/价格水平跳跃的分散化(对比:静态分析)分析2:提前预期的存在解释:通胀和名义利率先于货币增长变化而变化解释:短期内货币和讲个水平的增长率存在的重大差异解释:通货膨胀率与货币增长率发生偏离的过渡期(被政策制定所关注)通货膨胀的实际效应未预期到的通胀产生的财富再分配效应预期通胀对实际货币余额或交易成本的影响政府通过创造货币得到的收入(通货膨胀税)对比:货币中性V.S.货币超中性概念区别(货币的一次性变化V.S.货币在时间路径上的变化)货币中性成立的条件:货币总量的一次性变化货币超中性成立的条件: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货币超中性不成立的情况:货币的加速增长(通胀的实际效应)===================================================================第三部分经济波动、失业和经济增长(附在后面)(投资和实际经济周期/失业/经济增长)===================================================================第四部分:政府行为第十二章:政府消费和公共服务政府预算约束与家庭预算约束(引入政府支出、税收和转移支付)商品市场出清(引入政府行为)假设(1)货币存量不变(不存在铸币税)(2)政府通过定额税为额外的政府消费融资(不考虑替代效应)政府消费G对消费需求、投资和供给的影响公共服务的特性(削弱消费需求、刺激产品供给、不影响私人投资)财富效应对比分析:政府消费的暂时性变化(战争时期)V.S.持久变化差别(不同的意愿储蓄倾向):(1)对实际利率的影响(2)对消费和私人投资的挤出效果(决定于实际利率是否变化)(3)产量增加的不同动因(利率变化的替代效应V.S.财富效应)相同:政府消费G的变化不存在乘数效应原因:对私人支出的挤出效应===================================================================第十三章:税收与转移支付家庭预算(引入比例税)商品市场出清模型I(引入所得税产生的替代效应,对比:一次性定额税)假设:(1)实际税收收入额不变(免额税与税率一起变化,不考虑财富效应)(2)政府并不是利用税收对其额外支出进行融资税率变化对消费需求、个人投资需求和工作量的影响解释:税率上升通常会抑制市场活动分析1:持久性税率提高的影响(1)短期分析:总需求变化量大于总供给变化量(储蓄意愿不变,但投资需求降低)对实际利率、总产量、消费和投资的影响(2)长期分析(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投资率降低,资本存量的减少商品市场出清模型II(考虑政府利用所得税对持久性支出变化进行融资)假设:政府征收所得税对持久性支出G进行融资分析思路:同时考虑税率的替代效应和G的增加的财富效应(结合第十二章)解释:劳动投入/产出水平的不确定性解释:投资的减少(长期表现为资本存量的下降)商品市场出清模型III(考虑政府利用所得税对转移支付进行融资)假设:转移支付不是一次性总额支付的解释:转移支付随着收入上升而减少将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有效边际税率解释:福利计划扩大对潜在福利受惠者而言,意味着有效边际税率提高结论:转移支付增长通常抑制了实际经济活动(介于以上两个效果)税率和税收收入的关系拉弗曲线(实际税收收入和税率的关系)===================================================================第十四章:公债引入公债的政府赤字及国民储蓄未经通胀调整的名义赤字(国民帐户)V.S.通胀调整后的名义赤字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国民储蓄实际储蓄与净投资总量相等分析1:减税造成的赤字财政(仅考虑定额税)假设:(1)政府未从货币创造中获得收入(2)政府消费支出未改变(3)每期的转移支付总额为0(4)初始付息债务为0减税引起的财富效应(两种观点)(1)李嘉图等价定理减税或是赤字财政都不存在总量财富效应(可放宽假设(1)(3)(4))边际储蓄倾向接近于1只有政府消费现值发生变化,总量财富效应才出现(2)传统观点两个理由:有限寿命/不完全的贷款市场负的财富效应(人们感觉到更贫困了)解释:公债负担(净投资的减少使得长期资本存量下降)分析2:社会保障的影响与减税造成赤字财政的标准分析结论类似两种观点:是否存在总量财富效应税收的时间路径(税率的相对稳定性)解释:衰退期或战争,政府通常出现实际赤字,而不是提高税收解释:调整通胀的时间路径在维持未来税收和支出不变的条件下,未来收入必定来自于额外的货币创造)===================================================================第五部分:国际经济第十五章:国际商品和信贷市场几个概念的区分国外净要素投入、国外投资净额、资本账户余额、贸易余额经常账户余额(从贸易融资和国民储蓄分配两个角度看待CA)暂时性供给冲击的影响不同的分析对象:小国/大国/整个世界作为经济体(对CA和利率的影响)第二轮影响:对消费的长期影响(来源于GNP的持久性减少)经常账户的周期性变化冲击来源:生产函数按比例变化(MPL和MPK都会改变),扰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将会消失解释:经常账户的弱反周期性取决于冲击对投资需求和意愿实际储蓄的相对影响程度的大大小对比:封闭经济中的分析(第九章内容)财政政策对经常账户的影响(1)政府消费增加暂时性增加(如:战争):经
本文标题:巴罗宏观经济学-小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5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