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门诊规章制度(精选5篇)
门诊规章制度(精选5篇)依据您的需求,我们仔细筛选了有关“门诊规章制度(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并竭诚欢迎您常来本网站查看最新动态。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劳动用人的重要基础,仅有以人为本的规章制度能让员工更为自觉地融入公司。规章制度是管理的标准,对于开展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为公司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保障。门诊规章制度篇【第一篇】1.合并划价、交费、取药环节,提供一个窗口服务模式。2.准时开窗,挂牌上岗。态度和蔼,语言文明,耐心解释、答复病人询问。3.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常用项目收费标准公开,明码标价。及时解答病人对收费的疑问,主动出具费用清单。4.唱收唱付,备足零钱,不拒收大票或分币。5.遵守财务纪律,收款及时上缴财务。6.划价、收费窗口病人等候时间≤10分钟。门诊规章制度篇【第二篇】1、就诊病员必须先挂号,按照先后顺序就诊,老年病员可优先就诊,急、危、重病人随到随诊。2、热情接待病人,内心解答问题,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仔细检查,力求正确诊断,治疗措施得力。3、急、危、重病人处理要及时、准确、敏捷,尽心竭力救治,疑难病人应邀请会诊,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诊治。4、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严格执行医疗常规,因病施治,合理、安全、科学的用药,详细向病人交待病情和注意事项。5、对需入院病人,应做必要地辅助检查,做出初步诊断,填写“入院通知单”,办理住院手续,方可入院。6、实行首诊负责制,坚持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坚持医疗原则,按规定出具医疗证明,规范书写病历,处方和各种检查申请单。7、讲究医德,仪表端正,衣帽整齐。室内整洁,紫外线消毒有记录。做好科内安全、防火防盗工作。8、做好科内空气、物体表面、地面及医疗废弃物的消毒及处理工作,防治和控制医院内交叉感染,一旦发现传染病人,立即采取隔离等相关措施。门诊规章制度篇【第三篇】性病门诊工作制度1、遵守医疗职业道德,廉洁自律,文明行医。2、接诊患者要仔细询问发病经过,了解临床症状和体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注意为患者保密。3、认真填写门诊病历,按规范要求注意内容完整性,提高首诊符合率和及时率。4、采集标本操作应规范化,使用正规的检查方法和药剂。5、男医生给女病人检查和取材时,必须有女医护人员在场。6、采用卫生部推荐的规范化治疗方案,科学合理用药,减少病人负担。7、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联系卡。8、保持诊室清洁,改善就诊条件,创造轻松良好的就诊环境。性病门诊消毒制度1、所有诊查应在诊疗室进行,诊疗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应按消毒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每天应定时用紫外线灯消毒房间,并做好记录。2、诊疗室内不得吸烟、喝水及吃东西,在给病人做检查时应戴上一次性乳胶手套和口罩,工作完后及时洗手。防止污染和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3、工作前、后:工作台要用适宜的消毒液(1%漂白粉或H2O2,或按特殊要求)消毒和擦干净。4、在作可疑感染标本实验时一定要穿工作服、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带了手套后不要去接触其它物品,不要在实验室内喝水、进食或抽烟。5、诊疗用品用完后要放入1%含氯消毒液杀菌,仪器如不能用1%含氯消毒液,要改用70%酒精消毒。6、为防止污染物危害他人或自己,不要用可能污染的戴手套的手开启和触摸门把手等办公用品,如已触摸,要立即消毒。性病门诊污物处理制度1、严格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开展消毒工作。2、凡对性病患者进行处置所用的一次性物品均视为感染性垃圾.3、用过的一次性帽子、口罩、床单、臀垫等感染性用品按医疗垃圾放入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由专人收集焚烧处理。4、用过的一次性器具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毁形后放入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按医疗垃圾由专人收集,统一处理。5、采血注射器、患者检查使用的载玻片应置入锐器盒内,由专人收集,统一处理。6、使用后的棉签、棉拭子等废弃物品,不得随意丢弃,放置黄色防渗漏的医疗垃圾袋内由专人收集,统一处理。性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为贯彻落实《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9号),加强性病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特制定性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一、性病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包括以下几类: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梅毒和淋病;2、卫生部根据疾病危害程度、流行情况等因素,确定需要管理的其他性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二、性病疫情收集与报告性病病例信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卡)来收集,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执行职务的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首次诊断艾滋病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的病例、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后,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同时登记在传染病疫情登记本上,并在门诊日志备注栏注明“已报卡”。三、性病疫情报告规则性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询问就诊者本次发病到本机构是初诊还是复诊,如已确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本次病程内多次接诊同一病例(不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诊断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仅报告初发病例,不报告复发病例。当同一病人同时患有多种性病时,每一种性病都需填写一张报告卡。四、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病例分类:根据卫生部部颁性病诊断行业标准选择相应的类别,在相应的类别前划“√”。1、艾滋病、淋病、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不选择“临床诊断病例”。2、艾滋病只选择疑似病例和病原携带者;3、淋病、梅毒仅选择“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对于经实验室确诊的梅毒和淋病病例,无论有无症状,均选择“实验室确诊病例”。4、对于经实验室确诊的有症状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选择“实验室确诊病例”,对于无症状病例,选择“病原携带者”。5、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按诊断标准选择“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疾病名称:梅毒应在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形选项前的“□”中打“√”。对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病例,应在“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栏目中填写疾病名称;发病日期:填写患者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填就诊日期。诊断日期: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填写确诊的日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的日期。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五、未按照有关规定报告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泄露性病患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性病疫情漏报调查制度1、科室人员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2、门诊医生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发现首次诊断的性病(艾滋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填写《相关信息附卡》,并详细登记、记录。3、严格执行性病报告制度,必须在24小时内将相关“传染病报告卡”报告至性病疫情管理科室,进行网上直报。4、科室设立性病登记簿,由专人保管,门诊医生认真做好登记薄各项内容的填写工作,不得漏报、迟报。5、门诊日志、性病登记簿及化验室登记记录必须相符,不得漏填。6、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对门诊工作日志和性病报告卡的填写质量进行检查,保证各项目填写真实、完整、准确,若发现报告卡有漏项应及时核实弥补,并负责收集当日性病报告卡,进行网上直报。每月进行一次性病门诊量、性病病例的统计工作。7、发现漏报现象将按照医院规定与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挂钩。8、主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及性病防治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与考核工作。门诊日志填写、登记、保管制度1、临床医生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认真做好门诊日志登记工作,不得漏登、漏报。2、临床医生认真填写性病门诊日志,做到字迹清楚,填写内容准确。3、临床医生认真准确填写好患者的性病名称,使用规范化疾病名称。4、临床医生认真准确做好初诊、复诊门诊日志的登记记录。5、临床医生必须履行性病患者的隐私权,做好保密工作。6、临床医生认真做好性病门诊日志的保管工作,性病门诊日志必须放在有锁的文件柜中。7、临床医生要收性病门诊日志至少保存三年。性病患者隐私保密制度1、医务人员均应树立保密观念,贯彻执行《执业医师法》,依法保护患者的稳私权和保密权。2、门诊工作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病人,恪守医德,科学正规,服务热情,实施保密医疗,尊重病人隐私。要为患者提供保护隐私权的必要环境和条件,注意在对患者询问、检查、治疗、护理等过程中做到全程为患者的隐私保密。3、本院(性病)病志,一律禁止无关人员翻阅,一律不外借。对性病档案均应按规定的'范围进行查、借阅,并严格履行手续。查、借阅性病档案要经主管领导批准。利用者对所借档案文件、技术图纸等必须妥善保管,及时归还,不得转借他人,不准携带公出、探亲访友、出入公共场所。4、对性病档案要严格管理,不得将性病档案私自带出档案室或外传,对性病档案内容不得自行摘抄、拍照、翻印或复制。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秘密文件、资料对保管期满、失去保存价值的性病档案文件要按规定销毁,不得以废纸出售。5、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6、不论是书面形式还是电子形式的这类信息都应当妥善管理,保护病人的隐私和信息的保密性,避免病人遭受歧视。7、凡涉及性病诊疗的医务人员一律不准在家庭、子女及无关人员面前谈论有关性病患者隐私内容,不得在普通电话、明码电报和私人通信中暴露性病患者隐私内容。8、发生失密、泄密和信息档案被盗事件时,要立即报告主管领导或保卫部门,当事者要写出书面报告。对违反保密规定、造成失泄密和被盗密者,应按其性质及情节给予严肃处理。性病疫情漏报调查制度1、科室人员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2、门诊医生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发现首次诊断的性病,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填写《相关信息附卡》,并详细登记、记录。3、严格执行性病报告制度,必须在24小时内将相关“传染病报告卡”报告至性病疫情管理科室,进行网上直报。4、科室设立性病登记簿,由专人保管,门诊医生认真做好登记薄各项内容的填写工作,不得漏报、迟报。5、门诊日志、性病登记簿及化验室登记记录必须相符,不得漏填。6、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对门诊工作日志和性病报告卡的填写质量进行检查,保证各项目填写真实、完整、准确,若发现报告卡有漏项应及时核实弥补,并负责收集当日性病报告卡,进行网上直报。7、发现漏报现象将按照医院规定与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挂钩。8、主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及性病防治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与考核工作。疫情报告自查制度1、疫情管理科室定期组织对各科室(包括检验科)的性病疫情报告情况进行自查,并做好自查记录,撰写自查报告。2、疫情报告自查内容分为疫情报告质量(漏报、错报、重报、误报等)和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奖罚兑现等情况)等。自查方法为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实验室检验记录,将传染病报告卡与这些记录进行比对。3、自查发现的情况作为疫情报告质量考核和奖罚依据。各相关科室应配合疫情管理科室的自查工作,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4、对自查发现的漏报病例应及时补报,包括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5、对自查发现的报告错误,应及时订正,包括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订正。6、对自查发现的诊断变更或病例分类变更,如原报告为疑似病例,经自查后发现为确诊病例,也应及时订正,包括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订正。7、对自查发现的重报病例,应及时在网络上删除该病例,同时在该传染病报告卡上注明。8、在自查过程中,发现门诊日志记录有该病例,且已填写传
本文标题:门诊规章制度(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567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