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冒佩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一、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二、对此轮经济调整的政策思考三、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四、当前中国政府可能的几个动作五、后危机时代中国发展战略的选择前言爆发于2008年9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正在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国经济由于其对外开放度近年来迅速加大,因而也迅速感受到了这场金融风暴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自2008年9月以来,中国各大经济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从GDP看,2008年第三季度为9.0%、第四季度6.8%;2009年第一季度只有6.2%)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地方政府也积极配合,提出了各自的经济刺激计划,兴起了一场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目标的宏观经济调整热潮。一、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一)2009年经济运行状况1.GDP稳步增长:总值达33.5万亿2008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分别增长:10.6%、10.1%、9.0%、6.8%;(全年9.0%)2009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分别增长:6.2%、7.9%、9.1%、10.7%;(全年8.7%)2010年第一季度11.9%。2.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四季度增长18%。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4.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全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下降0.7%。居民消费价格去年11月份同比的涨幅由负转正,当月上涨0.6%,2009年12月同比上涨1.9%。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5.4%,去年12月份由负转正,当月上涨1.7%。CPI和PPI去年12月的环比都是增长1%。5.进出口总额全年下降,自11月份由降转升。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11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增长9.8%,12月份增长32.7%。2009年全年的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进出口相抵,去年的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6.”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生变化。(1)投资为经济增长贡献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1%)(2)消费为经济增长贡献4.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5%)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促进了消费增长第二,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家电下乡等政策效果不断显现第三,居民消费支出的稳步提高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3)进出口拉低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进出口下降13.9%)。(二)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中国经济进入稳定的、增长速度不断提升的V型反弹期。二、对此轮经济调整的政策思考(一)对政府4万亿支出拉动的思考1.积极作用明显,但会造成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加重计划色彩。2.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包括地方政府宣布的总支出已超过24万亿,相当与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不考虑乘数,这意味在未来5年中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将翻番,年均增长率将达14%左右,未来的资源价格有可能比2007年还高,形成大幅度通货膨胀甚至产生严重滞涨。2009年CPI比上年下降0.7%,PPI下降5.4%;但是,2009年12月CPI和PPI环比增长1%,今年第一季度CPI同比增长2.2%,PPI同比涨5.2%。今年4月,CPI同比增长2.8%,PPI同比增长6.8%。因此,我们认为通胀预期还是存在的。3.希望政府将这些钱用于有外部正效应的项目,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品的供给,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二)对财政政策主要以政府支出为主的思考1.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政府支出增加和税收减少,我国目前主要依重前者。2.政府支出增加拉动经济的优点在于见效快,缺点是减低资源效率,可能造成产能过剩,滋生腐败。3.通过减税刺激经济的优点包括:(1)由市场调节资金使用方向,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2)既增加需求,也增加供给(就业)其缺点:已经形成的固化差距难以改变,社会公平很难做到。4.主张政府支出与减税的财政政策兼顾。(三)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使用的思考1.目前我国财政政策拉动为主、货币政策仍然保持适度宽松。2.目前面临经济全面调整,财政政策更适合于结构性调节,更接近计划调节;与支出拉动相比,以降低利率为代表的货币政策更接近市场调节。3.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和居民成本,对经济的刺激有重要影响,但可能带来失控局面。4.主张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作适度从紧(为防止通胀作准备)。三、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2008年:中国发展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2010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极为复杂的一年。“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复杂性在于: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条件、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等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一)国际因素分析1.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但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世界经济在经历了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的大幅下滑后,从2009年下半年起开始出现复苏迹象。虽然2009年世界产出增长为-0.8%(二战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但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转负为正,恢复性增长3.9%。但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脆弱。因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主要依托各国政府超常的强力政策的刺激。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回升尚面临较多困难,而经济复苏也为带来就业的增长。目前,美国失业率达10%。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原有的过渡负债消费模式受到巨大冲击,面临深度调整,加之失业率居高难下,致使私人消费依然疲软,又使企业投资意愿低迷。世界经济的复苏将会是一个曲折、缓慢的过程。2009年统计(%)2010年预测(%)世界产出-0.83.9先进经济体-3.22.1美国-2.52.7欧元区-3.91.0日本-5.31.7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2.16.0中国8.710.0印度5.67.7巴西-0.44.7俄罗斯-9.03.6IMF对世界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的预测2.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退出抉择艰难。为应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出台了超常规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世界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巨额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抉择遇到诸多难题:(1)如果过早退出,收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可能导致复苏的夭折,引发新一轮的经济衰退。(如债台高筑的希腊出台削减社会保障、裁员减薪、增加税收等紧縮财政措施,遭到公众抗议;西班牙和葡萄牙工会为反对政府紧縮政策而组织罢工和抗议)(2)如果过晚退出有可能诱发政府债务危机、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风险。(3)如果各国在退出的时机和力度上不一致,又有可能导致大规模的国际套利,加剧国际投机资本的游动,引发国际资本市场和主要货币汇率的剧烈波动。3.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但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经济全球化是,即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是当代生产力发展、国际分工、经济体制趋同以及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及其所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急剧升温。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国内就业问题,迫于国内政治和经济等压力,以“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为借口,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采取了许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给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造成巨大威胁。(轮胎特保、人民币汇率)4.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但产业竞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仍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往往孕育和催生出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正是在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推动着新一轮的世界经济繁荣。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酝酿和兴起。如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的新能源革命,电动汽车、新材料、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市场开拓等,使人类社会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孕育着新的重大发展机遇。然而,各国在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过程中,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展开的科技竞争、人才竞争也将会日趋激烈;与此同时,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也会形成新的挑战。(美国企图否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承担超出自身能力和发展水平的量化减排指标,以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正常发展制造障碍。(附哥本哈根会议)附:哥本哈根会议内容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9日下午五点半左右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宣布,《哥本哈根协议》草案未获通过。目的是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19日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该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哥本哈根协议要点:1.确保全球温度控制长期目标为2℃;2.全体国家承诺减排、保护森林;3.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穷国家提供资金援助;4.成立哥本哈根绿色气候基金支持立即行动计划:未来3年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援助;5.长期计划:发达国家同意在2020年以前向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援助。中国到2020年在2005年水平上削减碳密度40-45%。(二)国内因素分析1.当前经济形势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国GDP已连续4个季度回升(2009年第二季度7.9%、第三季度9.1%、第四季度10.7%、2010年第一季度11.9%),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然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这是因为经济的回升向好主要是依靠政府的实施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宽松政策作用的结果,而社会投资意愿尚未明显跟进,居民消费后劲不足,进一步扩大内需难度加大,而外需的萎縮低迷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即总体上“求职难”与结构性的“用工荒”并存。(今年初珠三角和长三角出现“用工荒”)2.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信心增强,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一些企业通过调整发展战略、加快创新步伐、推进兼并重组等对策,涌现出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新技术的企业,并显示出较强的抗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吉利并购沃尔沃)但是,总体来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目前,我国已有接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却很少。在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不到10%。由于缺乏自主品牌,主要靠大量消耗资源来进行生产,因此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目前,我国还仅是“制造大国”、“贸易大国”,而远非“制造强国”、“贸易强国”,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还需付出很大努力。与此同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而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又面临就业压力、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制约。3.后危机时代具有重大发展机遇,但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后危机时代我国拥有诸多发展机遇:(1)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为今后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内需动力;(2)人均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相应的消费结
本文标题: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66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