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微观经济学31241882
微观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经济贸易系主讲教师:牛国良教授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第五章厂商理论第六章分配理论第七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第四节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的基本前提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线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经济学的定义一、经济学的基本前提•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资源的有限性人类欲望无穷,而满足人类欲望的各类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这就产生了经济活动中的选择问题。经济学认为社会面临的选择问题,大体上可归纳为:(1)生产什么产品或劳务;(2)怎样生产这些产品或劳务;(3)何时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4)为谁生产这些产品或劳务。二、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经济人或理性人假设2、完全信息假设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就是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甲产品时所放弃的所能够生产乙产品的数量。也就是人们在作出一种选择时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选择的收益。三、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线2、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线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把既定资源用于生产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组合点的曲线。假设一个经济社会用即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只生产两种商品轿车和食品,多生产轿车就得少生产食品,反之亦然。如下表所示:表1-1社会生产的组合方式可能性轿车食品A015B114C212D39E45F50把这六种可能的组合点描述到坐标图中,见图1-1,用X轴表示轿车,Y轴表示食品,把六个组合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一条曲线,这一曲线就是生产可能线。051015012345ABCDEF(食品)YX(轿车)图1-1生产可能性曲线HK从生产可能线我们能够发现以下四个问题:(1)不同生产方案的机会成本(2)处于生产可能线上的任何一个组合点都是现有资源可以支撑的产量组合。(3)处于生产可能线内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出现了资源闲置。(4)生产可能线外的任何一点的产量组合都是既定资源无法支撑的。四、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一)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用生产可能线来解释就是应在生产可能线的哪一点来进行生产。如前所述,A、B、C、D、E、F的生产组合点都是可以的,那么到底是在哪一点来组织生产?这就是资源配置问题,也就是把经济资源分别组合到哪些部门、企业中去,来生产不同的产品。具体地说,资源配置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下一页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就是要解决资源用于那些方面,不同方面的用量是多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在计划经济中,这取决于政府的计划安排。2、如何生产?就是如何具体地进行要素组织问题。3、为谁生产?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这些生产出来的商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也就是分配问题。(二)资源利用资源利用用生产可能线来解释,就是把生产可能线内的生产组合点推到生产可能线之上。资源利用要研究三个问题:1、一国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一国的各种生产要素如果出现闲置和浪费,主要原因是什么?2、货币或储蓄的购买力是否发生了变化?3、一个国家生产物品的能力是否在持续增长?五、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终选择,在使用或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以求人类无限欲望的最大满足的社会科学。从经济学的定义可以看出,其逻辑起点是资源的稀缺,而其逻辑的终点是欲望的最大满足,也就是人的福利最大化。第二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边际革命凯恩思革命一、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最早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它流行于15-17世纪的西欧。这正是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解体,并开始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时期。重商主义认为财富是货币,货币是金银;财富和利润来自流通领域,是贵卖贱买的结果;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奖出限入,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这些观点代表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人资本的利益,在历史上起着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进步作用。从理论上讲,重商主义只重流通,不重生产,以偏概全,其基本观点是不正确的。二、古典经济学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经济思想上的古典经济学时期。古典经济学以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增加资本主义的国民财富为目的,以资本主义生产为中心,全面的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交换和分配。在方法论方面,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并就剩余价值的某种特殊形式(利润或地租)考察剩余价值,不仅把价值归为劳动,而且事实上把剩余价值归结为剩余劳动。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析了工资与利润的对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利益的对立。此外,古典政治经济学还就资本积累、再生产理论、经济危机、国际贸易等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见解。在经济政策方面,古典政治经济学强调“看不见得手”即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主张全面的自由竟争和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认为国家应充当资本主义社会的“守业人”。三、边际革命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是经济思想史上又一重大转折。从1825年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爆发了一系列经济危机,这表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因素。危机的实现导致了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从着重研究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到了更多关心消费、需求与效用。在这种情况下,效用价值论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与边际分析方法相结合,成为此后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所谓“边际革命”,从方法论上说,是指边际分析方法得到广泛采用;从理论上说,是指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并被西方经济学界广泛接受。边际分析除了被应用于对效用与价值的分析,形成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格论外,还应用与其它各方面,形成了边际生产力理论和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四、凯恩思革命凯恩思是英国经济学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经济处于长期萧条状态,促使凯恩思从货币理论的研究转向对解决经济危机的研究。1936年,凯恩思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其中提出了一系类新的观点和政策主张,被称为“凯恩思革命”。它标志着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思认为社会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者受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的制约。凯恩思从这三个“基本心理规律”的心理作用出发,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引起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由于流动偏好引起的利息率偏高引起投资需求不足。由于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社会就业量就不能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于是“非自愿失业”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下一页凯恩思以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必须依靠政府采取调节经济的措施,才能消除失业和生产过剩的政策主张。其具体办法是:在有效需求不足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投资,弥补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返回第三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个量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微观经济学要研究产品和要素的数量和价格决定问题,实际上就是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运行机制。因此,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均衡理论或价格理论。返回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既相互区别又互为前提、彼此补充的两个分支学科。可以用下表1-2来归纳它们的区别:表1-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理论依据基本假设分析方法分析对象主要目标微观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资源稀缺,充分就业个量分析法以家庭、厂商等经济个体为主(资源配置)个体利益最大宏观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需求不足,存在失业总量分析法以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为主(资源利用)全社会福利最大返回虽然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以上所归纳的多方面区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分是相对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各有分工,又相互补充。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活动不能简单归结为微观经济活动之和。返回第四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分析的方法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它不涉及任何价值判断,只研究客观经济规律,考查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这些规律或关系对经济行为结果进行分析、预测。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相应的行为标准,研究经济理论或经济政策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更详细地说,规范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等问题,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返回二、实证分析的方法1、均衡分析。均衡分析所要说明的是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均衡实现的条件及发生变化的原因。2、静态分析与比较静态分析。3、动态分析。它描述的是经济系统在出现不均衡的问题后的调整过程。4、边际分析。就是通过对增量变化的分析,来确定资源配置的合理边界或当事人行为的合理边界,确立实现均衡所要求的数量或几何条件。5、经济模型。它通过研究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来寻找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同时说明影响经济活动的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返回
本文标题:微观经济学3124188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73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