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有的人》教案(实用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有的人》教案(实用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有的人》教案(实用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有的人》教学设计1孙国梅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教学设想1、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教学过程一、导入:师:鲁迅,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真能忘记他吗?事别十三年,诗人臧克家依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二、听录音,朗读1、师:请同学们听录音。生:听录音。2、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生:学生有可能的答案有: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语气语调抑扬顿挫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师: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参考资料,少熬夜!生:自由朗读。师:请同学朗读。生:读。(两位读完以后)请大家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3、师:找出了他们朗读中的优缺点,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齐读这首诗。师:很好。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可以谈谈你认为难以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思想内涵,也可以评点诗人的炼字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等等讨论、合作、交流。师:好。哪一位同学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打头阵?生:讲述。评点。有没有同学补充?师:材料准备:§1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2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3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幻灯诗人冯至的十四行诗《鲁迅》中这样写到——你走完了艰苦的行程,艰苦中只有路旁的小草/曾经引出你希望的微笑。§4比人生观,比价值观。§5两种人的不同命运。§6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7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师: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幻灯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师: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幻灯同学们能参考资料,少熬夜!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生:动笔写。(2分钟)师:写好以后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师:同组的同学交流过了,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再请一组同学,我们来打擂台,能不能比上一组说得好。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是: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愚弄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损害人民利益的人维护人民利益的人反动统治者共产党人沽名钓誉之徒大公无私之士压迫人民的暴君廉洁奉公的公仆自私的人无私的人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献的人3、师:同学们的替换非常好。经过替换,我们对这两类人板书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同学们说说看,他们在哪些方面不同呢?以下内容形成板书生:生死(人生价值)、言行(对人民的态度)、追求(人生境界、人生觉悟)、作用(社会影响、人生观、)、结局(“下场”感情色彩不宜)师:这样,“有的人”反复出现,一唱三叹,两两对比中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板书,是什么哲理呢?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永生。板书师:下面,我们一齐朗读这首诗,再次体会一下诗人对危害人民的人的无情揭露,对有益于人民的人的热情赞颂。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生:朗读。师:很好。现在能背吗?有感情地背诵。(注:这是为上市级大型公开课而设计的教案)《有的人》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难点: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准备: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查找鲁迅及臧克家的相关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鲁迅像,这位是谁?你了解吗?教师出示鲁迅资料。指名读。2、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谁说的,生齐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过渡:鲁迅是一个时刻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人,他爱人民,人民永远怀念他。板书:爱人民,人民爱。今天,我们学习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诗歌《有的人》。3、一起来认识一下臧克家,课件出示臧克家资料及写作背景,教师口述。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首诗歌,请同学们多读几遍课文,每读一遍的感受和收获都是不一样的,看看谁的收获最多。边读边注。2、生自渎诗歌3、交流收获。学生说不到的教师提示:1)哪些句子表达出了作者对鲁迅的怀念。2)描写了几种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4、相信其他同学肯定还有很多感受和收获,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吧。想读哪一小节就读哪一小节。5、指名读。6、教师指导读、范读、理解读。7、如果将文中“有的人”替换成某一种人怎么换,代到诗句中读一读。过渡:这首诗歌不只是单纯的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哪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着,歌颂了鲁迅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板书:无私奉献三、拓展延伸1、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2、拿起你的笔,快速记下你此时的'感受。3、交流感受教师赠言:同学们让我们把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刻苦学习,以期有所成,报效祖国,报效人民。4、最后给大家留一项作业课件出示,教师读。收集有关鲁迅的名言、故事、著作等,办一期纪念鲁迅为主体的手抄报。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反思:这是一片略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憎爱分明的感情,并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诗歌语言朴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一开始安排学生自学感悟,教师点拨引导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朗读,将鲜明的对比融入到朗读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拓展到21世纪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说得非常好,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起来,于是安排了写,记下此时的感受。《有的人》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1、深入思考诗歌的深刻内涵;2、体会诗歌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3、诵读作品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哲理性思考。教学重点:1、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2、体会诗歌中多重对比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建议:《有的人》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这首诗不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在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对比中,阐扬了某种人生哲理。诗歌融情于理,并采用了多重对比的方法,颇具意味。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诗歌的特点加以点拨,并在诵读的基础上领会。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A预习指导:1、阅读巴金的作品:《忆鲁迅先生》(《1949—1979散文特写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2、熟读臧克家的诗《有的人》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他曾以不可遏制的激情,投身于抗日战争,他的作品像火焰一样点燃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解放战争时期,他创作了大量政治讽刺诗,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二、导读1、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参考资料,少熬夜!2、教师配乐朗诵全诗(要求学生标出诗中对比句)。3、明确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全体学生齐读诗歌。三、导学1、这首诗的小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请大家快速默读全诗,看一看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2、同桌互相交流、相互补充。3、有感情朗读。(注意爱憎情感的表达)4、讨论以下问题:(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句中两个“死”字、两个“活”字的含义有何不同?点拨:前一个“活”是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活”是指“精神的永存”;前一个“死”是指“精神死亡”,后一个“死”是指“生命结束”。(2)“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点拨:“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使读者联想起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想起他“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的话,感受到鲁迅对人民的爱的执着。(3)“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点拨:“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能唤起我们读鲁迅《野草题辞》时的激动。“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会使我们联想起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境。5、上面提到的那些诗句已经写出了对鲁迅的纪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吗?诗中为何要给我们刻画另一类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6、这首诗是从哪几方面将两种人进行对比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7、分组朗读(一组同学读每节诗的前两行,另一组同学读每节诗的后两行),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8、讨论:把这首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纪念鲁迅》好不好?为什么?点拨:以《有的人》为题更含蓄,更为重要的是以《有的人》为题,大大扩大的诗歌的思想内涵,使诗歌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四、小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对人民的态度,造福人民的人永生,压迫人民的人速朽。这种人生观念在诗人心底是深刻的,早在1936年鲁迅逝世时,他就写过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喇叭的喉咙——参考资料,少熬夜!吊鲁迅先生》)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诗。2、完成练习册作业。苏教版《有的人》教案4设计依据和教学目标1.设计依据:爱好诗歌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凡是好诗,不论新旧,都是经久难忘的。能够被大多数人记住,就表明这首诗是具有生命力的,是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本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臧克家的名篇《有的人》,这是
本文标题:《有的人》教案(实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76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