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成本理论本章将以生产函数的变动规律为基础,更为详细地考察厂商的生产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即成本函数。生产函数有短期和长期之分,同样成本函数也有短期和长期之分。在介绍成本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本章分别分析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性质,并通过分析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来求解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第一节成本与成本函数一、成本的基本概念⒈机会成本资源是有限的,当一个厂商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这些资源就不能再同时被投入到其他产品的生产中,这样,因为放弃生产其他产品而可能获得的最大价值就是该经济资源生产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经济分析中把厂商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就看作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⒉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部分。显性成本是厂商购买投入要素的实际支出,包括劳动工资、借入资本的利息、以及原料和半成品材料的支出等。隐性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自己所拥有的要素的价值,包括厂商自己投入资本的利息、本人经营该企业所得工资等。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厂商个体生产中自身负担的成本。社会成本:从整个社会看厂商生产所产生的成本。例如,对于一个将废物排放到附近河流中去的钢厂来说,其处理废物的私人成本只不过是把废物排放河中所需支付的费用。但别的厂商或消费者要使用具有一定纯净度的河水,就必须额外支付使河水净化所需的费用,排放废物的社会成本就大于私人成本。二、成本函数成本函数表示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用C表示成本,Q表示产量,成本函数可写为:C=g(Q)由于理论上将厂商投入和产出的转换过程分为短期和长期,因此,成本函数也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短期指某些生产要素的使用量(通常指资本设备)固定不变的时期。在长期,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成本。一、短期总成本短期总成本:厂商在短期生产中所付出的全部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固定成本:厂商为短期内花费在所有固定投入上的费用。可变成本:厂商为其所使用的可变投入所支付的总成本。第二节短期成本一个厂商每月的短期成本Ⅰ产量Q(单位)ⅡFC(元)ⅢVC(元)ⅣTC(元)ⅤMC(元)ⅥAFC(元)ⅦAVC(元)ⅧAC(元)0123456789101112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0304965801001241501802152553003606090109125140160184210240275315360420-301916152024263035404560-60.030.020.015.012.010.08.67.56.76.05.55.0-30.024.521.720.020.020.721.422.523.925.527.330.0-90.054.541.735.032.030.730.030.030.631.532.835.0根据表中第Ⅰ、Ⅱ、Ⅲ、Ⅳ栏中的数字,可以分别绘制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总成本曲线。QTCFCVCOMC短期总成本曲线二、单位成本分析⒈短期平均成本平均成本:生产每一单位产量平均所支付的费用。与上述三种总成本函数相对应,存在三种短期平均成本:①平均固定成本AFC等于固定成本TFC除以产量:AFC=FC/Q②平均可变成本AVC等于可变成本TVC除以产量:AVC=VC/Q③平均总成本ATC等于总成本STC除以产量:AC=TC/Q=AFC+AVC因为固定成本是不变的,所以产量越大,每单位产量的AVC就越低。AVC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先降后升,呈U字形状,这一特点正是由生产函数的性质所决定的。M'OCQ短期单位成本曲线ACAFCAVCMC对于AFC和AVC都下降的产量水平来说,AC也必然是下降的。然而,ATC是在AVC之后达到其最低点的。⒉短期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就是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或者说边际成本就是由1单位的产量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变动。短期边际成本可能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但到达一个最低点后,则随着产量的进一步增加而增加。之所以如此,这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MC=ΔTVC/ΔQ或MC=dTVC/dQ三、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⒈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几何推导平均可变成本表现在图形上就意味着每一产量的AVC是VC曲线上相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边际成本曲线是用VC曲线上与该产量相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来表示的。QTVCOCM'OCQ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AVCMCNN'YY'XX'Q1Q3Q2Q4Q1Q3Q2Q4M⒉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关系当边际成本位于平均成本之下时,平均成本是下降的;当边际成本位于平均成本之上时,平均成本是上升的。当平均成本最低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也就是说,边际成本曲线先后通过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和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在长期内,厂商可以根据产量的要求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甚至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即:在长期内,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意味着生产规模的调整)长期总成本(LTC)长期平均成本(LAC)长期边际成本(LMC)一、长期总成本长期总成本: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LTC是STC的包络曲线LTC曲线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LTC曲线是扩展线的转换形态LTC是STC的包络曲线不同的短期总成本曲线STC表示不同的生产规模(FC不同)。COQQ1Q2Q3STC1STC2STC3STC4FC1FC2FC3FC4LTCLTC曲线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LTC曲线是扩展线的转换形态LTC曲线上每一点的产量和成本组合和扩展线上的每一点的产量和成本组合是对应的,它们都表示企业在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的最小总成本。OQ1Q2Q3KLE1E2E3NB1B2B3A1A2A3LTCQ3C3Q2C2OQCQ1C1二、长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推导:由长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由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及其原因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1.推导:(1)由LTC推导LAC在分析LTC时强调指出,厂商在长期内是可以实现每一产量水平上的最小总成本的。根据LAC=LTC/Q可以推知,厂商在长期内实现每一产量水平的最小总成本的同时,必然也就实现了最小平均成本。所以,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可以由长期总成本曲线推导出来具体作法:把LTC曲线上每一点的长期总成本值除以相应的产量,便得到每一产量上的长期平均成本值,再把每一产量和相应的长期平均成本值描绘在产量和成本的平面坐标图中,便可以得到LAC曲线(2)由SAC推导LAC不同的SAC曲线,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生产规模。在长期内,厂商可以根据产量要求,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Q1、Q2、Q3、Q1’、Q2’)OQQ1Q1’Q2Q2’Q3CC1C2C3SAC1SAC2SAC3在长期生产中,厂商总是可以在每一产量水平上找到相应的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而在短期内厂商做不到这一点。由于在长期内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是很多的,在理论理上,可以假定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从而可以有无数条SAC曲线。显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LAC是SAC的包络曲线LACSAC1SAC2SAC3OCQQ5LAC曲线与SAC曲线的切点并不一定是SAC曲线的最低点:LAC的下降段:切点在SAC曲线最低点的左边LAC的上升段:切点在S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只有在LAC曲线的最低点上,切点才是SAC的最低点LAC曲线与SAC曲线形状相似,都是先降后升的U型线2.LAC曲线的形状及原因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先降后升的U型,这种形状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很相似的。但形成原因并不相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是短期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但在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都可变的情况下,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U型特征主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决定(1)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平均成本得以下降,称为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平均成本上升,称为规模不经济Q1Q2Q1为最小有效规模;Q2为最大有效规模;Q1-Q2为最优规模范围。Q1以下和Q2以上为非有效规模。(2)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不经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都是由于厂商变动自己的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称为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不经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改善(或恶化),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三、长期边际成本长期边际成本表示厂商在长期内不断调整规模,增加每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由长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由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及其形成原因1.推导(1)由LTC曲线推导LMC曲线因为LMC=dLTC/dQ,所以,只要把每一产量上的LTC曲线的斜率值描绘在产量和成本的平面坐标图中,便可得到LMC曲线。(2)由SMC曲线推导LMC曲线前已分析,LTC曲线是STC曲线的包络线,即在长期内的每一产量上,LTC曲线都与一条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曲线相切,这说明两条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由于LTC曲线的斜率和STC曲线的斜率分别是相应的LMC值和SMC值,所以,LMC=SMC。由此可以推知:在长期内的每一产量上,LMC值都与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值相等但是,与LTC曲线及LAC曲线的推导结果不同,LMC曲线不是SMC曲线的包络线(如图示)LMCLMC曲线不是SMC曲线的包络线由于LTC是STC的包络线,在长期内的每一个产量水平上,LTC都与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相切,说明两条曲线的斜率相等。由此可以推知,在长期内的每一个产量水平上,LMC值都与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值相等。PRSOQCLACSMC1SMC2SMC3SAC1SAC2SAC3Q1Q2Q3LMC曲线呈U型也是由于规模报酬变化规律由于LAC曲线在规模内在经济和规模内在不经济的作用下呈先降后升的U型,这就使得LMC曲线也必然呈先降后升的U型。并且,LMC曲线与LAC曲线一定相交于LAC曲线的最低点2.LMC曲线的形状及其形成原因小结: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的关系(图示)QOCSTC1STC2STC3LTCASPROQCLACLMCSMC1SMC2SMC3SAC1SAC2SAC3Q1Q2Q3B小结: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的关系在每一个产量点上,都存在着一个:(1)LT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曲线的相切点(如A点)(2)LA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的相切点(如B点)(3)LM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曲线的相交点(如P点)
本文标题:微观经济学第五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7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