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整理9篇的内容【通用4篇】
1/10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整理9篇的内容【通用4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下面是网友帮大家分享的“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整理9篇的内容【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汇编9的内容【第一篇】一、说教材《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册第四单元的1略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新闻记者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是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来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贪图三峡之秀丽雄奇的美景,产生热爱三峡,热爱祖河山的感情。2/10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二、说教法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阅读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时教学。三、说方法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课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谈→思→议→读”,即:“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这一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内容。四、说程序(一)创设情境感受美1、虽然巫溪地处三峡库区,但学生几乎都没有切身体验过三峡的雄奇壮丽。因此,授课时可用1、语言描述激发学习兴趣(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里。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2、听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3、欣赏《三峡风光》等三个步骤,逐步引入本课教学。(二)凭借情境鉴赏美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鉴赏美。教师把录像定格、让学生说出三责秋天的景物特点,并抓关键词句学文,重视比喻句的学习,抓住词句的形象点现象,体会景物的特点。3/10具体学习过程:①出示学习方法的要求:在书上圈圈重点词、划划重点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写一天中的哪些影响,它们有哪些特点吗?②按照谈—思—议—读的方法,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实累累—喜悦);③学生按照上述要求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自学,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出示课件、感情朗读。时间特点词句朗读早晨明丽露水闪亮—露水消逝清新明快中午热烈群峰披甲—金鳞巨蟒热烈欢快下午明亮于是……长江变成小溪轻柔明快夜晚清冽沉沉欲睡静明亮像……温柔惊奇④谈感想: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孩子们读了《三峡之秋》后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出示课件《山峡风光》,配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五、板书设计:早晨→明丽中午→热烈下午→明亮夜晚→清冽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汇编9的内容【第二篇】一、导入今天在讲课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有谁知道成语“胸有成4/10竹”讲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师:宋朝一个人特别善于画竹子,当时苏轼说他所以画得好,是因为他在动笔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画成了的竹子模样,因此得“胸有成竹”之说,后来以“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有了计划。在这里也希望同学们今后不管做什么事都应先做到有一定的计划,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正好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画竹子。(课件—图一)二、讲授新课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竹竿、竹枝、竹叶)(课件—图二)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画法。(课件—框架图三)1、竹竿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生:越往上越长)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图四)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图六)观看竹竿的绘画片段。学生讨论提出问题5/102、竹枝小竹枝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上下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长规律。如何更好的画好竹枝请大家仔细观看下面的绘画片段。学生讨论提出问题3、竹叶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竹竿能表现竹的质感,而竹叶则体现竹的质感。我们可以把竹叶看成一组一组的。这四组竹叶可以用“一、八、个、介”四字来概括,也就是把这四个字的每一笔都当成一片竹叶,并给予它一定的动态,将书写与绘画融为一体来表现竹叶的结构及动态。(图八)表现茂密的竹叶时,开始要一组一组的话尽可能多画几组叶子片数多的而后在一片一片的加。用墨时要注意浓——淡、密——稀的变化,这样能体现竹叶的层次感。(图九)观看竹叶的绘画片段。学生讨论提出问题。4、绘画步骤的演示师:现在同学们一定想马上就动笔,要想画好除了了解竹竿、竹枝、竹叶的特征外,还需要我们对绘画过程的仔细观察。不管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准确的表现某个事物。接下来我们带着问题观看竹子的绘画全过程。6/10问题:绘画竹子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三、学生练习通过以上的学习结合课本、大屏幕或生活中所见到的竹子描绘出你心中的竹子。练习中我们再播放一次绘画过程,同学们可以边看边画。(课件—音乐)教师巡回指导四、作业展评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同时纠正错误。五、小结今天,同学们对竹子的绘画完成的比较好,虽然有些同学还没有完全掌握其中的技巧,但是请你不要灰心,相信通过你课下的努力一定回做到成竹在胸。如果这节课能够刘给你一段记忆,或者一个思考,或者一个经验,甚至一个微笑的话,那我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谢谢大家!(课件—图十)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汇编9的内容【第三篇】虎滩小学数学备课案二年级第一单元加与减(主备人:吴金花)《秋游》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页《秋游》。二、教学目标:1、教材分析: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7/10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2、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要知道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3、具体目标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连减法。(教学准备:课件、练习本等。)三、过程设计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汇编9的内容【第四篇】教学目标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2、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8/102、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3、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一作些旁注。教学过程一、竞猜题导入我想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1、他给二十世纪文坛留下20xx多万字的作品;2、他的散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旁征博引,中西逢源;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4、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审美地享受人生。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二、合作探究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2、学生质疑解答:⑴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⑵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1动人的演讲(一次);⑶我在听先生这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⑷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9/103、质疑用词写法:⑴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⑵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⑶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⑷热心肠体现在哪里?4、探究明确:⑴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⑵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⑶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⑷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8段。5、评点大师:作旁注:⑴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⑵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⑶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⑷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6、表演开场白:10/10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三、教师小结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四、布置作业梁任公的肖像描写与凤姐出场的肖像描写异曲同工,展示凤姐肖像,明确其身材相貌气质的写法,任选班上某位同学或老师进行肖像描写,50字以内。教学设计说明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质朴而隽永,品人品文是教学重点,为落实《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教案从评改大师的角度切入,即为大师修改文章、评点文章,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确认了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既使学生不迷信权威,又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深入地探究了文本。布置作业则采用参照式阅读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转化为文字表达能力。
本文标题: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整理9篇的内容【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830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