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面效应以及对策研究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面效应以及对策研究摘要: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但不容否认,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根据国际收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认为双顺差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在重点分析双顺差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政策性建议。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投资;外汇;内需;转变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着双顺差的状况,即经常项目的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随之而来的是外汇储备大量增加。我国的国际收支自1994年以来(1998年除外),连续多年处在双顺差的状态,特别是从2001年至今,双顺差的增长趋势尤为显著,而且经常账户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资本金融账户。虽然2008年10月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短暂的下滑,但最后依然处于1万亿的大关之上,数额接近1.95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加强了我国的对外金融实力,也可以体现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但持续的双顺差和过多地外汇储备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二、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生产力布局变化和国际金融体系变化的反映。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国际国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内部原因。(1)国内的高储蓄率和低投资率引起国际收支顺差;(2)国内金融市场的低效率引起国际收支顺差;(3)外贸竞争优势的增强引起国际收支顺差;(4)长期实施的出口鼓励政策引起国际收支顺差;(5)长期实施的出口引资政策和外资政策的扭曲引起国际收支顺差。2、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外部原因。(1)人民币升值压力引起国际收支顺差;(2)国际产业结构的转移引起国际收支顺差;(3)国际投机资本引起国际收支顺差。三、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正面效应收支双顺差的现状,首先表现出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强大和国际竞争力的逐渐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经济实力的体现,所以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出现,还是有一定的正面效应。1、贸易顺差的扩大,充分证明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也使我国彻底结束了外汇短缺的历史,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信誉的进一步增强。2、较充足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我国国际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能力的增强,为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提供了物质保证,有助于我国提高抗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的信心。同时也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提供了较宽的政策空间。3、较充足的外汇储备,为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进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提供了支持。有利于实现内外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发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四、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面效应但是,“双顺差”是一种不合理的国际收支格局,中国的“双顺差”更是同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相联系的。“双顺差”已经并且正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一、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增加了当前宏观调控的复杂性。近年来,外汇持续大量净流入,使得外汇债款成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尽管中央银行交替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并不断创新调控方式以回笼市场的流动性,但在外汇储备持续狡狯增长的情况下,这些调控政策的作用空间受到了限制,加大了货币调控操作的难度,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及宏观调控的自主性与灵活性。二、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放大了脆弱性,当前我国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场流动性偏多问题,是全球流动性过多的组成部分,通过国际收支顺差渗透进入我国金融体系。当前宏观调控中面临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投放偏多,房地产和股票价格上涨过快等都与这种外资流动性偏多相关。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下,流动性通过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运作,成数扩大。2006年我国M2比GDP的比重为1.65。意味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银行体系依赖性进一步增强。这种流动性偏多尚为造成明显的通胀压力和经济泡沫,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不容忽视。三、加大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难度,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投资和消费之间的不协调,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突出矛盾,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和强化了这些结构性问题。充分式外贸增长所带来的大量外贸顺差,不仅导致资源和沿海地区和出口加工部门过渡集中,国内服务业和产业部门,内部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慢,加剧了国内环境资源的压力。四、贸易顺差的大幅度提高,增加了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根据WTO统计结果,随着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近年来,我国连续十多年被全球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尽管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加,但面对国际收支顺差尤其是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形势,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市场预期始终存在。我国现阶段持续一定时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既是全球经济失衡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以及结构调整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突出。为此,在促进本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同时,为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起到相应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五、从长期看,随着外资存量的增加,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国投资收入汇出的数量会不断增加,中国在未来可能不得不进一步扩大贸易顺差以便维持经常项目的平衡。届时,中国的GDP和GNP的差距将越来越大,我们的后代子孙可能会背上支付FDI投资收益汇出的承重负担。从中期来看,中国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模式和国际分工参与模式是否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也是需要深入讨论的。从短期来看,“双顺差”是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最主要根源。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给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困难。此外,中国的外汇储备正在迅速接近1万亿美元。六、当国际收支顺差来自于大量实际资源的输出时,会制约一个国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而国外投资的净流入,则增加了对远期利润、利息流出的资金需求,同时可能会对国内资金的利用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如果流入的资金中包含大量游资,很可能会对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经济安全带来威胁。另外,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还可能招致伙伴国的经济对抗和制裁。七、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收支顺差形成往往是由于出口过多所形成的贸易收支顺差,中国的企业大多数都是属于劳动密集行工业,这依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大规模浪费和流失,招商引资项目,让外国企业只花费金钱就可以利用我国的资源发展自己国家的工业。但是这会造成我国国内可供使用资源的减少,因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五、对于减弱对应负效应的对策研究各国政府可以选择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和其他奖出限入措施等。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会改变国际收支,而且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其他影响。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不同措施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一、面对全球经济失衡的新形势,着眼于保持国内经济又好又快的宏观目标,政府应注意转变经济工作思路,时时进行宏观调控,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入手,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努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二、要立足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适当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贸易的依赖,以消除巨额贸易顺差产生的中长期的影响。同时要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注意培养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通过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信贷、价格等经济杠杆手段,促进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地区和阶层收入的差距。解决住房、教育一医疗等民生问题,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鼓励合理消费,促使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拉动型向消费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型转变。三、科学合理地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战略,加强对外资引导,规范招商引资行为,避免各地为争相引入外资而进行的恶性竞争,适当提高劳动力权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调整。调整资源和环境成本格局,要严格控制技术档次低,土地资源占用多,高耗能高污染的外资项目,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同时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鼓励境内主体对外投资,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和地位。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外贸平衡发展,改变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和低廉价格追求数量型的增长方式,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继续调整出口退税等出口导向的优惠政策,严格控制搞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产品出口,鼓励节约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的改革,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出口产品价格更加真实地反映劳工成本、环保成本和资源成本。要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营销能力,提高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出口从生产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化,要扩大进口,特别是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原材料及自成品的进口,发挥进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五、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在当前流动性偏多的形势下,坚持稳中适度从紧,一是继续整合央行票据和特别国债发行,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供应和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相适应。二是灵活运用利率调整手段,逐步实现正的实际利率。三是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四是加强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灵活性。六、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增加金融避险工具,培育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意识和能力,为促进国内收支基本平衡创造有利条件。二是积极稳健金融市场建设。使国内储蓄能够顺利转化为国内投资,鼓励各类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利用国内的金融市场筹集资金。三是稳固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对资金流入监管的同时,促进资金双向有序流动。七、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规则制定,努力营造国际有利的环境,加强同各国的磋商、协调,在积极承担自身国际义务的同时,促进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贸易赤字,一方削减财政赤字,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参考文献:[1]张礼卿.关注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扩大[J].国际金融研究,2004,(1).[2]吴晓灵.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中国货币政策[J].中国金融,2007,(1).[3]邓立,张坤.我国双顺差剧增成因及影响分析[J].财贸经济,2007,(9).[4]贺力平.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J].中国外汇,2007,(1).[5]张颖.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持续性及应对策略[J].当代经济,2007(10).China'sinternationalpaymentssurplusnegativeeffectsandcountermeasuresKalinechanAbstract:China'sinternationalpaymentsurplusproblemsarousedwideattentionfromallwalksofAlthoughinternationalpaymentsmaintainbiggersurpluscanenhanceourcomprehensivenationalstrength,improvetheabilityofexternalshocks,butundeniable,longperiodofinternationalpaymentssurpluswillgiveanegativeimpactonoureconomy.Accordingtothebasicprincipleofinternationalpayments,analyzedthecurrentsituationofpaymentsurplusthatsurplusis
本文标题: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面效应以及对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8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