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维路径
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维路径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表达,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学校作为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育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协同推进思政课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能够引导青少年学生高度认同并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真正做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特别是要抓好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因此,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学校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复杂系统,而思政课教学的组成要素本身具有系统性特征。坚持系统观念是我国“十四五”时期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个重要原则之一,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因此,坚持系统观念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助力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和原则遵循。将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系统原则视域下进行考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模式和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创新意义和支撑作用。中学阶段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注重中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学校思政课教学的重点课题。一、坚持整体性原则,全方位统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总体布局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新时代十年以来,我国学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由传统思政课向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的转变,发展原则也由凸显政治性转向“八个统一”方针相协调,突出了新时代我国学校思政课建设的整体性发展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使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升华,尤其是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彰显了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意蕴。在此背景下,我们应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高度,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与发展的总目标和全领域进行系统审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协同推进思政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来破解青少年学生思想引领的难题,进而提升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为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时代新人铸牢精神之基。首先,整体性不仅体现在世界的普遍联系中,还内蕴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因此,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维作为哲学依据,这也是贯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在的各个要素(包括原理、形态等)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要素,而思政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媒介,肩负着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代重任。因此,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决定的。其次,提高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需要推进思政课的整体性教学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虽然在学校思政课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承担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各有不同,但其最终目标都是引导青少年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树立整体性教学观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从而在各门课程的相互配合下形成整体合力,让每个青少年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坚持整体性原则的前提下,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尤其重视中学的思政课教育,因为青少年思想和性格的发展正是在中学阶段实现了从幼稚向成熟的转型,从而中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日后的发展方向。二、坚持层次性原则,分层次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层次是“在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所形成的等级”,层次性体现了系统内部诸要素的排列组合形式。学校思政课是一个由多门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无论是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讲求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过程,以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也具有层次性,且每一层级都具备特有属性和规律,能够为学校思政课建设提供发展机遇。由此,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多要素多环节构成的有机复合体,是一项内在关联的系统工程。坚持层次性原则是深层次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能够为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科学化路径。主体的需求决定着价值的尺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层次包括三个层面,即国家、社会和个人,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一体三面的内容架构。其中国家层次的主体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三个主体层次中居于最高层面,具备高远的战略思维和开阔的全局视野,为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提供方向指引;社会层次的主体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明确了社会的价值导向,使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得到有机契合,不仅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提供了政治保障,也为个人提供了当家做主的权利;个人层次的主体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核心内容规定了公民个人的基本行为准则,能够为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提供力量支撑。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追求是增强青少年学生价值认同的有效途径,要提升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就需要深刻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的层次性,进而促进思政课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入脑”“入心”。在中学思政课教材中,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xx年修订版)为例,该教材(含初中三个年级)共有237篇选文,其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约占54%(128篇),而在这128篇选文中,以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占比30%,以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占比33%,以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占比36%,充分彰显了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性原则。三、坚持结构性原则,多维度推动关键要素协调发展结构是系统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载体,包括“要素之间一定的比例、一定的排列组合秩序、一定的结合方式等”,结构性体现了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坚持系统的结构性原则,就是要注重协调系统内外各方面的关系。学校思政课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及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致力于学校思政课教学的各个方面,并贯穿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实现学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和发挥学校思政课教学的功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能对系统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简单预设,而是要掌握其内在的规定性,考虑不同要素协同作用的系统性,从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达到良性的价值观形塑成效。协同推进思政课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是增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时代课题,需要优化相关要素的结构基础和组织秩序,推动各要素协调发展,从点状拼组到共进演化,实现要素的高效联合和深度链接。因此,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思政课教学的主体、对象、介体和环体四个基本要素协同发力。首先,思政课教师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设计中,且把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理解和感性认知转化为知识、德行与价值选择,与青少年学生的个人实践建立深层关联,增强价值观和思政课的共情力。其次,作为教育对象的青少年学生不仅要熟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承担起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与使命,强化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认同。再次,作为连接主体、对象并使其产生互动的媒介,教育介体是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跃因素,要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体系设置和资源投入,在对教学主渠道保持高效投入的基础上,保证价值观正能量的优质产出,进而拓宽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兴阵地。最后,优化教育环境能够有效开展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在思政课教学中利用课堂授课、宣传专栏和网络媒体等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增进青少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实践认同。四、坚持动态性原则,立体式创新学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动态性是系统的固有属性,是系统的行为能力伴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的运动状态。随着自然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复杂系统理论的出现,人们对系统的认知从静态领域中开始解放出来,逐渐转化为开放、共享、融合的状态,学校思政课教学深受这一过程的影响,其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动态交互的系统性创新研究态势。”坚持系统的动态性原则,就要求人们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善于从变化中掌握主动,于变局中开新局。学校思政课建设是一个动态推进的过程,需要在守正创新中取得高质量发展,因此,在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思政课教学要以动态性系统思维为指导,旨在契合时代脉搏,满足教育对象的多样多变之需,进而丰富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思政课的育人理念和重要使命也拥有了新的内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活力,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价值指引。因此,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的呼唤与诉求,需要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模式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整体推进教师、教学、教材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创新,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理念,并构建载体丰富、重点突出、协同创新的学校思政课建设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助推学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形成广泛的辐射力,提升学校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就要求学校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把握趋势动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协同推进思政课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作为学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中学思政课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能够根据时代要求不断作出调整,并且在遵循教育本质的基础上将价值塑造与引领时代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反映学校思政课对时代的顺应与超越,彰显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态性原则。综上所述,基于系统观念审视学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就是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只有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并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的理念、内容及方式改革,才能提升学校思政课教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进而引导青少年学生筑牢思想基础、提升政治
本文标题: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维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846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