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清华 会计 第一章总论
会计学主讲人:魏素艳第一章总论会计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自有了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就产生了会计的萌芽,并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进步而得到发展和完善,现代会计已由过去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发展为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为企业外部相关关系人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财务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提供有关价值信息为主的管理会计两大分支,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本章主要论述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基本职能,介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以及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工作规范。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西方:12世纪出现借贷记帐法18世纪出现成本会计20世纪50年代出现管理会计、国际会计20世纪70年代出现通货膨胀会计20世纪80年代出现人力资源会计20世纪90年代出现环境会计我国:有文字记载——西周发展较快——宋朝(四柱清册)四柱清册:旧管——期初结存新收——本期增加开除——本期减少实在——期末结存明、清时代,在民间商业企业发明和采用了“龙门账”,将所有经济业务科学地划分为“进(收入)、缴(费用)、存(资产及债权)、该(负债及业主投资)”四大类,并以“进-缴=存-该”作为其试算平衡公式,采用双轨制的盈亏计算方式,双方相等时称为“合龙门”。在此基础上,与清代末期又发展出“天地合账”,对任何经济业务均在账簿中记录两笔,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以反映其来龙去脉,成为名副其实的复式记账法,一直延续到本世纪上半叶。二、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三个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以凭证为依据。3、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具有全面性、综合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三、会计的职能(一)会计的反映(核算)职能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企业、事业、行政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和报告,为相关关系人提供财务信息的功能。(二)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指会计人员通过特定的方法对本单位经济业务合法性、合理性的审查。上述两项基本会计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反映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反映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反映的目的和保障,只有反映、没有监督,反映便失去意义,并因缺乏约束机制,难以保证所反映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三、会计信息使用者(一)外部使用者.1.投资者2.债权人3.税务部门4.供货方5.购货方6.企业主管部门(二)内部使用者董事会成员、经营管理人员、工会等第三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组成部分的具体化,是会计信息体系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报表内容的基本框架。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时的表现。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一)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里的交易是指企业与外部单位或个人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是企业内部发生的经济业务。资产的特征:第一,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是现实的资产,企业未来交易或事项以及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形成的资源,不属于资产;第二,资产是企业拥有或可支配的;第三,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增加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按资产的变现能力划分: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长期资产或非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二)负债由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3.所有者权益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在数量上等于资产减去负债。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公益金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构成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所以这三个会计要素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有收入、费用、利润三项。1.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2.费用指企业在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包括期间费用和成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营业费用成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计入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制造费用3.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该期间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构成了利润表,所以这三个会计要素也称为利润表要素。二、会计等式反映六大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是复式记帐法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第四节会计工作规范会计工作规范是从事和评价会计工作的标准。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等。企业组织形式: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本教材主要介绍公司制企业的会计工作。二、我国会计管理体系:会计法会计基本准则会计具体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三部分内容:会计核算的一般规定会计科目会计报表(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为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等都是以次为依据的。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作用:1.划分会计核算的范围2.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注意: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不同。2.持续经营假设会计核算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3.会计分期假设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4.货币计量假设会计核算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假设币值稳定不变。(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质——经济实质形式——法律形式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一定能够反映其实质内容,为了使会计信息更真实,应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的经济实质而不是其法律形式进行核算。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3..相关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要求会计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4.一致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以及变更后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5.可比性原则指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计算口径应当一致,相互可以比较,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要求。可比性原则要求相同的交易或事项,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决策者能够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6.及时性原则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包括: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7.明晰性原则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求。8.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以款项是否应当收到或应当付出,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依据。例1:销售商品一批,货款20万元尚未收到。会计处理为:增加:应收帐款20万元增加:销售收入20万元例2:5月份预付本年5月至下年4月份的财产保险费60000元。会计处理为:增加:管理费用5000增加:待摊费用55000减少:银行存款600009.配比原则因果配比: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期间配比:期间费用与销售收入配比10.谨慎原则指会计对不确定因素作出判断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2)采用加大本期费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如: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固定资产采用快速折旧法、确认或有负债等。11.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按资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帐,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企业不得自行调整其帐面价值。如果资产发生减值,可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12.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收益性支出:支出的效益与本年度相关。资本性支出:支出的效益可以递延到几个会计年度。资本性支出列入资产负债表,作为资产反映,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益性支出列入利润表,计入当期损益,以正确计算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13.重要性原则根据交易或事项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对资产、负债、损益有较大影响,并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误导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三、会计人员规范四、会计档案管理
本文标题:清华 会计 第一章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95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