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3年沉浮实验小班科学活动教案_认识西红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通用8篇
1/192023年沉浮实验小班科学活动教案_认识西红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2023年沉浮实验小班科学活动教案_认识西红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通用8篇”,欢迎大家参考下载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沉浮实验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西红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第一篇】1、感知冰的特征,知道冰块是水变的,冰又能变成水。2、运用工具探索冰的融化,知道冰与水的区别。3、激发幼儿对冰块的兴趣。1.每人一小块冰,每人一块有小鸟的冰。2.几盆热水、抹布、小积木。一、情景导入,人手一块小冰,感知冰的特性师:有一群可爱的小鸟想找小朋友做游戏,可是天气太冷了它们被冻在了这个小房子里?1.请你来看一看,猜猜这个特别的小房子是用什么做的?它是什么样的?2.你还可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你觉得它像什么?(启发幼儿说出冷冷的、冷冰冰的、光滑的、硬硬的、没有颜色、2/19透明的等等。)二、幼儿自选工具,分组探究,感知冰的变化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拯救小鸟吧!音乐结束不管你有没有成功,请你都回到前面来。组一:两盆热水和小杯子组二:5根毛巾组三:小锤子,积木若干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关注冰与水的关系。三、交流冰中取物的经验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拯救小鸟的?(敲碎、让它化掉、热水里、阳光下、毛巾捂一捂)师幼小结:冰是可以融化在水里的,融化之后就是水,它和水一样无色透明,但冰是固体,水是可以流动的液体。沉浮实验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西红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第二篇】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2、让孩子正确使用吹泡泡的方式。3、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1、教师收集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一次性杯子若干。2、视频课件活动过程:3/19一、创设问题情境,出示课件。(出示“吹泡泡”工具,并提问)师:昨天,老师出去玩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就把他照下来了,小朋友想看看吗?师: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呢?师:他们吹出的泡泡都是怎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吹泡泡?二、在“玩”中体验泡泡的特性。让幼儿利用教师准备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圆形工具)边玩边探索。师: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的这个是什么呢?(出示吸管)师:那吸管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喝水、吹泡泡……)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些吸管有什么不一样?师:那现在我们就用这些不同形状的吸管来吹泡泡看,会发现一些什么秘密?(教师启发、引导、扶持幼儿,将幼儿的探索推向深入,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三、带领幼儿讨论师:刚才吹泡泡好玩吗?师:那玩的时候发现什么秘密了没有?小结:泡泡是圆形的,对着太阳是五颜六色的、有大有小、掉在地上有时是半圆的、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等等)师: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的共同特点?小结: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但4/19是,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得泡泡也是圆形的。师:咦,刚才我们吹出的泡泡怎么现在都不见了?小结:原来泡泡容易破呀!小结:今天玩得开心吗?吹泡泡的时候我们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回去的时候记得告诉我们其他小朋友哦。四、结束。还想玩吗?看看我们还能不能发现其他的秘密。沉浮实验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西红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第三篇】1、激发幼儿认识颜色的兴趣。2、能在生活中找到红色的物体,巩固幼儿对红色的认识。3、认识红色,学习词语:红色。1、一个小布袋(布袋里装有一块红色的小方巾,一只红色的蜡笔,一个红辣椒)一张红色宝宝的卡片。2、幼儿每人一支红色的蜡笔,一个红苹果。3、幼儿用书:《认识红色》。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1、师:有一个小宝宝,它有一个神奇的布袋,它的布袋里能变出许许多多好玩的东西。小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2、师展示红色宝宝的卡片,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红色。1师:这就是拥有神奇布袋的小宝宝,它是谁呢?我们一5/19起来看看画面中宝宝的自我介绍吧!2点击幼儿用书p9红色宝宝,学习词语:红色。二、游戏:神奇的布袋,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红色。1、师:红色宝宝的布袋里能变出什么东西呢?让我们来一起变变吧!2、教师邀请幼儿依次从布袋里拿东西。1当第一名幼儿拿一件物品后,提问:布袋里变出的是什么呀?它是什么颜色呢?2当第二名幼儿拿一件物品后,教师放慢语速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拿出的物品颜色,加深幼儿对红色的认识。3当第三名幼儿拿出一件物品后,幼儿对其他小朋友说:这是一个红色的××。三、点击幼儿用书p9空白处,引导幼儿观看方框李的红色物体,巩固认识红色。1、观看画面,引导幼儿用短语说出:红色的衣服,红色的皮球,红色的积木。2、师幼共同讨论:在生活中,你还看见过哪些红色的物体呢?四、点击幼儿用书p9空白处,引导幼儿观看苹果树,向幼儿说明题议,幼儿完成练习。1、引导语:小朋友,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苹果树老爷爷给我们带来了好吃的苹果。6/19但是,在吃苹果前,苹果树老爷爷也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要先完成才能吃苹果。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苹果树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难题。(点击幼儿用书苹果树,听听苹果树的问题)2、涂色,幼儿给苹果树上的苹果涂上红色。沉浮实验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西红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第四篇】1、通过操作活动,能够分辨黄豆和米粒发出的不同声音。2、愿意表达自己的发现。3、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二、活动准备:黄豆、米粒、木糖醇罐子人手两份。音乐《大鼓和小鼓》一、情境导入,引发兴趣。1、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看小动物们都带来了好多乐器,他们还缺少沙锤,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忙吧。2、出示瓶子,教师交代要求。-------瓶子会发出声音吗?二、第一次探索:装黄豆1、分享交流:黄豆发出了怎么样的声音?摇的重了,轻了声音有什么变化?2、教师小结。三、第二次探索:装米粒7/191、分享交流:米粒发出了怎么样的声音?摇的重了,轻了声音有什么变化?2、教师小结。四、比较黄豆和米粒发出的不同的声音。1、自由探索黄豆和米粒发出的不同声音。2、教师小结:声音响的是黄豆,声音轻的是米粒。五、森林音乐会。1、出示大小鼓,教师示范。2、幼儿一起参加森林音乐会。沉浮实验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西红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第五篇】1.认识几种常见的萝卜,知道萝卜的外形特征。2、通过观察萝卜的内部结构,知道萝卜皮和肉的颜色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3、初步了解萝卜的食用方法,培养爱吃蔬菜的习惯。1、事先去萝卜地里观察萝卜的生长环境,并尝试拔萝卜。2、几种常见的实物萝卜、ppt课件。3、盘子、牙签、萝卜丁若干。一、出示萝卜实物,幼儿感知。——昨天,我们一起去萝卜地里拔萝卜,拔出来的是什么萝卜?白萝卜是长在哪里的?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白萝卜,白萝卜上面是什么?(绿绿的叶子)下面是它的身体,8/19这是它的根。我们平常吃萝卜是吃萝卜的什么?(根)——这是什么萝卜?(胡萝卜)请小朋友比一比白萝卜和胡萝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比较两种萝卜的不同之处)——品尝白萝卜丁和胡萝卜丁,比较两种萝卜的不同。——白萝卜的味道比较辣,平时大家都会把白萝卜炒着吃、煮着吃等等(逐一出示ppt图片)萝卜很有营养,对小朋友的身体健康很有好处。引导幼儿爱吃萝卜,养成从小不挑食的好习惯。二、出示ppt,认识各种各样的萝卜。——除了这两种萝卜,你还认识什么不一样的萝卜?(逐一出示紫胡萝卜、红萝卜和紫心萝卜)三、观察萝卜的内部结构。——根据萝卜的外皮,启发幼儿逐一猜想萝卜里面的肉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观察哪些萝卜的皮肉颜色是一样的,哪些萝卜的皮肉颜色是不一样的。——观察ppt图片,比较皮肉的颜色沉浮实验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西红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第六篇】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小鸡的生长过程及基本特征。2、进一步学习根据教师的提问,表述自己看到的图片内容。9/193、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鸡的生长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力。1、一段音乐、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26、练习册。一、导入部分。1、教师做小鸡“叽叽叽叽”的动作,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小朋友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二、新授部分。1、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片,了解小鸡的生长过程。教师:你知道小鸡是怎么来的吗?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呢?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谁在孵蛋呢?(母鸡妈妈)教师:鸡蛋有什么变化?(裂开了、破裂了)教师:鸡蛋怎么会破呢?谁在里面?(鸡蛋里面有小鸡)教师:小鸡是用什么啄破蛋壳的呢?(小鸡是用嘴巴啄破蛋壳的)教师:你看到小鸡了吗?蛋壳裂开了,它的身体是在蛋壳里还是蛋壳外呢?教师:哇!小鸡推开蛋壳,出来了,我们仔细看看它的眼睛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小鸡站起来了,羽毛怎么样了呀?它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鸡叫。10/192、引导幼儿了解小鸡长大后的样子,知道它与公鸡、母鸡的区别。教师:小朋友们知道,小鸡长大后是什么样子的呢?(有的长成公鸡,有的长成母鸡)教师小结:小鸡还小的时候分不清楚有什么不同,等小鸡长大以后有的长成公鸡、有的长成母鸡,公鸡的鸡冠更大,尾巴更长,母鸡的鸡冠更小,尾巴更短。教师:小鸡和公鸡有什么不一样?公鸡是怎么叫的呢?教师:小鸡和母鸡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母鸡怎么叫的?三、游戏;小鸡长大了。游戏玩法;幼儿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小鸡生长的过程,教师用语言进行提醒。最后,当教师说:“小鸡变、变、变”时,幼儿用动作或用声音变成公鸡或母鸡。效果分析:沉浮实验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西红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第七篇】(一)内容简介有一块奇怪的肥皂,小猪拿去洗澡。嗨,先吹泡泡,泡泡越吹越大了。而且泡泡不会破掉,大家都来洗澡了。洗完澡,小猪变干净了;洗完澡,小熊变干净了;洗完澡,小兔变干净11/19了。哈,奇怪的肥皂。(二)主题分析《肥皂泡泡》以小动物们洗澡为线索讲述故事。“洗澡”这一活动深受幼儿的喜欢,幼儿听着简单的故事,进一步理解了肥皂的用处。同时,故事激发了幼儿喜欢洗澡的愿望,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情节分析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简单、重复,非常适合小班孩子阅读。在小猪洗澡的过程中,孩子竟然欣喜地发现:原来洗澡也有如此多的乐趣,不禁也萌发了洗澡的愿望。没想到,小兔子和小熊也有这样的愿望,正好满足了孩子们的需要。在和同伴一起洗澡的过程中,它们体验、感受到了更多的快乐。(四)图画分析画面中色彩鲜艳的各色泡泡,大大小小地飘浮在空中。美丽的画面中也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区分大小,帮助孩子了解物体有大小之分;感知色彩的奇妙,了解两种色彩混合在一起会发生的变化;感知光和作用,帮助孩子思考,水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多姿多彩的颜色,从而激发孩子进一步探究大自然的兴趣。(五)角色分析封面上围着浴巾的胖小猪一下子映入了孩子的眼帘,“哦,原来小猪洗完澡了。”这只小猪可爱、爱干净又有些调皮,在洗澡的时候和泡泡做起了游戏,这正是每个孩子所喜爱和向往12/19的。所以,小猪的角色与孩子的距离是如此接近。小猪、小熊和小兔一起洗澡,大家都来吹泡泡。这些小动物俨然是孩子们的化身,孩子们和故事角色一起玩耍在“吹泡泡”的游戏中,泡泡越吹越大,快乐也越来越多!(六)语言分析语言简单,重复的语句“洗完澡,小猪变干净”、“洗完澡,小熊变干净”,便于幼儿记忆。后缀词的运用,能加深幼儿对关键词的掌握。如“有一块奇怪的肥皂,肥皂。小猪拿去洗澡,洗澡……”读完故事,幼儿在无意记忆中加深了对“肥皂、洗澡、泡泡、大小、破掉、干净”等词汇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后缀词的运用也增强了故事的韵律节奏,使故事中的语言具有一定的韵律美。故事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交替出现(肥皂、洗澡、泡泡、干净……),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书中简单重复的句型“洗完澡,xx变干净,干净”能激发幼儿的想象。还有谁洗完澡也会变干净呢?由此打开了他们想象的闸门:小狗、小猪……活动设计:(一)活动设计11、设计思路洗澡——孩子们喜欢的活动。阅读图画书《肥皂泡泡》,看看、说说小动物们洗澡的事情,知道洗澡会让人觉得舒服。13/19幼儿通过交流生活中自己洗澡的经验,在律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洗澡的方法、体验
本文标题:2023年沉浮实验小班科学活动教案_认识西红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通用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978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