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教学安排
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教学安排导论●学习目标认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本章概述分析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阐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揭示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意义。●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方法是科学抽象法;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时限:3课时●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为什么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什么是科学抽象法?●学习指导认真阅读、理解知识点,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如果有精力可以阅读课程引注的参考文献。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学习目标:了解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的意义,掌握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特征,懂得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和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内容提要:本章着重讲述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产生的基础——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以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各自的特征;并指出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学习指导:以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的了解为切入点,在把握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各自的特征基础上,来区分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不同之处及其历史进步性和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学习时限:3课时●本单元重点和难点:下列概念为本单元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自然分工、社会分工、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另外,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及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不可逾越性也是应掌握的重要内容。2.商品●学习目标:通过学习马克思对商品的剖析来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以及全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基础。●内容提要: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最简单、最基本的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其中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本章讲述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以及价值规律等内容。●学习指导:学习这一章要从构成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为切入点。而且要把使用价值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来研究。在学习交换价值的决定内容时,要注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区别。掌握和了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的复杂程度及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深刻理解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甚至相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学习时限:6课时●本单元重点和难点:本单元有以下几个重点和难点;(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及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2)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内容;(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运动规律;(4)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形式及作用。3.货币●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了解货币产生后,使商品的内在矛盾外化为商品及货币的矛盾,并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内容提要:本章讲述了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最终导致货币的产生。货币作为从商品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本质是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的。货币充当流通手段需要有一定的数量,这个数量的多少是由货币流通规律来决定的。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符号,其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现象。本章还介绍了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信用的形式和作用。●学习指导:首先从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入手,了解货币的起源。然后通过学习货币的五种职能来理解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这样一种特殊商品的本质,通过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来了解纸币的流通规律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学习和掌握信用的产生、发展、形式和作用。●学习时限:10课时●本单元重点和难点: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及对价值等式两极的分析,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货币流通规律、信用的本质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4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学习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系列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这些概念、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本章概述本章从前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更替入手,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必然性与进步意义。进而,通过对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分配和剩余价值资本化(资本积累)等理论的阐释,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规定性。●内容提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在职能资本、借贷资本及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分配。资本积累及其一般规律。●学习时限:4课时●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分配和资本积累理论。本章的难点是要在一章的学习中,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一系列概念加以系统化,需要准确记忆,建立起概念、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学习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基本概念,建立概念之间的逻辑的和历史的联系,阅读网络课程提供的背景、图片资料加深理解,认真回答复习思考题。5.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学习目标充分认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的规律性,从资本主义演进史中加深理解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本章概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以来,其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一直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先后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几个阶段。分析这一历史进程,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内容提要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特征;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规定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过渡性。●学习时限:4课时●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对资本主义演进不同阶段特征进行比较,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难点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演进过程中市场经济由粗陋走向成熟的规律的理解。●学习指导反复阅读知识点、背景资料及课程引注的参考文献,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6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学习目标掌握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知识,熟悉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本章概述运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性、一般道路以及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殊路径,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规定性。●内容提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一般规律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殊路径;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规定性: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学习时限:6课时●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规定性;难点是按劳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实现形式。●学习指导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比较,以加深理解。7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学习目标在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规定性的基础上,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个性特征。●本章概述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独特路径入手,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而从所有制结构和分配两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揭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趋势。●内容提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等等。●学习时限:4课时●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难点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学习指导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大背景下理解新的理论判断。8市场经济体制●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理论知识,弄清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理解中国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本章概述首先是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的基础知识,其次,阐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再次,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内容提要按比例配置社会资源是一切社会化生产的共有规律,这一客观规律的具体实现形式分为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两种类型。与产品经济相对应的是计划配置资源方式,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是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市场配置资源有其特有的功能和相应的积极作用、局限性。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有其客观必然性,因而在经济运行体制上要求选择市场经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框架入手,在对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国际比较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学习时限8课时●本单元重点和难点关于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如何理解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具有商品经济属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学习指导本章的学习要理清思路,以掌握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特征为主,要沿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脉络,在比较中既要掌握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和规律,又要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要弄清几个关键的范畴,如资源配置方式、计划调节、市场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等,防止将社会经济制度同经济体制等同起来的错误认识。9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学习目标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市场及其运行机制的理论和范畴,理解和掌握市场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对市场主体的激励和约束;了解市场体系的构成和市场规则。●内容提要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市场制度,主要包括: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和市场组织。●学习指导认真理解和掌握基本范畴和基本概念,理解市场能够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原因,借助网络教程提供的背景资料、图片资料和概念库等工具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认真回答本章的思考及测试题。●学习时限5课时●本单元概述本章分析了市场的基本内涵及市场体系的构成,探讨了市场的三大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形成及其作用,探讨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使市场顺畅运行所必需的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三大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功能和作用。10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学习目标本章的学习要围绕作为市场经济运行基础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活动展开,弄清市场配置资源和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关系,区别企业、农户和居民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特别是要深入掌握企业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运行机理,理解产权和微观经济运行的关系,掌握企业制度、企业资本循环与周转及企业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等微观经济运行知识。●本章概述要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机理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必须了解微观经济主体及其行为。企业、农户和居民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其相互联系的纽带是市场。本章从市场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出发,着重分析市场经济运行所赖以存在的微观基础,包括产权制度、企业财产制度、企业资本循环周转及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机制等。●内容提要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活动是在一定的财产所有制下进行的。产权制度是所有制的具体化和经济制度结构中的一个运行层次,它通过发挥其激励和约束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以及收入分配功能,影响经济主体行为和微观经济运行。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其经济活动首先离不开相应的企业制度;企业的经济活动表现为企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企业的经济行为都是特定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的产物。农户和居民也是微观经济主体。现阶段中国农村实行的是农村集体和农户双层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的经济行为表现为追求纯收入最大化。居民的经济行为主要分为收入行为、消费行为、储蓄和投资行为。●学习指导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问题的分析,既涉及到微观经济运行的核心机理,又涉及到微观运行的现实表象。在学习中,首先要深刻理
本文标题: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教学安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0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