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范文汇编(14篇)
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范文汇编(14篇)目录:1.2023年xx市xx区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2.2023年度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3.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4.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5.xx自治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6.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7.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工作要点8.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工作要点9.市2023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10.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11.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12.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工作要点13.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工作要点14.县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工作要点2023年xx市xx区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篇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提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目标,以“放管服效”改革为核心,加快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创新,推动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一)深入贯彻省市营商环境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重点工作实现突破。会同区优化营商环境成员单位,狠抓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明确的一件事一次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审批事项免证可办等重点任务落实。认真贯彻省、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配合“十四五”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二)深入贯彻“两条例”,夯实营商环境法治根基。持续完善配套政策,适时对营商环境评价奖惩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修订。督促区优化营商环境指标成员单位加大“两条例”的宣传解读力度,创新宣传模式、丰富宣传内容,推动“两条例”更加深入人心。(三)开展重点领域攻坚,推动营商软硬环境全面提升。聚焦营商环境各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沿用区领导分包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模式开展攻坚。强力开展指标攻坚,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做优做强优势指标,力争实现从并跑向领跑迈进;快速补齐弱势指标,尽快实现从跟跑到并跑转变。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夯实企业发展硬环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企业发展硬环境,提升建设能级,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撑。(四)开展创新改革攻坚,打造“xx最安心”营商品牌。一是开展典型案例评选。对区优化营商环境一级指标牵头单位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评选,选取2022年度营商环境典型创新案例。二是常态化复制推广创新举措。健全创新做法复制推广工作机制,及时总结梳理国内前沿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先进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开展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全力做好复制推广工作。三是开展创新环境堵点大征集活动。常态化开展“创新环境堵点大征集”活动,广泛征集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性提出破解思路举措,助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迭代升级。(五)推动营商环境服务机构升级,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加强队伍建设,以“上下一条线”为原则,形成区营商办牵头,各一级指标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起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六)推动政策体系持续升级,筑牢营商环境政策框架支撑。贯彻落实好全市营商环境“1+7”系统性改革方案贯彻落实,加强重点任务、改革目标落实的监督考核,推动全区营商环境实现系统性改革、系统性重塑。对标国内前沿,聚焦全区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制定2023年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形成政策延续效应。(七)推动营商环境评价效能持续升级,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发挥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充分做好省营商环境评价的相关准备工作。做好省营商环境评价迎评工作。加强与省、市对接,关注评价最新动态,及时掌握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变化。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加大对区直相关部门的培训指导,力争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交出一份满意答卷、高分答卷。(八)推动营商环境监测能力升级,提升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数字化水平。服务好平台监测,努力推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更加智能高效。完善政策落实监督数字化功能。依托“xx市放管服效监测提升平台”,对优化营商环境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开展跟踪,实施问题预警督导,全力推动各项改革措施及任务落实落地。完善问题发现数字化功能。以市场主体感受为出发点,配合做好创新线上调研,优化问题反馈,实现营商环境举报建议及时办,营商环境监测实时看。(九)推动营商环境违法案件办理质效全面升级,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按照省营商环境违法案件投诉平台部署和安排,落实“平台统一受理、专人梳理研判、按责分级核办、限时办结反馈、定期回访复核、办结归档销号”工作机制。加强营商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增强执法人员能力,打造素质过硬、业务过硬的执法队伍。建立违法案件定期通报制度,将区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单位查办营商环境违法案件情况纳入全区营商环境“季通报”。(十)推动营商环境监督模式提质升级,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发挥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作用,组织媒体和xx区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以企业群众身份走流程。特邀监督员以工作人员身份参与受理审批服务事项,针对市场主体或办事群众反映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遇到的问题困难等,进行协调解决,并提出惠企便民改革意见建议。(十一)推动营商环境宣传模式升级,营造优化营商环境浓厚氛围。健全宣传工作机制,明确宣传重点,创新宣传方式,深入宣传全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进展成效及先进经验,完善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专题专栏、召开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开展营商环境“专题访谈”,编印“营商环境工作动态”,制作营商环境系列宣传片,协调xx政务公众号开辟专题宣传版块,营造人人、事事、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一)强化信用信息共享水平1.加快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数据推送。依托xx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数据推送,持续实施月提醒、季通报制度,督促各部门对照信用信息资源目录和权责清单进行数据公示。2.将“双公示”信息全面拓展至“十公示”。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政务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全过程公开,提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务公开质量。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的基础上,完善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补偿、行政奖励和行政监督检查等八类信息7个工作日公开机制。持续开展部门公示信息抽查,完善信息归集通报制度,对产生迟报信息的部门约谈预警,对产生瞒报的部门督促整改,坚决避免迟报、瞒报,确保上报率、合规率、及时率达到100%。(二)夯实诚信政府建设基础3.坚持依法行政。各部门和公职人员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河南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文件,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全面落实权责清单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要求,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执行和依法监督。在作出涉及重大利益调整,以及对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权利义务有较大影响的行政决策前应举行听证会。4.建立奖惩机制。完善政务奖惩制度,持续开展政务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完善政府机构诚信档案,将政府机构的年度绩效考核信息、各类荣誉信息、失信信息纳入诚信档案记录。各部门存在失信记录的,根据失信行为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情况和社会影响程度,对具体失信情况书面说明原因并限期加以整改,依规实施相应惩戒措施。鼓励依法依规率先在改革试点、项目投资、社会管理等政策领域和绩效考核中应用政务诚信评价结果。5.保障合法权益。建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及公职人员信用信息异议、投诉和纠错、修复机制,及时处理异议申请或者投诉,更正或者撤销错误信息,建立有利于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信用修复机制,保障公职人员合法权益。依法公正处理因政府失信行为对社会主体造成损失的案(事)件,切实维护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6.开展专项治理。一是规范政府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招标投标、招商引资等行政决策,合理确定需求,确保规模适度;科学制定规则、流程和有关标准,明确各方责任义务,避免违约纠纷。二是促进政府举债依法依规、规模适度、风险可控和程序透明;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扎实开展政府债务化解工作;强化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约束,健全财务监管体系,完善财务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三是全面清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对恶意拖欠、久拖不还、打击报复等典型案件进行严肃处理并公开曝光。四是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政府机构及公职人员依法依规落实相关惩戒措施,并督促其履行法律义务,推动案件的有效化解执行。五是持续开展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失信问题、扶贫脱贫失信问题、国家考试作弊、交通运输领域失信问题、骗取社会保险、法院判决不执行问题、金融领域失信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失信问题专项治理,督促失信主体限期整改。持续推进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督促政府机构及时履行判决,确保政府机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按时清零。7.开展示范引领。在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中率先开展“争做诚信xx人”活动,创评一批诚信先进工作者、诚信示范机关、诚信示范街道(社区)典型,积极开展政务诚信建设案例征集活动,对列为诚信典型的个人、机关等加大宣传力度,在“信用中国(河南xx)”网站积极推广。(三)加强信用融资服务力度8.创新金融服务平台。创优金融信用生态,以市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信易贷平台)为纽带,凝聚政银企合力。发挥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与接入机构、行业协会的联动作用,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托信用信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政采贷、科技贷、专精特新贷规模,基于应收账款、订单、仓单、运单开展供应链金融,增加中小微企业首贷、无还本续贷、纯信用贷款规模。9.增强信用服务能力。增强金融机构利用信用信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可得性和便利度。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难度大、信用贷款占比偏低等融资问题,动员金融机构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确保全区信用贷款在达到合理规模基础上增速。10.扩大“信易贷”规模。加大“信易贷”模式推广力度,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建立风险缓释机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易贷”产品和服务。金融服务中心要积极组织金融机构深入园区、企业开展“信易贷”推广活动,搭建企业与银行的桥梁。11.健全融资保障机制。扩大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供给,提高中小微企业获得感。常态化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建立银企对接情况通报和签约跟踪制度。落实“白名单”筛选推送机制,提高推荐企业融资成功率,鼓励各地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企业融资“白名单”。(四)健全信用新型监管机制12.强化事前信用监管。全面归集政务事项办理过程中产生的容缺受理型、证明事项型、审批替代型、行业自律型、信用修复型等信用承诺及其履约信息,并将信用承诺和履约情况及时与企业信用记录关联,形成承诺闭环。鼓励市场主体主动作出信用承诺,依托“信用中国(河南)”网站向社会公示。扩大信用报告应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许可、政务服务、资质审核、评优评先、科研管理等事项中查询信用报告,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主体提供“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简易流程等激励措施。13.加强事中信用监管。积极应用省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以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为抓手,扩大事中事后监管覆盖范围,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加强“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与信用评价相结合,形成切实可行的分级分类监管方案,并做好经验总结和案例推广。对信用等级较低,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监管频次。重点在食品药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医疗卫生、生态环保、价格、统计、财政性资金使用等领域探索建立重点关注对象名单制度,定期推送至市信用平台。14.完善事后信用监管。依法落实《全国失
本文标题: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范文汇编(1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183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