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家校共育孩子厌学怎么办附逐字稿[PPT教育资料]
家校共育——孩子厌学怎么办?关注孩子成长中学生家长学校01了解厌学02厌学案例03了解青春期04家长怎么做目录了解厌学01一、了解厌学您的孩子是否存在厌学情况?(1)消极对待作业,不写作业、抄作业等等;(2)找不到学习的意义,认为学习是给家长学的;(3)不愿意上学、拒学,如以肚子疼、胃疼等症状作为理由;(4)上学“磨蹭”,写作业磨蹭,老师、家长喊不动第一部分一、了解厌学第一部分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习得性无助。孩子在学习上长期遇到困难,家长、学校层面没能帮助他在某个学习环节上有所突破,或者不能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强项,或者没能让孩子感受到他人对他的接纳,孩子的恐惧会变成—种深度抑郁,无助、无力的感觉。所以,对于发生的任何不好的事情,他都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全面指向),觉得自己的这种差会持续终身(长期指向)。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二:没有稳定的内部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面对学习,孩子们好像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家长,为了未来的工作。这些都不算是内部的学习动机。而内部的学习更是为了提升自己,为了自己变得更好,学会改善固有的认知。并且,也没有一个非常详细的学习目标规划来支撑他们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厌学案例02二、厌学案例第二部分案例一:情绪失控的妈妈。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妈妈带他去找咨询师。在咨询师的帮助下,理清了妈妈在辅导孩子做作业的过程。辅导的前20分钟,妈妈和孩子相对比较平静,只听妈妈断断续续在催孩子快点,20分钟之后,妈妈的嗓门越来越高,尖声失控状。案例二:严厉训斥的爸爸。初二的男孩,在初二的节骨眼上成绩下降。父亲对其严厉训斥,认为男孩越来越不认真,学不好,对其十分失望。加上男孩比较有个性,有一次和家长发生争吵,发展到互相对骂,孩子一气之下,以各种理由拒绝上学。案例三:有求必应的妈妈。A同学妈妈常常答应他的各种要求。A同学学习习惯没有养好,畏难情绪严重,被老师指出问题之后,就不去上学了,每天呆在家里打游戏。父母在家里大气也不敢出。生怕一旦说“重话”,孩子会像新闻报道中的一样跳楼。案例四:没有目标的孩子。小Q同学在班级里一直处于学习偏下的学生。老师找他谈心,他说反正最后出来都是打工的,没有啥意思。自己基础也很差,学不好了。二、厌学案例第二部分我们很多时候会因为情绪的激动、对孩子现状的不满足以及害怕出现偏激行为从而自己也以“偏激”、“放弃”的态度对待孩子。而孩子之所以没有动机、没有目标,还是来源于自我评价太低,长期的习得性无助导致。了解青春期03二、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逻辑:第三部分1.孩子需要通过各种冲突、搞怪行为来探索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寻找和组装对自我真实的认知,从而建立真实的自我。2.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尽量去了解他的想法,接纳孩子的行为,再加以引导。接纳度高,孩子的内在自我就会顺利发展壮大,如果不被接纳,自我就会变得单薄,出现各种偏差行为。3.自我强大了,内心的力量也就越大。面对学业的困难和暂时的挫败,他们也能相信自己可以。反之,自我越单薄就越无力,很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陷阱。所以在初中阶段的厌学表面上看是对学习的厌倦,其本质是孩子自我发展受挫而导致自我信心的全面丧失。第三部分面对厌学: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以后,作为老师我们会努力,作为孩子的家长,大家更需要给予他们信心,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有些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不如交友的兴趣;或是有些孩子因为交不到朋友,成绩也上不去。因为:青春期的孩子除了学习,还有很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此阶段形成。这两者其实有着很紧密的关系。家长如何做04四、家长如何做第四部分(1)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我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1.孩子内心在恐惧什么?2.在学习生活中挫败的体验多还是成功的体验多?3.孩子的自我是非常压抑的还是在自由生长的?可以去询问孩子,带着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的态度去询问,带着对孩子真诚的关心和耐心去询问。(2)修复家庭功能第四部分家庭功能不良的表现:1.如同案例二中的父亲一样,采取“强制”策略:只要孩子遇到学业困难,就是严厉批评,责骂、甚至打孩子。孩子看到的是自己的无能、是自己的缺陷,是父母对他的失望。这种方式会严重破坏了孩子的自尊,短期可以有一定效果,长期来说一定是无效甚至有害的。2.如同案例三中的家庭一样,选择“顺从或放弃”策略:害怕孩子做出危险的举动就“放弃”管理或者由着他来,直接告诉孩子对他没有要求,久而久之,就算他内在有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欲望,也被这种态度浇灭。3.如同案例四中的孩子,纠其原因是家庭的“忽视”策略:对孩子的关心、关爱程度不够,没有去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感受,孩子需要支持陪伴,一起找到前进的动力。(2)修复家庭功能第四部分简单来说,不论是严厉批评的、还是忽视放纵放弃的,我们首先是要学会在平复情绪之后,与孩子积极交流沟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自真心的去关爱他、认可他。帮助他找到学习的价值,增强内在学习动机。有些家长觉得自己做不到真的去认可、表扬、倾听孩子。试问,您平常对自己的认可、表扬、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多吗?您自己做到对自己的关爱了吗?(3)自我觉察和自我改变第四部分1.了解当前社会现状,理解孩子的难处,接纳孩子先阶段的成就。多将孩子和曾经的他进行比较,给予可学习的榜样,但不是一味与榜样进行比较。给予孩子建设性的反应:“孩子一定是遇到了一些难处”、“他自己一定也很难受”2.家庭成员积极、耐心参与陪伴。孩子不愿意学习,其实需要家长在身边与他共进退,让他有精神支柱。帮他一起找原因,想办法,孩子就会有心理能量。3.主动察觉情绪。孩子各项发育还不够完善,我们作为大人去沟通批评时,应该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改善说话时候的语气,不让负面情绪再一次传递给孩子。关注孩子成长谢谢观看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孩子们存在的一些“厌学”现象。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成绩越来越上不去,没有了以前的学习状态,内心是十分焦急的。确实,和小学不同,学生进入初中,课程增多,学业压力也随之变大,自然是会遇到困难。首先,我们先自查一下。您的孩子是否存在以下的厌学情况?(1)消极对待作业,不写作业、抄作业等等;(2)找不到学习的意义,认为学习是给家长学的;(3)不愿意上学、拒学,如以肚子疼、胃疼等症状作为理由;(4)上学“磨蹭”,写作业磨蹭,老师、家长喊不动。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上述的种种行为,可能他现在正处于“厌学”的阶段。而产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有这两种: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习得性无助。孩子在学习上长期遇到困难,家长、学校层面没能帮助他在某个学习环节上有所突破,或者不能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强项,或者没能让孩子感受到他人对他的接纳,孩子的恐惧会变成—种深度抑郁,无助、无力的感觉。所以,对于发生的任何不好的事情,他都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全面指向),觉得自己的这种差会持续终身(长期指向)。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二:没有稳定的内部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面对学习,孩子们好像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家长,为了未来的工作。这些都不算是内部的学习动机。而内部的学习更是为了提升自己,为了自己变得更好,学会改善固有的认知。并且,也没有一个非常详细的学习目标规划来支撑他们的持续不断的学习。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案例一:情绪失控的妈妈。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妈妈带他去找咨询师。在咨询师的帮助下,理清了妈妈在辅导孩子做作业的过程。辅导的前20分钟,妈妈和孩子相对比较平静,只听妈妈断断续续在催孩子快点,20分钟之后,妈妈的嗓门越来越高,尖声失控状。案例二:严厉训斥的爸爸。初二的男孩,在初二的节骨眼上成绩下降。父亲对其严厉训斥,认为男孩越来越不认真,学不好,对其十分失望。加上男孩比较有个性,有一次和家长发生争吵,发展到互相对骂,孩子一气之下,以各种理由拒绝上学。案例三:有求必应的妈妈。A同学妈妈常常答应他的各种要求。A同学学习习惯没有养好,畏难情绪严重,被老师指出问题之后,就不去上学了,每天呆在家里打游戏。父母在家里大气也不敢出。生怕一旦说“重话”,孩子会像新闻报道中的一样跳楼。案例四:没有目标的孩子。小Q同学在班级里一直处于学习偏下的学生。老师找他谈心,他说反正最后出来都是打工的,没有啥意思。自己基础也很差,学不好了。在案例中,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场景也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很多时候会因为情绪的激动、对孩子现状的不满足以及害怕出现偏激行为从而自己也以“偏激”、“放弃”的态度对待孩子。而孩子之所以没有动机、没有目标,还是来源于自我评价太低,长期的习得性无助导致。我们了解了厌学背后的成因,再来思考一下,这种的教育方式现在看来是否合适?它们也可能是加重厌学恶循环的根源。在面对青少年的厌学行为时,我们去了解会发现很多其实存在着人际关系的因素。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的思维逻辑会比小学阶段我们对他的管束更加具有挑战性。他们的心理逻辑是这样的:1.孩子需要通过各种冲突、搞怪行为来探索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寻找和组装对自我真实的认知,从而建立真实的自我。2.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尽量去了解他的想法,接纳孩子的行为,再加以引导。接纳度高,孩子的内在自我就会顺利发展壮大,如果不被接纳,自我就会变得单薄,出现各种偏差行为。3.自我强大了,内心的力量也就越大。面对学业的困难和暂时的挫败,他们也能相信自己可以。反之,自我越单薄就越无力,很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陷阱。所以,在初中阶段的厌学表面上看是对学习的厌倦,其本质是孩子自我发展受挫而导致自我信心的全面丧失。作为老师,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以后,我们会努力;作为孩子的家长,大家更需要给予他们信心,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其实不难发现,有些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不如交友的兴趣;或是有些孩子因为交不到朋友,成绩也上不去。因为:青春期的孩子除了学习,还有很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此阶段形成。这两者其实有着很紧密的关系。面临这些种种的难题,我们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可以怎么做呢?第一,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可以问这样几个问题:1.孩子内心在恐惧什么?2.在学习生活中挫败的体验多还是成功的体验多?3.孩子的自我是非常压抑的还是在自由生长的?如果不知道,可以去询问孩子,带着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的态度去询问,带着对孩子真诚的关心和耐心去询问。此外,我们也需要去修复我们的家庭不良功能。家庭功能不良的表现:1.如同案例二中的父亲一样,采取“强制”策略:只要孩子遇到学业困难,就是严厉批评,责骂、甚至打孩子。孩子看到的是自己的无能、是自己的缺陷,是父母对他的失望。这种方式会严重破坏了孩子的自尊,短期可以有一定效果,长期来说一定是无效甚至有害的。2.如同案例三中的家庭一样,选择“顺从或放弃”策略:害怕孩子做出危险的举动就“放弃”管理或者由着他来,直接告诉孩子对他没有要求,久而久之,就算他内在有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欲望,也被这种态度浇灭。3.如同案例四中的孩子,纠其原因是家庭的“忽视”策略:对孩子的关心、关爱程度不够,没有去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感受,孩子需要支持陪伴,一起找到前进的动力。简单来说,不论是严厉批评的、还是忽视放纵放弃的,我们首先是要学会在平复情绪之后,与孩子积极交流沟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自真心的去关爱他、认可他。帮助他找到学习的价值,增强内在学习动机。有些家长觉得自己做不到真的去认可、表扬、倾听孩子。为什么呢?试问,您平常对自己的认可、表扬、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多吗?您自己做到对自己的关爱了吗?最后,就是做到自我觉察和自我改变。1.了解当前社会现状,理解孩子的难处,接纳孩子先阶段的成就。多将孩子和曾经的他进行比较,给予可学习的榜样,但不是一味与榜样进行比较。给予孩子建设性的反应:“孩子一定是遇到了一些难处”、“他自己一定也很难受”。2.家庭成员积极、耐心参与陪伴。孩子不愿意学习,其实需要家长在身边与他共进退,让他有精神支柱。帮他一起找原因,想办法,孩子就会有心理能量。3.主动察觉情绪。孩子各项发育还不够完善,我们作为大人去沟通批评时,应该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改善说话时候的语气,不让负面情绪再一次传递给孩子。希望通过今天的内容,对各位家长在孩子厌学的问题上有所帮助,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本文标题:家校共育孩子厌学怎么办附逐字稿[PPT教育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20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