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汇集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汇集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汇集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第一篇】●重点与剖析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1)v0=0(2)加速度恒定(a=g)。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最大;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1。速度公式:v=gt2。位移公式:h=gt2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4。平均速度公式:=5。推论:h=gT2●问题与探究问题1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参考资料,少熬夜!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问题2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探究思路:回顾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问题3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吗?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典题与精析例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B。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C。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D。满足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下落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精析:此题主要考查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选项A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选项C中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应为竖直向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都与时间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答案:ABCD例2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对自家屋顶滴下的水滴进行观察,发现基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时间为1。5s,他由此估计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间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样估算的吗?精析:粗略估计时,将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体,g取10m/s2,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求得。答案:设水滴落地时的速度为vt,房子高度为h,则:vt=gt=101。5m/s=15m/sh=gt2=101。52m=11。25m。绿色通道:学习物理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各种因素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都应具体分析。例3一自由下落的物体最后1s下落了25m,则物体从多高处自由下落?(g取10m/s2)精析:本题中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10N/kg,参考资料,少熬夜!并且知道了物体最后1s的位移为25m,如果假设物体全程时间为t,全程的位移为s,该物体在前t—1s的时间内位移就是s—25m,由等式h=gt2和h—25=g(t—1)2就可解出h和t。答案:设物体从h处下落,历经的时间为t。则有:h=gt2①h—25=g(t—1)2②由①②解得:h=45m,t=3s所以,物体从离地45m高处落下。绿色通道:把物体的自由落体过程分成两段,寻找等量关系,分别利用自由落体规律列方程,联立求解。自主广场●基础达标1。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A。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石块具有相同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B。重的石块下落得快、轻的石块下落得慢C。两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D。它们在第1s、第2s、第3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3∶5答案:ACD2。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1s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答案:AD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A。∶2B。∶1C。2∶1D。4∶1答案:B4。从同一高度处,先后释放两个重物,甲释放一段时间后,再释放乙,则以乙为参考系,甲的运动形式是A。自由落体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aC。匀加速直线运动aD。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5。A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质量的5倍,A从h高处,B从2h高处同时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下落1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B。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C。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D。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答案:AB6。从距离地面80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若取g=10参考资料,少熬夜!m/s2,求小球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答案:35m●综合发展7。两个物体用长L=9。8m的细绳连接在一起,从同一高度以1s的时间差先后自由下落,当绳子拉紧时,第二个物体下落的时间是多长?答案:0。5s8。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t=0。2s内通过高度为h=2m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取g=10m/s2)答案:2。28m9。如图2—4—1所示,竖直悬挂一根长15m的杆,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5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从杆的下端经过A点起,试求杆全部通过A点所需的时间。(g取10m/s2)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第二篇】所谓创新模仿式教学,就是指在课堂上老师采取一种指导学生通过创新模仿方式尝试寻找、发现、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而是在学生事先做好准备的前提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讲解或讨论,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这个专题是一个尝试,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动脑,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由此学习和体会一些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创新模仿式的学习方法,关键在于学生对学习材料(包括教材和资料)的感悟和创新,运用模拟、转换、理想化方法等思想,通过积极的知识迁移和启发联想来实现创造性学习,抓住学习的本质。本文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一课题为例,试着对创新模仿式教学进行阐述。在组织创新模仿式教学时,建立在生活事实、演示实验和学科历史等三个基础的创新模仿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尤其表现在四个主要教学环节上。我们先来谈谈创新模仿教学活动的三个基础——一、生活事实生活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物理规律正是由生活现象中来的,抽象出来的规律具有本质的普遍意义,它反复出现在许多物理现象中。中学物理教材的各章节的知识性内容几乎都采取了例证的方法,用具体、形象化的例子说明问题让学生感到真实。既然物理概念和规律源于例子又回到例子上,学习时就要运用典型的例子帮助验证、学习和理解它们。我们可以从生活现象出发,融入学习内容,或者由学习内容联想生活。这样可以化陌生为熟悉,由熟悉推出未知,而且要学会举一反三。想不通的道理,看看生活现象,平时注意积累典型例子加深理解,提高全面认识的能力。例一创新模仿基础之生活事实:用绳子悬挂着的物体,如果绳参考资料,少熬夜!子断了,物体会掉下来;树上的果实,成熟后会掉下来;手里捏着的粉笔,松开手后会掉下来。问题导学: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研究方法:观察与分析分析:物体的下落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学生熟知,但很少有人去注意它。通过细心的观察,综合分析众多的实例。师生讨论归纳得出结论:物体之所以会下落,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从观察生活现象事实到得出结论的过程就运用了创新模仿。二、演示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课堂上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很重要。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应用学到的理论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现象,另一方面要善于“动手”,通过实践去检验真理,双向联系,看一看感性认识是不是正确,在实践和应用中学习概念。课堂上,学生关注实验结果反映了什么样的物理规律,也可以从其中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例二创新模仿基础之演示实验:取一截粉笔和一张小纸片(粉笔比纸片重),从同一高处同时释放。问题导学:什么样的物体下落得更快?物体下落快慢是不是跟重力有关?什么原因导致它们先后落地?分析:通过观察和体验,由演示实验可见:粉笔比纸下落快粉笔先落地。师生讨论:为什么呢?空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重要因素。还可以思考得出:如果设法消除空气阻力,会怎样?当阻力很小,可以忽略时,物体下落是不是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与物理教学的整合,用实验、观察、推理、极端外推、悖论等研究方法创新模仿,加深了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感性认识,加深了他们对这类问题的理解。三、学科历史物理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对学主进行培养和训练科研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要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将物理教学和学科历史结合,具体地讲就是善于把学生推到若干年前让他们从当时的科学背景出发去重温科学家们在什么问题上,什么环节中、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和思想作出了科学发明和发现的突破性步骤,从而把这些关键的步骤联系起来。例三创新模仿基础之学科历史:教材P70页阅读材料《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问题导学:伽利略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分析:这部分内容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适当引导。关于落体运动的规律,历史曾经出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应该阐明:历史上,伽利略首先通过落体佯谬的思想进行实验,否定亚里斯多德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结论;最后将斜面实验参考资料,少熬夜!推广,得出结论。伽利略开创的研究方法是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这种方法对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启蒙作用,至今仍是重要科研方法之一。今天我们就是要踏着历史发展的脚印,研究一下落体运动究竟是什么运动,遵循什么规律,使教和学的思路去尽量接近科学家认识的思路。通过对学科历史的创新模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这也是物理教学实质性改革的途径和方向,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在组织创新模仿式教学时,应将基于上述三个基础的创新模仿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尤其表现在以下四个主要教学环节中——一、新课导入例四目的: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分析创新模仿基础之演示实验:取大小不同的两张纸,将小纸片揉成一团,从同一高处同时释放。问题导学:究竟是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呢?分析:实验现象表明小纸团先落地,这说明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快。通过简单的小实验使学生认识到:通常看到的下落有快有慢,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自由落体运动在地球大气层里是一种理想运动,但掌握了这种理想运动的规律,也就为研究实际运动打下了基础。问题导学:如果完全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或者空气阻力不太大,与重力相比较可以忽略时,实际的落体运动可以近似地当作自由落体运
本文标题: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汇集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23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