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第二章 会计信息的记录与报告
会计学──电子教案第二章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经济业务和会计凭证,掌握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明确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运用借贷记账法对各单位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学习目的与要求重点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法。难点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二章会计科目、会计帐户和复式记账第一节经济业务与会计凭证第二节会计科目第三节会计帐户第四节复式记账第一节经济业务与会计凭证会计业务:会计上的经济业务是指对会计要素产生数量影响的经济业务。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用来记载经济业务的发生,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根据的书面证明。有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前者是在经济业务最初发生之时即行填制的原始书面证明,如销货发票、款项收据等。后者是以原始凭证为依据,作为记入账簿内各个分类帐户的书面证明,如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等。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的程序和作用,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第二节会计科目(补充)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一)保持会计指标的完整和统一。(二)适应国家经济管理要求及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三)会计科目的内涵要确切、讲究实用,统一编号。一个科目只能反映一项内容。三、会计科目的分类四、会计科目的名称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公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是在原已经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基础上制定的。共设置会计科目85个。2007年1月1日财政部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设置会计科目156个涵盖了我国所有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现分别列表于后:(本书举例所用科目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名称表会计科目分总账科目、子目和细目。总账科目又称一级科目,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总括情况;子目又称二级科目,是对总账科目进一步的分类;细目又称三级科目,是对子目的分类。上表所列会计科目皆为总账科目。第三节会计账户一、设置会计账户的概念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结构,用来系统、连续地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设置会计账户可以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日常归类。分门别类地进行核算和监督。二、会计账户的结构和内容(一)会计账户的结构和格式1.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分为左右两个部分。一部分登记增加数,一部分登记减少数,增减相抵后的数额称为账户余额。2.会计账户的基本格式是T字式,又称丁字式,任何格式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T字式账户为教学所用,实务中常用的是三栏式。T字型:资产账户和费用、成本账户(二)会计账户的内容会计账户的格式虽有不同,但是其内容是相同的,一般应包括: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日期和凭证号数——账户记录的时间及来源。3.摘要——会计事项的简要内容。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5.余额。(三)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第四节复式记账一、记账方法的概念和种类(一)记账方法的概念记账方法是根据一定原理、记账符号、记账规则,采用一定计量单位,利用文字和数字在账簿中记录经济业务活动的一种专门方法。(二)记账方法种类单式记账——对每笔交易、事项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如以现金支付费用,只反映现金减少,不反映费用增加。复式记账——对每笔交易、事项用相同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登记。二、复式记账的种类三、借贷记账法按《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所有企业、事业单位一律采用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1.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借”和“贷”是一对单纯的符号,其含义因账户性质而异。2.“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每笔交易或事项都必须按其内容一方面记入借方,另一方面记入贷方,借贷双方数额必须相等。借贷记账法处理程序编制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登记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和金额的记录。包括:会计科目、记账符号和变动金额三个要素。例1:根据下列经济业务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1)销售商品90000元,货款存入银行。(2)从银行提取现金20000元,准备发放职工工资。(3)以现金发放职工工资20000元。(4)购入商品40000元,货款未付。(5)以银行存款支付房屋修理费5000元。(6)购入商品6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7)收到应收货款60000元,存入银行。(8)以银行存款支付房租4000元,水电费1000元。(9)以现金支付汽车修理费1500元。(10)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30000元。(11)以银行存款归还银行长期借款100000元。(12)本月销售商品成本215000元。作业:1.P60习题一3.P61习题三
本文标题:第二章 会计信息的记录与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2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