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浅析墨子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墨子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作者:邹沣[摘要]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其政治思想、道德思想和经济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仅选择其经济思想加以论述,介绍了墨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论述了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它的局限性与现实意义。[关键词]墨子经济伦理兼相爱交相利生财节用一、墨子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墨家学派,曾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纷呈、百花齐放的年代占据显赫地位,与儒家学派分庭抗礼,被同称为“显学”。墨子自称“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①,可见他既不是上层统治者,也不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他属于当时社会下层的“士”。从历史记载来看,墨子和小生产者接触颇多,不单学会了一些手艺,还懂得农耕,深知下层人民生活的疾苦。因此,墨子的思想是一般小生产阶层利益和要求的反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非常迅速。土地制度发生有利于生产的变化,农业生产技术广泛改进,农业产量大幅提高。手工业也获得长足发展。这些物质生产的发展又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独立的富商,而且很受社会尊重;到战国时期,商品交换更为兴盛,经商者随处可见。伴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局面却是日益动荡,战争频繁。在这一时期,旧的政治秩序分崩离析,旧的宗法关系解体,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奴隶制日趋瓦解,封建制日趋形成。正是这样的时代特征,铸就了墨子的经济思想。二、墨子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无差等”的社会平等观在墨子看来,国无大小,人无贵贱。“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②人们在社会经济交往过程中是对等和公平的,“强不执弱,众不劫富,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③。同时,墨子在“无差等”的基础上,引申出追求平等的社会理想。墨子明确要求打破贵族统治阶级垄断政治、经济的局面,使庶民也有平等参与的权利。他说:“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段予以令。……故当是时,以德就烈,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墨子还批判了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的主张,反对奴隶主贵族利用宗法关系和等级制度垄断富贵爵禄的旧制度。墨子“无差等”的思想,反映了当时庶民阶级要求实现社会平等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劳动人民对改变自身社会地位和生活境况的期盼,表述了他理想中的社会关系,可以看成他其他经济思想的前提。(二)对生产和财富的认识1、社会生产以农业为基础。墨子认识到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类社会只有从事物质生产才有物质生活,如果不从事生产就不能生活下去。在社会劳动中,墨子尤其重视农业生产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他说:“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④五谷麻丝“为民衣食之财,自古及今,未尝不有此也”⑤。因此,统治者应当重视农事,把农业生产放在首要地位。同时,墨子还认识到农业收成好,人们丰衣足食,则社会安定,统治稳固,而“农事缓则贫,贫且乱政之本”⑥,农业是社会生产的基础。墨子对发展农业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首先,应当开垦荒地。“田不辟,少食。”⑦“安国之道,道任地始。地得其任,则功成;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⑧土地能不能得到合理使用,能不能充分发挥效力,是农业生产能否发展的关键。其次,必须保证农业生产的时间,若“农夫不暇稼穑,妇人不暇纺绩织,则是国家失卒,而百姓易务业”⑨。在所有政府行为当中,以战争对农业生产破坏最大,“春则废民耕嫁树艺,秋则废民获敛”,这也反应了小生产阶层希望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再次,应当增加农业劳动力。当时,社会上存在劳动力不足,人口稀少的现象,墨子分析其中的原因是,统治者“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⑩。而且“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11}。因此,墨子提出了,男子二十当娶,女子十五当嫁的要求,同时反对诸侯大夫们蓄养妾媵的做法。2、勤劳致富的生财观。墨子作为自己从事生产的小生产者,深谙劳动的艰辛,也明白勤劳致富的道理。他认为生产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本手段,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今人与此异者也,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君子不强听治,即刑政乱;贱人不强从事,即财用不足。”{12}墨子还对儒家轻视物质生产的态度加以了批判,说儒家的倡导者好吃懒做,“倍本弃事而安怠傲,贪于饮食,惰于作务”,必然“陷于饥寒,危于冻馁”{13}针对儒家“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观点,墨子反驳道:“在于桀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则天下治,岂可谓有命哉!”{14}这从侧面体现了小生产者以力谋、勤劳致富的思想。在论述了劳动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墨子提出了发展生产的措施:第一,进行合理的社会分工,使劳动者各尽其能、各从其事;第二,发挥技术的作用,促进物质生产;第三,重视人才。虽然墨子没有提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分工,但有触及这方面的论述。他认为,从事管理、教育等活动的劳心者,也同劳力者一样促进物质生产的发展,都应该享有分配的权力。(三)对分配和赋税的认识基于勤劳致富的思想,墨子在分配方面主张“有财相分”,反对“不与其劳,或其实”。“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15}“入人之场园,取人之桃李姜者,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何也?曰:不与其劳,获其实,已非其有所取之故”{16},言下之意,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却据为己有,是会收到责罚的。因此,墨子谴责不顾百姓疾苦,只顾自己享乐的“别君”,谴责“厚措敛乎万民”、“亏夺民衣食之财”的王公大人{17},谴责“贪于饮食,惰于从事”的“穷民”{18}。墨子倡导的是“有财相分”,“有力者度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19},反对“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朽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20}。在赋税方面,墨子认为,赋税是维持封建统治各级机构正常运转的经济来源。但是敛税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第一,不能“厚敛乎万名”。统治者的消费和百姓的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官府征收的多,则百姓自留的少。“国家治则刑法正,官府实则万民富。外有以为皮币与四邻诸侯接;内有以食饥息劳,将养其万民,怀天下之贤人”。可见,墨子处理官与民之间赋税比例的原则是“官府实”、“万民富”,统治者应当适可而止,不能通过横征暴敛来满足自身的奢侈消费。第二,“加费”与“加利”同步,即如果统治者增收了赋税,那么就应当增加社会福利,例如新修水利等。这与当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原则相类似。(四)“交相利”的交换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已经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出现了坐地买卖、摊贩、倒卖等商业活动的形式,“商人之四方,市价倍蓰,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21},墨子称这种行为为“商人之察”,是商人智慧的表现。墨子认为:“买无贵,说在反其贾。刀籴相为价。刀轻则籴不贵,刀重则籴不易。王刀无变,籴有变。岁变籴,则岁变刀。价宜则售,说在尽。尽也者,尽去其以不售也。其所以不售去,则售。价也宜不宜在欲不欲。”{22}言下之意是,商品的买卖,很难说贵与贱,交易过程中,刀币与谷物是相互为价格,它们的贵贱是相对而言的。商品价格受到货币价值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当货币升值或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就会下降;当货币贬值或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就会上升。价格适宜,商品就能成交,而价格适宜与否,取决于双方的买卖意向。这一段论述表明墨子已经从商品价格和货币价格的相对关系中认识到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价值规律的内容。(五)“节用”的消费思想墨子一方面积极倡导生产,一方面倡导节用,主张“量腹而食”、“度身而衣”的消费观。为防止统治阶级的过高消费,墨子提出了三条原则:第一,个人的消费应当与自己的财力相当。“贫家而学富家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23}。第二,主张“去无用之费”。他认为,“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24}。治理国家要从最严重的弊端入手,因此财政开支应当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25}。第三,“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即凡是劳民伤财,对人不产生更多好处的事情,不应为之。根据这条原则,墨子设计了一套以维持较低生活需要为限度的消费标准:日用产品上,“足以奉给民用则止”;饮食上,“足以增气充虚,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衣着上,“冬以围寒,夏以围暑”,能够冬暖夏凉则止;房屋建设上,“冬以围风寒,夏以围暑雨”,整洁卫生,“足以别男女则止”;军事上,“以围寇乱盗贼”;交通上,“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26}。在节葬上,墨子提倡“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泉;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27}。可见,墨子的消费理论是把包括统治阶级在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控制在一个最简单节约的水平上,在墨子看来,“其民俭而易治,其君用财节而易赡也。府库实满,足以待不然”{28}。三、对墨子经济思想的评价(一)墨子的经济思想反映了小生产者的经济利益和要求小生产者是春秋战国时期数量最为广大的劳动群众,包括了自耕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和一部分无固定职业的城市平民。他们的来源广泛,具有复杂的阶级构成。小生产者介于奴隶主和奴隶之间,受到奴隶主和后来的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具有较强的反抗性。但因为小生产者从奴隶制的母体中诞生,又是新生的劳动阶级,具有新时代的特征,又有奴隶制的残余色彩,因此具有先进性和落后性两方面的特征。墨子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同样难逃其阶级局限性。(二)“无等差”思想的双重性墨子倡导的“无等差”的思想,具有反对落后的奴隶制的进步性,但同时与新兴的封建制产生矛盾。墨子作为当时小生产者的代表,在奴隶主阶级的对立面,提出了这一要求,但这是与新兴地主阶级获得统治地位的要求相矛盾的。无论是哪一个阶级掌权,都不可能平等的对待被剥削和被压迫的阶级,墨子所追求和倡导的“无等差”的社会形态,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也正是儒学之所以受到之后历代统治者的追捧而墨家却归于沉寂的原因,墨家把这种有违统治者利益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作献给统治阶级的良策,是不可能得到统治者推崇的。(三)“兼相爱”、“交相利”的局限性“兼相爱”、“交相利”只适用于小生产者范围内,只能得到小生产者的认同,在超越这一阶层的范围时,例如在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很难得到认同;另外,即便在小商品生产者之间,也只有在交往各方存在共同利益时才能得到认同和采纳。一个社会的经济交往不能只局限在生产者的范畴,必定是在各个社会阶级和阶层之间进行。社会经济交往实际上是利益的交换,参与者既有利益的共性,也有利益的冲突,墨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理想主义地把全社会的成员都当成了生产者,忽视了各种利益集团间的矛盾与冲突的存在,统治阶级、剥削阶级和被统治阶级、被剥削阶级的存在。因此,墨子的这一思想只能算是我国早期劳动者利他主义的伦理思想的阐述,难逃被统治者打压的命运。(四)墨子生产和消费理论中的不现实因素在当时贫富悬殊、统治者挥金如土、被统治者温饱难求的年代,想要安定地发展生产是难以实现的。墨子认为,挥霍奢侈的社会风气的始作俑者是统治者,上行下效,使得整个民风受到影响,只要能约束统治者的言行,整个社会状况就会好转。然而事实上,要想对这种现象加以约束,也不是靠伦理道德的力量可以实现的。墨子忽视了不同阶级生产和消费观念的差异性,希望通过倡导生财节用的思想来改变统治者挥霍奢侈的习惯,转而引导社会生产,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总之,墨子的经济思想都难逃其阶级局限性的制约,大多思想都是单纯地站在自身的阶级加以设想的,带有空想的性质。但这并不否认墨子的经济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和现实意义。四、墨子经济思想的现实意义在墨子的经济思想中有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下面仅选择其中对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较明显的指导意义的部分加以论述。(一)“兼爱”、“非攻”的现实意义“兼爱”、“非攻”的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到国际交往,小到人与人之
本文标题:浅析墨子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3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