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镇党委关于乡村振兴的研讨发言稿汇报合集2篇范文
镇党委关于乡村振兴的研讨发言稿汇报合集2篇范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一个地方的繁荣,离不开产业。产业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群众生活富裕,让老百姓得实惠。结合个人理解和分管工作,围绕如何提升*的舒适度、知名度、美誉度,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幸福*,作以下汇报。一、夯实基础,逐步提升*的“舒适度”舒适度的提升,带来的是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在补齐农村道路、自来水、用电、路灯、视频监控等基础设施短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谋划建设体育健身场馆、停车场站、集镇绿地公园,满足群众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需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一地六县”核心区,随着“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发展,今后承接上海外溢产业及重大公共设施布局我镇特别是集镇,人口集中、商贸聚集,是*的中心,将会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国家级卫生镇创建为契机,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发挥中心镇卫生院在医疗救治、急诊急救、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作用,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结合乡村建设项目实施,积极推进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方便老人、未成年人等重点人群生活,营造全龄友好,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改善人居环境面貌。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巩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改厕、污水治理等方面工作成果,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十星清洁户、两香家庭,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引导带动群众自觉改善庭院和房前屋后环境,提升群众文明素养,打造舒适的人居环境,谱写乡风文明新篇章,凝聚振兴发展的共识和力量。二、打造品牌,逐步提升*的“知名度”有了知名度,才会形成流量,就能带动消费、带动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充分盘活闲置资源和低效存量用地,围绕产业定位和方向,〔根据《*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东部岗地生态农业休闲区、中部高效农业发展区〕,依托大佛山养心谷、美迪花世界、茶产业园等项目,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谋划项目,争取资金,建设茶叶交易市场、花卉苗木交易市场、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积极培育观光采摘、休闲体验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做大总量、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形成拳头产品,就好比“固城湖大闸蟹”“天目湖鱼头”“安吉白茶”“淄博烧烤”一样,吸引流量和关注,不断提升地方的知名度。三、凝聚合力,逐步提升*的“美誉度”有了美誉度,就会提升对外形象,扩大影响力。美,颜值,结合花卉苗木产业做大做强,通过美丽庭院、美丽村庄、美丽公路(**、**、**)、美丽河道(新、老*河生态廊道、*水库—施村河廊道)、美丽集镇建设,增加应用场景,打造花园小镇。誉,荣誉、名誉,发挥创建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深化卫生镇、生态镇、园林镇、文明镇、产业强镇等品牌的创建,汇聚各方力量,打造金字招牌,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街道办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汇报范文一、基本情况*下辖*个城市社区,*个行政村,总人口*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户*人,是全省集中安置2万人以上大型安置区。为使乡村振兴取得实效,*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打造“党建+”模式,以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五个体系”建设,持续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上下功夫,不断加大在产业发展、稳岗就业、政策帮扶、社区治理等方面工作力度,大力实施和美城乡“四大行动”,展现*和谐静美、文明法治、向善向好的新风貌,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二、工作成效及经验做法一是坚持“党建+基层组织”,让战斗堡垒“强”起来。聚焦乡村振兴重点要求,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一是让队伍强起来,发挥引领作用。选优配强村(社区)“五大员”,换届后不断优化基层力量,对4名村(社区)干部进行调整,使整体平均年龄下降至36岁,大专以上学历70%,队伍整体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完成了乡村振兴工作队轮换工作,使乡村振兴工作不断档不掉链,扎实有力的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二是让组织强起来,发挥堡垒作用。积极探索打造成红色物业,以“红色物业+”模式,成立红色物业党支部2个,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整合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架马车”,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为主体,社区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物业党建联建工作模式,带动党员群众融入到社区治理中来,促进社区治理不断取得实效。三是让党员强起来,发挥带头作用。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先锋队,设立“问题墙+回音壁”,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发挥党员在就业创业、社区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锻炼了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履职能力。二是坚持“党建+综合治理”,让居民自治“活”起来。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和美城乡“四大行动”,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取得实效。一是全力推进城镇精致管理,创建“文明城镇”。探索城镇社区治理新模式,打造“五微”模式推进城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网格调整为35个,其中社区网格25个,组建志愿者队伍8支,志愿者人数达600余人,定期开展市场整治、就业宣传、文艺表演及劝导居民走斑马线等活动,引导社区居民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二是着力加强文明新风倡导,促进“乡风文明”。修订完善村(居)规民约,贯彻“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制度,建设“合约食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愁纪念馆、“乡村振兴夜校”等场所,大力开展“新市民·追梦桥”开展搭五桥建五家活动,积极开展院坝协商议事会,推进移风易俗,以文化活动、文明评比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大力实施庭院美化工程,打造“静美乡村”。以人居环境“美”为目标,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摒弃遗风陋俗、厕所革命三大行动,结合“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扎实推进庭院美化行动,以院坝会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庭院美化行动,自觉清理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并积极开展评比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组建强化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庭院增色添彩,打造色彩丰富、卫生整洁、环境宜居新农村。四是全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确保“治理有效”。积极打造“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进法治教育、矛盾调处、命案防控等工作,做到“人到单元走、事在单元办、难在单元解、情在单元结”,并通过“巡回法庭+法治讲座+法律顾问”的法治普及模式,开展法治宣讲、法治进校园等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意识。三是坚持“党建+产业振兴”,让搬迁群众“富”起来。建立完善防返贫监测机制,拓宽群众就业创业渠道,落实低保、医保、社保等政策保障。一是产业带动,实现“家门口”就业。依托轻工产业园,充分利用安置点周边企业及扶贫车间吸纳搬迁群众就业,让12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二是劳务输出,实现“点对点”就业。通过深化劳务输出、培训就业、鼓励创业等方式,采取“专班+公司+劳动力”模式,点对点输出务工人员,实现搬迁群众有劳力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三是组织引导,实现“内转式”就业。不断摸索创新打造巾帼微家就业品牌,成立*街道巾帼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持续深化职业农民劳务队、家政服务队、手工编制队,激活“零工市场”潜能,强化就近输出解决就业,积极帮助农民服务队等三支劳务队到县内种养殖业基地、专业合作社等务工,为就业困难人员、弱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真正让搬迁妇女实现家里家外充分就业,让500多名搬迁群众月收入达2000元以上。截止5月底,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有劳动力家庭*户*人,已就业4583户9740人,其中省外务工*人、省内县外务工*人、县内务工*人,户均就业率100%,人均就业率94.76%。三、存在不足一是搬迁群众就业稳定性差。从总体就业情况来看,虽然稳定就业群体占比超过了50%,但仍有3000余人是通过灵活就业的方式实现就业。二是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安置社区公厕、路灯、健身设施、座椅、凉亭等公用设施较少,配套不完善;部分楼栋污水管道及污水井设置不符合要求,特别是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惠民社区D区污水井缺少,造成维修困难。三是产业发展需进一步加强。受地理位置、资源条件限制,可利用土地资源较少,产业发展收到一定影响,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能力偏弱。四、下一步打算一是加大就业扶持,提升就业率。通过持续开展就业宣传、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推荐、跟踪服务等手段,帮助搬迁群众增强就业意愿,深化有组织劳务输出,促进稳岗就业,不断深化“三支队伍”,以灵活就业增加收入,不断提升就业率。二是加大项目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及时对接有关单位,利用好政策资源,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同时加强对物业公司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对辖区基础设施的检查维护,以红色物业为载体,不断完善物业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三是加大帮扶力度,促进产业发展。积极利用帮扶政策及帮扶资金,抓好现有项目的实施见效,同时依托现有资源,及自身优势,加强对产业的谋划,促进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
本文标题:镇党委关于乡村振兴的研讨发言稿汇报合集2篇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41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