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 集团党委2022年工作报告、2022年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2篇
集团党委2022年工作报告、2022年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2篇2022年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供借鉴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但是,由于政策、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农村人才队伍的现状,还不能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技人才短缺,服务项目单一。近年来,由于农业部门职能范围扩大,现有的农技人员大都身兼数职,且大多是非专业出身,难以满足农业技术专业化推广的需要。此外,乡镇农技服务主要集中在良种、栽培、灌溉等初级阶段,服务项目相对单一。在种植结构、标准化生产、资金信贷等迫切需要服务的方面还存在短板。二是综合素质不高,组织能力较弱。农村基层干部工作能力、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统筹、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真正能干事、会干事、且干成事的基层干部并不多。调研中发现,凡是问题较多、经济发展不快的村,大多与村支部、村委班子战斗力不强有很大关联。曾解剖一个村级事务管理混乱的村,究其原因,就在于村、支两会班子成员不团结,村干部平均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战斗保垒不强。导致工作喊不应、推不动。三是人才流失严重,发展主体缺位。城市的日益发展,导致农村有文化、有技术、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几乎都流向了城市,其子女也随迁就学就业,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留守农村的主要是“386199部队”。以调研的某村为例,村人口*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高达*人。偏远乡村的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有的甚至整村都找不到年轻人。缺人才,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困难。为此,我们建议:1.定措施,扩充三农队伍。一是根据需求,出台优惠政策,有针对性的签约一批高校专业对口的大学生,为乡镇农技人才队伍快速“输血”。二是深挖本地人才资源,将懂技术、会管理的年轻人筛选出来,建立村级人才档案库,定期或不定期地、有意识地加以培训培养。让他们成为村、支两委的后备力量,振兴乡村的主力军。2.强班子,筑牢战斗堡垒。“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一个村的好坏,关键在村干部。所以,在选人用人上,市、镇两级一定要明确任职标准,坚持用人导向,严肃选举纪律,严把用人关。真正把那些“品质好、作风优、能力强、愿奉献、热爱村级事业”的人选出来。3.搭平台,留住乡土人才。一要以“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为契机,吸引外出务工的行家里手、*籍企业家回乡支援乡村振兴战略,引财引智。二要打造一批叫得响的规模企业,吸引本地优质劳动力返乡入职,带动群众创收致富。三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投入,营造良好地工作环境。四要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让乡土人才在乡村受尊重、能发展、有盼头。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只要我们下决心、花时间、用精力、早筹划,扎实做好这一固本强基工程,乡村振兴一定会取得成功。可供参考集团党委2022年工作报告供借鉴同志们:现在,我代表集团党委向大会作报告。在集团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经省委同意,中国共产党XX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是X140多万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是X集团奋进建设“X”新征程的盛事,是广大干部职工奋力开创新时代X事业新局面的喜事!历史上,X曾于1970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沈阳军区X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从那时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X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上溯到开发建设X的1947年,七十五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X经历了开发建设初期支援解放战争夺取全国胜利、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期承担开垦荒原屯垦戍边使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X体制改革建成农业航母体制等历史阶段,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极其伟大,所形成的宝贵经验弥足珍贵!本次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X的两次“特指性”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要求,全面总结X开发建设光辉历程和三代X人积累的历史经验,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勇担使命、砥砺奋进,为全面开创“X”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一、七十五年艰苦奋斗,三代X人铸就了改天换地的巍峨丰碑XX因国家战略而创建,在承担国家使命中成长,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在X的光辉实践,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真实写照,是一代又一代X人团结在党的旗帜下用青春和生命接续奋斗铸就的巍峨丰碑。从点燃第一把荒火的那一刻起,七十五年风雨历程,X人回答了能不能、怎么能把亘古荒原开发建设成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能不能、怎么能率先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能不能、怎么能在边疆地区实现城镇化建边兴边稳边固边,能不能、怎么能顺应时代潮流改革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能不能、怎么能用X精神凝聚伟力一代接着一代书写共产党人“老兵新传”,新时代新征程,X广大干部职工又在回答能不能、怎么能建成农业航母和“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一)开发建设初期,“粮食工厂”扎下根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实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结合,成功开辟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井冈山精神就扎下了根。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广大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路军三五九旅把没有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毛泽东同志称赞这是一个对我们的民族解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的创造。1947年春,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按照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战略部署,主持中共中央东北局财经委员会工作的陈云、李富春同志作出安排:“在国民党难以插足的地方,试办公营农场,进行机械化农业试验,以迎接解放后的农村建设”。在极其简陋艰苦的条件下,“松江省营第一农场”应运而生,东北行政委员会也创办了“通北机械农场”,点燃了开发建设X的星星之火,东北荣军工委创办的二龙山、红星、荣军等农场也相继建成。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东北行政委员会、荣军委员会和东北各省政府共创办公营机械农场18个,开垦耕地40.6万亩,带动各县政府创办了122处小型农场。以老八路周光亚为代表的革命军人成为电影《老兵新传》的原型,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作为原型印在了一元人民币上,成为保持发扬革命光荣传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象征。(二)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期,“千里沃野变良田”1954年,通过引进苏联全套农业现代装备、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创办了友谊农场,新中国第一个全程机械化农场就此诞生。同年6月,王震将军作为铁道兵司令员到小兴安岭林区动员官兵开赴鹰厦铁路施工,同意了即将退伍的官兵留在X开发建设的请求,经与X省委书记欧阳钦同志商定,向复转官兵发出了“向X进军”的第一道战斗号令。老红军余友清同志带领官兵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〇部农场”,X第一个军垦农场就此诞生。1955年,经党中央、毛泽东同志批准,王震同志先后组织了17400名指战员开赴X,亘古荒原成为了将士们的新战场,唱响了“密虎宝饶、千里沃野变良田,完达山下、英雄建国立家园”的垦荒进行曲,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军垦农场先后建成。1958年,按照党中央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部署,王震同志率领十万官兵从祖国各地,从各军兵种、各部队和院校向X挺进,“向地球开战!”、“一颗红心交给党,英雄解甲重上战场”成为最鼓舞人心的时代声音,“马架子”、“地窨子”成为X精神诞生的摇篮。X先后迎来了20万支边青年、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54万城市知青,经历了从铁道兵X局、东北X总局、沈阳军区X生产建设兵团到X省国营农场总局的体制变化。到1978年,XX建成了国有农(牧)场141个,辖区面积11.7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1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93.7万亩,当年生产粮食52.5亿斤,人口达到192万人,其中职工87.2万人,还兴办农业大学2所、中专5所、中小学校3989所、医院10所,办起了工商企业865个。这片亘古荒原,封建王朝民屯、商屯未能成功,美国财团主导的“火犁公司”垦殖失败,日本帝国主义开拓团垦殖移民企图破产,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这里变成了我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创造了沧海桑田的人间奇迹。(三)改革开放时期,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中华大地。X省国营农场总局主动请缨,将三江平原开发列入国家整体规划,引进全套美式农业机械装备了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窗口和试验田,取得经验后,又在洪河和二道河、鸭绿河农场全面集成,在全X大力推广,实现了农业现代装备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生产能力的跨越式发展。1990年1月,农业部要求到本世纪末X系统承担100亿斤粮食缺口,总局党委班子全体成员一致表示这个任务“写血书也得抢过来”!X广大干部职工矢志不渝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以稻治涝战略,到1999年,XX实现粮食总产181.1亿斤,比1989年增产110亿斤,提前兑现了建设百亿斤商品粮基地的庄严承诺。2000年9月,总局编制了《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并得到批准,规划中提出“主要目标是:经过十年努力,粮食总产量达到200亿斤,经济总量增加2倍,人均纯收入超过8800元。广大干部职工以改革为动力,狠抓科技创新和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标准化,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深入持久开展垦地合作、场县共建。”到2005年,X粮食总产达到205.3亿斤,提前5年实现了规划目标;到2010年,粮食总产达到363.6亿斤,比2000年整整提高了200亿斤,相当于再造了一个X,经济总量增加了2.45倍,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3267元,均超过了预期目标。2021年,X粮食总产463.1亿斤,比2000年提高了300亿斤,商品粮由2000年的129亿斤提高到447亿斤,能够满足1.6亿城乡居民一年口粮供应,有力回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这一时期,全面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从1985年到1996年,XX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而又极其艰难的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建成了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分得彻底、统得到位”,塑造了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构建了中国特色农业经营制度。1996年12月,总局党委(扩大)会议宣布:“以‘四到户’、‘两自理’为标志,以兴办家庭农场为主的农业改革基本推进到位。”也正是在这一年,XX粮食单产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次年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亩产超千斤,高于美、英、德、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跻身世界第一阵营。2012年,X的粮食总产在世界上的排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0位左右提升到25位,高于西方七国集团中的意大利、日本,到2021年又超越英国等国上升到第21位,打破了西方农业现代化不可超越的神话。这一时期,大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全面兴办农工商联合企业起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探索推进国有企业承包租赁、兼并重组、产权制度改革等,走过了一段工商运建服企业由少到多、再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九三集团、完达山乳业等行业龙头在改革中崛起,打造了一批具有引领和支撑能力的农业产业化头部企业。这一时期,大力实施X小城镇建设战略。抓住国家实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大规模危旧房改造的政策机遇,用了10余年时间整体搬迁居民点1905处,搬迁居民26.5万户、65万人,复垦整理耕地50万亩,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49%提高到2012年的85%。建成百余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X小城镇,其中18个X小城镇成为全省名镇,以红兴隆新城镇群为代表的XX获得“世界农都”、“中国十大旅游避暑城市”和“全球百佳避暑名城”美誉,实现了“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生活在现代化城镇里”的梦想!(四)中国特色社会主
本文标题:集团党委2022年工作报告、2022年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2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45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