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 “我谈建党百年”主题征文
“我谈建党百年”主题征文清明时节雨纷纷两祀先烈忆忠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迎着蒙蒙细雨,我们一家乘车踏上了返乡扫墓之路。位于博(山)莱(芜)边界的响水湾村,如今已划归了济南市。村中古道是古时鲁国通往齐国的道路之一。旧时从泰安到莱芜再到淄博都必须经过这里,可谓南北通衢。盘龙河从村中流过,在断层处形成两个瀑布,冲刷出两个水湾,被称为大响湾、小响湾。小响湾中有泉,大旱年份也从未干过,夏日之中也能透出缕缕寒气,甘冽可口。大响湾形成一个池塘,鸭子等家禽徜徉其中,自在悠闲。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村子被大山环抱,家族的墓地也在山岭之上,小路被雨水浸湿,稍显泥泞。祭奠祖先,怀念先辈,泥泞阻挡不了我们的感恩,感恩他们的付出为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墓地之中有一方小小的无碑坟头,在其中沉睡的是我爷爷的兄弟,一位年纪轻轻便牺牲的游击队员,我们也摆放了祭品。卢沟桥炮声响后,日寇的铁蹄踏破了华北平原,响水湾也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不屈的响水湾人在党的号召下抄起了大刀长矛,加入了抗战行列,成立了若干支游击队。作为交通要地和老根据地,日寇视村子为眼中钉,先后两次在村中修建了据点炮楼。家中亲戚的院墙旁,还残留着二次炮楼的残垣断壁。首次据点建在山崖之上,而在山崖之下便是我家的祖屋。我的爷爷等地下党员们与八路军指战员曾在屋中谋划,仅仅一夜出击便将据点院墙掀翻。日寇没有办法,只好将炮楼修在民房之间。为了不给群众带来更大的损失,游击队选择采用围困的策略,与鬼子斗智斗勇,反围剿反扫荡。游击队中最为出名的是响水湾村庄户剧团,平时用戏剧鼓舞群众抗日,战时拿起枪支弹药,配合八路军进行作战,被罗荣桓将军夸奖为“拿枪的泰山老乡剧团”。在党的领导下,付出几多鲜血牺牲,响水湾人方才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从家乡归来翌日,我们又带着孩子参观了沂蒙革命纪念馆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当时根据地420万人,有21.4万人参军参战,120万人次拥军支前,华东烈士革命陵园红色的烈士墙上镌刻着在华东战场上牺牲的62576名烈士的名字,还有许多无名烈士也将鲜血洒在了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沂蒙革命纪念馆作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改造提升工程,陈列了许多革命文物,配以生动鲜活的文字图片解说,更让参观者深刻体会当年战火纷飞中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在党的领导下,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不屈不挠、自力更生的战斗豪情。从我上小学起,学校就每年在清明时组织同学们徒步到华东烈士革命陵园瞻仰烈士,一方面锻炼了我们的体魄,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牢记在党的领导和血与火革命战争的洗礼下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我的父亲也曾作为家长代表参与这项活动,向当时还年幼的我讲解了许多相关的历史,更以先烈们的事迹激励我努力学习、奋发图强。而如今,我也同当时的父亲一样,带着孩子来到了这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孩子还小,他也许不能懂得沂蒙精神的具体含义,不太理解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理由,但是这次朝拜会让红色的种子埋进他幼小的心灵中,期待终有一日会生根发芽,长成爱党爱国的参天大树。清明时节的纷纷雨丝,带来了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深深怀念,也洗涤了我们浮躁的心灵。党的光辉曾指引先烈,也将指引着我们,永远照耀在中华大地上,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供参考
本文标题:“我谈建党百年”主题征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512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