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
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2007-01-0615:53:14)21世纪的今天,人类正步入新的百年和新的千年,此刻,世界也正在发生历史性重大转变。这个重大转变,在经济方面有两个重大趋势:一是知识经济的加速发展,二是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由于这两大趋势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也决定着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兴衰浮沉,决定着未来世界格局的嬗变和国际关系的特点,因而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政界、企业界和各阶层、各种社会群体广泛讨论的热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过程,但二者之间,又有其天然的内在联系,密不可分。在将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二者结合探讨之前,我们须弄清楚何谓知识?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四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与区别?知识是怎样成为资本的?知识资本的构成如何?“知识”本来是哲学范畴中的一个概念。《辞海》(1989年版)对“知识”的解释为,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它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经验知识是知识的初级形态,系统的科学理论是知识的高级形态。人的知识,包括属于知识范畴的才能,是后天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对现实的反映。知识可以物化为某种劳动产品的形式,并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同时,知识将随着社会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哲学家们喜欢用的一个关于知识的定义是主观的知识,或者,用哲学家奎恩的话说:你认为你知道的东西就构成你的知识(W.V.Quine,PursuitofTruth,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2)主观知识的极端者应推MichaelPolanyi,他的名著《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MichaelPolanyi,PersonalKnowledge:TowardsaPost-CriticalPhilosophy,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58)建基于他所谓“隐秘的知识”,从手工技艺开始,一切知识都是认知者主观参与和感情上认同的结果,都带有主观性。可是你认为你知道,你就“真”的知道吗?这个问题就是奎恩那本书的主题——真理问题,也是他与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主义)产生分歧的所在,也叫“知识的客观性”问题,或者,知识是否可以在一群人之间共享的问题。①根据知识内容的性质,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专家把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知道是什么(know-what),是一种关于事实确认和信息披露的知识;知道为什么(know-why),是一种关于寻根究底的知识,或者说是对确认的事实和披露的信息进行加工后的知识;知道如何做(know-how),是一种经验或技术性知识;知道属于谁(know-who),则是一种关于产权归属的知识;国内一些专家又把知识的内容增加上知道在什么地点(know-where)和知道在什么时间(know-when)的知识,等等。提起“知识就是力量”,人们自然会想起英国哲学家培根。马克思说过,“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培根。”培根(1561-1626)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迫切要求技术革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阶段。培根坚信,以掌握自然界发展规律为内容的人的知识本身,是一种改善人类生活的巨大力量。培根提出,“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结合为一体”;“达到人的力量的道路和达到人的知识的道路是紧密挨着的,而且几乎是一样的”。正是这两句话,通常被后人表达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一方面颂扬了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作用和力量,另一方面集中地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对发展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培根还认为,知识来自于经验,通过经验或实验验证的知识才是确实可信的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无论什么知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并被证明科学地反映了客观事实的知识,才是正确可靠的知识。经济学范畴的“知识或智能(KnowledgeorIntelligence)”是指那些能够带来新价值和新产品的知识和智能。这时的“知识”已经不是一般“常识”意义上的知识,而是具有深厚经济理论含义的知识。罗肇鸿认为,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专指那种能够作为资源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并在生产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现代知识。”经济范畴的知识价值体现于共享,不被利用的知识是没有经济学意义的。比尔-盖茨在1999年3月出版的《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与商务新思维》中指出,“力量不是来自私自隐藏的知识,而是来自共享的知识。”美国学者达文波特和普鲁萨克(Daventpont&Prusak,1998)认为,“知识是一种有组织的经验、价值观、相关信息及洞察力的动态组合,该组合的框架可以不断地评价和吸收新的经验和信息。它起源于并且作用于有知识的人们的大脑。”世界银行1998年10月发表了《1998/1999年度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KnowledgeforDevelopment)》,从知识的角度研究发展问题。在该报告中,世界银行的专家认为知识的种类很多,但技术知识和属性知识对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营养、生育控制、软件工程和会计等都属于技术知识。技术知识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均衡分布可以称为知识差距。产品质量、工人素质以及公司资信等对市场有效性至关重要的知识,都属于属性知识。由属性知识不足而造成的问题可以称为信息问题。经济学意义上的知识具备四个特征,即永恒性、公用性、更替性和物化性。其中,知识的“物化性”是知识的最重要的经济学特征,也是知识资本与知识经济的基础。知识的经济价值在于,知识内容的更新与知识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知识资本的积累与知识产业的兴起。虽然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本身并不能独立地作为现实生产力为我所用。只有借助于劳动力对包括劳动力本身在内的生产资料进行创造性的知识劳动时,作为生产力潜在要素的知识,才能以具有经济价值的生产力要素最终显露出来。劳动过程既是知识“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劳动离不开知识,知识则促进了劳动。在劳动过程中,知识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是依靠知识的劳动。知识作为人类认识客观对象的结果,是以“思想内容”为存在前提的。如果知识不被运用于生产实践,不经过人类的劳动与加工,知识本身是不可能创造价值的。因此,知识必须经过复杂的“物化过程”,才能转化为特殊的社会生产力,即知识生产力。知识生产力是促进现代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现在让我们简略分析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四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与区别?美国波士顿大学达文波特教授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马昌德教授认为,虽然数据、信息、知识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的,但是它们对现实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却是不尽相同的。信息是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的,大多数信息都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数据。信息本身具有广泛的经济与社会内涵。由于被赋予了一定的经济与社会成份,一般而言,信息的经济价值明显地高于数据。信息量在过去大多被看作是成功的标志。在大量有关个人电脑的争论中,一个不起眼的事实是数据流不一定就产生信息流。数据只有当能起启示作用或能激发行动时才变成信息,否则,数据只是些无用的输出。知识是经过人类理性加工并存在于人类头脑中的信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这是由于人类利用知识创造了新的思想,并把这些新思想运用于现实生活当中。但是,作为“信息”的知识固然宽泛,却不很恰当。例如从外层空间来的“3-k微波”明显地是一种结构或信息,但我们目前仍不能破译其涵义。对于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怎么能说是“知识”呢?事实上,按照香农定义的“信息”概念,当一个观察主体面对着被观察的客体的最多的可能状态时,或者,一个接收到的信号包含最大的完全随机的噪声时,客体或信号所包含的信息也就最大。所以信息并不是“知识”,信息只是包含可能被知道的知识。当我们说我们拥有某项信息时,我们无非是在说我们已经提取出了那项信息所包含的知识。②显而易见,知识与信息都是建立在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丰富的资料与数据做基础,就没有知识与信息可言。但知识是高于信息而存在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知识是对信息的提炼,是信息的精华。英国伦敦商学院的厄尔(Earl,1999)认为,数据、信息和知识三者之间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它们的差别在于:③数据信息知识内容事件倾向专长形式交易形式学习信息任务表述操作编码人类因素观察判断经验组织目的自动决策行动价值判断建立模式减少模糊新的理解此外,在知识与信息之上,还存在着情报。情报是以数据、情报信息、知识为基础,具有明显经济与社会价值的“超级”财富,知识处于金字塔的“顶峰”。因此,若想得到高质量的知识与情报,信息必须从最基本的数据与信息抓起,特别是数据来源的一切基本资料、数据设施和社会环境。在20世纪后半叶,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该阶段,市场经济机制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日益融合(李京文,1998),使得科学逐渐更直接地服务于技术的需要并得到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持,出现了所谓的科学技术化趋势;同时,使得技术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知识的创新和指导,出现了所谓的技术科学化趋势。正是由于科学和技术的融合,知识生产才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不仅知识的数量和形态迅速扩张,而且知识的内涵和质量发生革命性变化。在该阶段,高科技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知识和信息的日益融合,使得知识的可编码化程度提高,知识从生产到传播和应用都依赖于信息的媒介作用,出现了所谓的知识信息化趋势;同时,使得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增加,信息从搜集到加工和传输都获得高尖端科学技术知识的支持,出现了所谓的信息知识化的趋势。正是由于知识和信息的融合,知识的传播和扩散速度才得以迅速加快,知识的产业化、全球化才成为可能,并为知识的充分应用和创新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在该阶段,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导致了知识和经济的逐步一体化,使得知识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知识的经济功能日益增大,并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第一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出现了所谓的知识经济化趋势;同时,使得经济的知识取向日益强烈,劳动和资本中的知识的含量日益提高,知识产品逐渐成为人们最基本的消费品,知识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应用知识进行创新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出现了所谓的经济知识化趋势。正是由于知识和经济的一体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就是金钱”、“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使人更大限度地控制自己的命运”(WorldBank,1998)等才可能得以充分展示,经济也才能可持续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董辅礽(1998)在《经济日报》发表文章认为,“经济活动的智能化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最突出的内涵,也是最高层次的内涵”;“知识经济没有、也不能取代农业经济,而是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中也要使用知识经济的成果,使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智能化发展,成为智能化经济”;“知识经济建立在信息技术以及应用知识和智能的基础之上,知识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生产支柱和主要产品”;“知识经济的两大特征是网络化的生产关系和数字化的生产力”。社科院研究员罗肇鸿(1998,1999)认为,知识经济的出现,“是科技革命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智能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知识经济的出现,“是下一个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预示着经济增长方式将会实现重大的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力特征是“精神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的融汇、溶合。”张和生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核心,以在社会总体劳动中占主导地位的知识劳动为形式,通过创造各种智力、智能技术及智能工具,扩大劳动的功能,从而生产出高质量、低消耗、知识集约化的实物产品,并实现社会生产过程高效率管理的一种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社会是劳动力由体力输出占主导地位向智力占主导地位进化的社会。知识经济的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经济是系统化经济。知识是知识经济系统的核心。知识要素通过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渗透,产生人类劳动的系统性“放大效应”。(2)知识经济是科学化经济。社会物质生产过程各环节功能的发挥,都需要依靠知识劳动提供的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与开发是科学化经济的重要基础。(3)知识经济是信息化经济。信息化经济首先表现为信息技术
本文标题: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53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