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石油科技成果直接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1石油科技成果直接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试用版)汇报提纲二00二年九月十七日2目录一、立项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二、科技成果的概念三、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内涵及概念四、科技成果的分类五、科技成果直接经济效益的统计指标六、科技成果直接经济效益计算的原则七、成本的构成和固定资产折旧八、科技成果直接经济效益的分类计算方法3一、立项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CNPC科技成果登记存在问题对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评价信息不完善:(1)未统计:大约2/3的应用科技成果没有填报经济效益;(2)统计不准确:填报的数据缺乏准确性、真实性。原因:缺乏简单、可操作、定量化的评价方法与模型,造成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评价和填报困难。影响:科技成果管理的有效信息无法反馈。(1)不利于向集团公司领导提供决策依据。(2)无法用数据说明科技对集团公司的重要作用。(3)也制约着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4一、立项的背景、目的和意义2.该项成果研究的意义(1)解决科技成果登记中经济效益难以计算的问题;(2)评价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及科技投入的产出状况;(3)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4)为集团公司科技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询与服务;(5)提高科技成果管理水平。研究的具体目的:(1)对科技成果进行的分类,给出各类科技成果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2)确定科技成果登记所涉及的效益指标计算以及科技成果直接经济效益计算的范围;(3)制定规范和标准,统一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口径;(4)为科技成果登记工作者提供直接经济效益计算的指导手册。53.国内研究现状一些部门和行业曾立项进行过研究,但最终未形成适用的模型与方法。因此,关于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评价国内尚无成书适用的定性定量的模型与方法。评价方法应用前评价应用后评价事初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计算方法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在计算方法上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一、立项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技术经济的评价方法6一、立项的背景、目的和意义4.本课题组织管理该课题是在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孙局长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在集团公司科技成果登记站的组织和领导下开展研究的。7二、科技成果的概念科技成果全称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是我国在科技管理工作方面的规定和专门术语,是一个包括全部科学技术研究新成就在内的综合性概念,具有广泛范畴和含义的概念,并有不断扩展和延伸的趋势。包括:(1)科学发现和发明等专利技术;(2)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适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非专利应用技术成果。成果与阶段成果:国家科技部的定义规定科技成果是指为解决某一科学技术问题,经过研究与开发完成的并通过技术认定的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学术意义的结果。包括(1)研究课题的结束,已取得的最后结果;研究课题未全部结束,但已取得可以独立应用或具有一定学术意义的阶段性成果。注意:研究工作的一般性工作进展不属于阶段性成果。科技成果的特征:(1)必须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4个特性;(2)必须经过技术认定(包括鉴定、评审、验收、检测、行业准入、授权发明专利等)。8三、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内涵及概念1.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内涵科技成果经过生产、应用推广后创造(带来)的超额收益(超额利润)。“超额收益”是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本质所在。现有(常规)技术也可为科技成果的持有者和使用者带来收益。科技成果带来比使用常规技术更多的“超额”收益,就是科技成果对经济效益的贡献,是科技成果“经济性”的表现。科技成果生产、应用推广的目的就是获取较常规技术更多的“超额”收益。9三、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内涵及概念2.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分类与相应概念(1)直接经济效益科技成果的生产、应用及转化并形成生产力,为科技成果的持有方和应用方带来的一次性(直接)经济效益。提高直接经济效益的途径:一是增加产出量(销售量)来提高产出投入比;二是在产出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生产要素直接投入量来提高产出投入比。(2)间接经济效益科技成果的生产、应用而对其他企业、领域、产品的带动和对市场的拉动效应,产生的二次或多次(间接)增加经济收益的效果。间接经济效益提高的两种情况:一是某部门进行某种投入后,诱发了与之有技术经济联系部门的产出增加,提高了产出投入比;二是某部门进行某种投入后,使与之有技术经济联系的部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降低,提高了产出投入比。(3)潜在经济效益科技成果在可能范围内扩大应用推广后,可能取得的预测经济收益。(4)社会效益难于用金钱来衡量,但是对社会和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一般采用非价值量来进行定性评价。10三、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内涵及概念(5)科技成果直接经济效益与单位直接经济效益区别科技成果只有经过科技成果的生产、应用推广主体的生产、应用推广,才能产生经济效益。自己开发,自己生产、应用的科技成果(也称自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在本单位,其经济效益是直接经济效益。对于技术服务企业的科技成果,其成果的应用推广对象是其他单位,科技成果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为技术服务企业带来劳务收入;第二是为科技成果的应用对象(应用单位)带来经济效益。这两方面的效益都是科技成果的直接经济效益,只不过是收益的对象不同。科技成果的直接经济效益不但包括提供技术服务为本单位获取的劳务收益,也包括为接受技术服务的外单位带来的经济收益。科技成果直接经济效益不能以本单位收益和外单位收益来进行划分。11四、科技成果的分类及经济效益计算范围1.科技成果的分类科技成果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形式。国家科技部对科技活动的分类如图所示。国家科技部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科技成果进行不同分类。例如:按照科技成果的研究层次,分为基础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和高新技术成果;按照研究领域,分为“硬成果”和“软成果”。国家奖励办又有不同的分类。国家经贸委对工业性科技成果按照成果形式分为:新产品类和新技术工艺类。各分类标准体系存在较大差别,为科技成果基层管理人员带来了困难。12科技活动类型科技活动研究与开发R&D科学研究(R)试验发展(D)基础研究(F)应用研究(A)科技服务(STS)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其他科技服务科技教育与培训(STET)四、科技成果的分类及经济效益计算范围13国家奖励办对科技成果的分类科技成果理论成果技术开发成果新技术推广成果重大工程成果软科学成果四、科技成果的分类及经济效益计算范围141987年科技成果登记的分类科技成果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试验发展成果软科学成果其它四、科技成果的分类及经济效益计算范围本课题根据国家科技部2000年新颁发的《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并结合国家经贸委对工业性科技成果的分类,进行了如下分类:15本研究课题对科技成果的分类科技成果理论研究成果应用技术成果软科学成果新产品类新技术工艺类开发新产品新产品替代老产品进口产品国产化技术服务类比增加收益类节约资金类该分类参照了2000年科技成果登记和国家经贸委的分类四、科技成果的分类及经济效益计算范围16四、科技成果的分类及经济效益计算范围增加收益类减少材料、燃料消耗类回收(节约)物资类减少三废排放类节约工时类节能降耗类减少事故发生类提高风险成功率设备改造类同种材料不同材料节约资金类应用技术类新技术工艺类新产品类新产品类新产品代替旧产品类进口产品替代类基础理论类软科学类科技成果节约工程基建投资类减少作业费用类增加技术服务劳务收益增加产量(工作量)类提高优质类(质量等级)降低单位成本类科技成果分类图17四、科技成果的分类及经济效益计算范围2.科技成果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范围(1)计算范围1)新产品类科技成果:新产品类直接经济效益计算到产品售后为止。售后由用户二次应用产生的效益,为间接经济效益,不作为新产品直接经济效益来统计计算。2)新技术工艺应用类科技成果(包括新技术推广成果):新技术工艺生产、应用后一次性直接经济效益。3)科技成果能够稳定生产、应用1年以上。科技成果已经得到生产实践的检验,科技成果的性能、质量和技术指标比较可靠,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较为客观、准确。18四、科技成果的分类及经济效益计算范围2.科技成果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范围(2)以下科技成果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学术价值、间接经济效益、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其直接经济效益不予计算:1)基础理论成果:以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形式表现。主要是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揭示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和研究途径。其科技成果的价值主要考察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2)实验研究成果,工业性生产、应用前的试验及样机。3)规划设计方案、决策方案、标准、规范、操作规程、工作项目、计算机管理项目及软科学项目。19四、科技成果的分类及经济效益计算范围2.科技成果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范围(3)科技成果直接经济效益从体现类型上主要有以下三类:a.增加收益类b.节约成本类b.出口创汇类20四、科技成果的分类及经济效益计算范围3.相关概念说明(1)产品和劳务产品和劳务是经济效益的载体。产品是劳动的产物,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或取得具有实物形态的产成品,如各种仪器、设备、工具等,产品的经济效益用产量、价格、成本等数量来反映。劳务是指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劳动(服务)的形式满足他人的某种特殊需要,像医疗卫生服务、石油工业物探、测井等工程技术服务,劳务收入经常用工作量、定额、成本等数量来表示。在经济效益的计算中,技术服务的劳务收入可以类比新产品经济收益进行计算。21四、科技成果的分类及经济效益计算范围3.相关概念说明(2)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概念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或结构、材质、技术特征、化学成分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有所突破或较原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并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作用的产品,包括从未生产过的创新产品。对于产品的改变仅仅是美学上(外观、颜色、图案、包装)的改变及技术上的较小变化,属于产品差异,不属于新产品。新技术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技术原理、新的设计构思及新工艺装备等,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以及节能降耗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较原有技术有明显改进,达到实用程度并对提高经济效益有一定作用的技术。22四、科技成果的分类及经济效益计算范围3.相关概念说明(2)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概念新产品与新技术工艺的区别:新产品与新技术工艺的划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一项产品,其经济效益表现在销售方面,按新产品类计算其直接经济效益;但如果作为工艺技术使用,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按新技术工艺进行计算。例如:某厂开发生产的“一种耐磨型新型钻头”,投放市场后,由于其质量、性能优良,在市场上畅销,其经济效益按新产品计算;而某一钻井公司,购买了这种钻头,根据地层条件,对钻头和泥浆进行优化设计及配置,在钻井中节约了资金,其科技成果经济效益按新技术工艺应用类计算。23五、科技成果直接经济效益统计指标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系指成果生产或应用中产生的经济效益。科技成果登记表上4个统计指标:l新增产值:系指成果应用后本年度新增产值(不包括出口创汇所折算的收入);l新增利税:系指成果应用后本年度新增加的产品销售税金、附加税金、利润总额之和;l节约资金:系指成果应用后,本年度投资减少,包括原材料、动力和燃料消耗降低等所节约的资金;l出口创汇:系指成果应用后本年度增加的外汇(折成人民币填报)。成果生产或应用单位以集团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对于未上市企业技术服务科技成果,其经济效益包括存续企业的技术服务劳务收入和股份公司应用该项科技成果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24六、科技成果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原则1.系统原则将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应用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2.服从社会效益原则对社会总体效益有损害,不予统计。3.不重复计算原则如有几项科技成果同时对经济效益产生作用,效益的落脚点相同。首先要进行分解,分别计算单项成果的经济效益,各单项的效益合计不能大于总效益。对不能分解的配套技术,整体按单项技术计算。25六、科技成果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原则4.实施前后对比原则某项科技成果实施后,本年比上年(未实施科技成果)
本文标题:石油科技成果直接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54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