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新人教必修2)1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两个凡是”的思想的实质是什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背景:为什么开展?(思想基础)思想路线:①确立──②抛弃──政治路线:③作出──④确定──2、重大决策:3、意义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它为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转折和起点)会议名称时间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八七会议1927年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遵义会议1935年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领导核心形成标志思想成果第一代毛泽东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第二代邓小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第三代江泽民1992年十四大三个代表思想归纳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巨变结果任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二、经济体制改革前提内容目的实质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前应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请说出你的理由?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现实原因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1)、原因现实原因从材料中,你可以看出人民公社体制在经营管理和分配制度存在哪些弊端?历史原因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分配:过于平均公社社员吃公共食堂公社社员集体劳动场景现实原因:直接原因: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本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78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水库干涸,河水断流,农田龟裂,人畜缺水。为了抗旱救灾,安徽省政府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在这种政策推动下,1979年春,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经营一年后,粮食不仅没有减产,反而获得空前大丰收。1979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1970年产量的总和。油料产量超过合作化以来二十多年的总和。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归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2)、过程向全国推广,逐步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行推广深化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1978年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即内容)1、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2、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3、基层组织: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村4、经济管理:由统购派购制度到市场机制5、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到多样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行政机构的改变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经营方式的改变流通渠道的改变产业结构的改变乡镇企业的创办,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道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城市改革。生产力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关系调动调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意义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78)(1)原因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阶段项目改革前改革措施第一阶段政策性调整阶段第二阶段制度创新阶段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高度集中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平均主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制(2)内容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发展,效益显著提高2004年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共有16家公司入选《财富》杂志排出的全球500强(3)、意义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1)国内:(2)国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2、过程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四大21世纪初十五大南方谈话理论提出目标确立确立框架理论完善基本建立3、历史意义(1)调动了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国民经济国际地位生活水平(2)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这是不是意昧着一点也不需要国家的计划、调控与干预呢?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资源配置方式)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的推行:农村、城市改革的深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当堂检测1.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是A、安徽、四川B、安徽、江西()C、福建、四川D、安徽、广西2.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3.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包括()①政社合一,经营管理高度集中②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ABA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5、中共十四大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A、四项基本原则B、改革开放的方针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D材料一:“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进入2003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骨牌效应:有十多款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索纳塔等多款新车下线。表面上看,这是企业的自发行为,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手息息相关。材料二:电子打火机的生产,最初几百元一只,导致几百家企业一哄而上,走私也很猖狂。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价格逐渐下跌至1-2元,高档的也不过几十元,很多企业因而破产,然而打火机质量却直线上升。思考:1、材料一中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指什么?这只手通过哪些影响社会生产?2、为了充分发挥这只手的作用,党在1992年作出了什么样的战略决策?课堂延伸
本文标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新人教必修2)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66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