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时间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夏商周战国以后土地制度一、土地制度的演变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屯田制(曹魏、明朝等)均田制(北魏、隋唐前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中国古代土地兼并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小农破产,一方面使农耕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另一方面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进而危及封建政权的安危。抑制:含义: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合法性危害: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兼并农民的土地,甚至兼并国有土地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统治阶级往往采取“均田”和“限田”措施抑制目的:增加政府收入;维护小农经济,进而维护封建统治措施:均田制;明朝制定鱼鳞图册结果:一定程度上有所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二、“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原因目的演变过程评价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活动直接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①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商业的政策②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出台③西汉武帝时,推行一系列抑商政策④明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1、积极作用:农业是基础,重农是正确的策略。对于抑商则要做具体分析:在封建社会前期,抑商可以保障农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2、消极影响:到了封建社会后期,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三、“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明代的海禁政策内容结果1、明代的“海禁”政策严禁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府的主持下进行,禁止民间贸易明太祖出于政治目的,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倭寇之患消除后,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原因2、清代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含义原因影响根本原因: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决定的清代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乾隆时只开广州一处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表现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交往的政策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1)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对封建统治有一定的自卫作用;(2)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课堂延伸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国家政策劳动力国际市场国内市场资金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的积累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国家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原始社会形成公社共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土地制度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时期)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得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但其实质是土地私有制发展过程:开始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性质:田野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瓦解原因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④直接原因: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实行税制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标志——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一部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纳税地主土地制(大部分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地主交租农民土地制(少量土地)农民自耕向国家纳税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徭役兵役(均田、限田)封建国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人头税田赋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两千多年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是决定因素2)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农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民生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3)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大等特点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它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的原则,这一政策长期得到继承。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合理一面为主战国:抑商政策出台原因:措施:目的:评价:商业危害农业与统治劝农贱商护农、便税、固权西汉的重农抑商政策原因:措施:评价:商贾操纵物价,危害民生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管控物价;加重商税积极作用为主:利农、打击富商大贾势力、利于统治(武帝)◆汉文帝经常对下臣们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背景:劝课农桑,鄙视工商垄断盐茶经营,加重私商税费违背历史潮流,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工商兴盛,资本主义萌芽措施:评价:“……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摘自《大清会典事例》海禁”与“闭关锁国”材料: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明朝:防范倭患—禁止私人外贸海禁材料一: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阅读与思考清初:对付抗清力量—寸板不许下海、沿海居民内迁清中期:西洋为患—只许广州“十三洋行”外贸材料二:乾隆22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惟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国人接触。……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材料三:清政府利用“十三行”行商,避开与外商直接发生关系,这是虚骄自大的“天朝上国”意识。屯田制何为屯田?屯田制是指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屯田制分为民屯和军屯两种,源于西汉,至曹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屯田区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国家。屯田制的实行有何意义?屯田制是曹魏政权以军事强制形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进行地租剥削的一种土地制度。但屯田制的推行保障了军粮的供应;使北方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除曹魏外,许多封建王朝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屯田。均田制开始于北魏,发展于隋唐。内容: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意义: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瓦解:均田制并不能完全阻止土地兼并。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均田制无法继续推行而逐渐瓦解
本文标题: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7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