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财务会计第5节所得税会计1
文章有点长,如果你学习所得税学得很晕,就耐心的看完这篇文章吧,相信你看了以后,对所得税的核算,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得税总结首先,我要整理学习所得税的主线:四步计算所得税:计算利润总额并进行纳税调整——弄清暂时性差异并计算递延所得税——倒挤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这一章很简单,大家不要怕,我说它简单,因为它只有一个分录,四个科目,最容易记了,但是,为什么很多的人却觉得它难呢?这是因为所得税不会在试卷上单独出现,它总是和别的章节串在一起出现在试卷中,所以形成了难度。1.学习主线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学习所得税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首先把它看成单独的一章,记下它的分录,背下它的一些原则,搞清楚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区别,明白每一个科目的计算方法。章节分录、原则区别计算方法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然后,再把它串进其他章节里一起学习,这样,所得税就很容易的掌握了。所得税不难,不要怕它,你越怕就越糊涂,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稍努力一下,只要脑筋没有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很轻易的掌握它。另外,所得税这一章主要还是要掌握会计和税法各自的处理:比如说计税基础的确定关键点在于确定税前扣除的金额,而暂时性差异的实质就是会计和税法的处理差异导致的时间性差异,所以所得税指向一个根本问题:会计和税法各自的处理,只有掌握了各自是如何处理的才能体会到暂时性差异的本质。然后从会计和税法处理的差异去分析。比如会计上当期多计提的折旧,会计上当期扣除了,但是税法不允许当期扣除,而是要以后抵扣,所以很明显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比如分期收款销售,会计上确认收入了,而税法要求分期确认收入,也就是说税法上要求以后再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不需要,所以形成的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通过上面的分析应该清楚问题的本质在哪里,仔细看看自己哪个方面还比较薄弱,按照上面的思路和方法去理解和掌握,不要一味所得税很难,理解了以后很简单。所得税这一章的灵魂——会计和税法各自的处理上造成的差异。大家看完下面的文字以后,再回过头来体会一下总结。Review回顾;复习;:单独章、记分录、背原则、搞区别、明算法好了,下面我就叙述一下所得税的一些知识点,告诉大家一个学习的思路。2.知识点首先要明白一点,会计上学的所得税,是指企业所得税,并不包含个人所得税,在07年国家颁布了企业新会计准则,在新准则中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作了重大改变,由原企业会计制度的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的核算是会计核算中的难点,应分成两条线: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至于老的方法,大家就没有必要花心思去看了,只要知道新准则的处理方法就行了。同时,大家还要明白两个概念: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是指企业会计账本上对资产的记录,而计税基础就是税务局认账的价值,由于企业是采用权责发生制来做账,而税务局却采用收付实现制来查账,所以,两者之间对同一资产价值的认定,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因而产生差异,这种差异在教材中就称为“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在以后的时间可以得到转回的,也就是说税务局现在不认可,但是在以后总有一天会认可。而有一种叫“永久性差异”,什么叫永久?就是以后都转不回来的,例如企业被工商局罚款10万,企业将这笔支出计为营业外支出,从利润中减出来了,而税务局却不卖账,你干了坏事被罚款,可别和你的经营扯上关系。税务局认为你这个罚款支出和经营无关,不能影响企业的利润,所以不能从利润中支出,在这个时候,企业的营业外支出这个科目的账面价值就是10万,而税务局却认为营业外支出为0,这就叫计税基础。两者的差异就是10万,形成了差异,这笔支出,税务局永远都不认可,所以叫永久性差异。明白上述的概念以后,大家只需要记住所得税的一个唯一的分录: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应交税费___________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注:上述分录还有可能涉及到商誉和资本公积。即借方或贷方有可能会出现商誉和资本公积这两个科目。这是唯一的一个分录,通俗地说,所得税会计就是在应交所得税基础上确定所得税费用。在原会计制度采用应付税款法下,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交所得税;而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不一定等于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应在应交所得税基础上考虑暂时性差异的影响。故借贷方会出现递延所得税科目。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经确定,即可计算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并确定所得税费用。四个科目的计算方法第一步:“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这个科目很简单,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额)×所得税税率这个公式很熟悉吧?初级经济法中就学过了,初级的内容,你说难吗?要是没学过初级,那就去翻一下初级的经济法,把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搞清楚再来往下看。好,四个科目咱们已经计算出了一个了。还有三个。第二步,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两个科目才是所得税的核心,只要弄清楚这两个科目的计算,那最后一个科目倒挤不就出来了?呵呵,那么,大家就开始用心的学习这两个科目的计算吧。这两个科目统称“递延所得税”,它是用来调整会计的账面价值和税务局的计税基础的差额的,两者之间产生的差额,就用递延所得税来协调。在这里,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就像是两口子,这两口子爱吵架,为啥?意见不统一呗,他俩经常都意见不统一的,早晚得离婚。两口子闹架了,意见不统一,那居委会就出来调解了,通过居委会调解,两口子就和好了,大家平衡了当然不吵了。这时,居委会的杨大妈就说:你们既然服从我的调解了,那就要认同我调解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倒挤出来的“所得税费用”),因此,会计分录中的四个科目,首先要计算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接着就分别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最后,经过递延所得税的调整,倒挤出所得税费用。那么,当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这两口子吵架的时候,怎么才能请出居委会的同志呢?下面举例子说明:(二)纳税影响会计法该方法认为,当会计与税务产生收入、支出上的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会计口径的利润认定所得税费用,以税务口径的利润认定应交所得税,二者之差通过待摊、预提来调整,其中待摊费用使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预提费用使用“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案例引入1】甲公司2008初开始对销售部门用的设备提取折旧,该设备原价为40万元,假定无残值,会计上采用两年期直线法提取折旧,税务口径认可四年期直线法折旧。假定每年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则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会计处理如下:(1)设备折旧在会计、税务上的差异项目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税前会计利润100100100100暂时性差异1010-10-10应税所得1101109090应交所得税27.527.522.522.5递延所得税资产(待摊费用的本质)借记2.5借记2.5贷记2.5贷记2.5所得税费用=会计口径利润×所得税率25252525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25递延所得税资产2.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7.5借:所得税费用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5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2.5(3)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会计处理如下:下面,汤汤请大家先背下一个东西:(分两组)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注:下划线部分,从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别背了。考试只会考其他三种。好了,背下上面的内容以后,或许大家心里犯迷糊:该怎么计算呢?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例如,企业花100万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共1000000股,每股1元。同时交易费用5万,在这个时候,税务局就认为企业的成本是105万。但是企业做的账可不一样,企业账上的成本是100万,另外5万是计入投资收益的,这时这两者之间在对成本的计量上就产生了5万的差异,这就是暂时性差异。在年末的时候,企业到证券所交易大厅一看大屏幕,哇靠,这支股票连续涨停,现在每股2元了。这时,企业的老总美滋滋的打个电话给会计:快给我做账。于是会计做了如下账目: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万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万股票涨了100万嘛,当然做账就是增加100万了。然后12月31日,企业就在资产负债表上写上:交易性金融资产:200万。这时,税务局的人说:我可不管你涨多少,你的成本就是105万,你就按105万交税。这就是税务局认可的计税基础。好了,别以为另外95万就不交税了,企业可没赚到。因为税务局不是傻子,就把另外95万作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就是95*25%=23.75万元,放在贷方,自然“所得税费用”就增加了。企业就这样把税交了。怎么样?税务局没吃亏吧?这就是递延所得税的作用(特别提醒:企业是按“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来交税款,计入递延的税额是递延到了以后年度的)如果反过来,年末的时候,企业老总去证券市场一看,靠,股票连续跌停,现在每股只值5毛了,金融资产市值50万,于是,企业的会计就这样做账: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0这时,账面价值就只有50万了,但是,税务局说,你的成本明明就是105万嘛,我管你涨停还是跌停,你到底是赚是亏,卖的时候再说,于是,还是按105万计算所得税,这个时候企业可不会服气,这哑巴亏吃得太窝囊,于是,把居委会大妈请出来了,调解以后,就说,你这叫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要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放在所得税分录的借方,金额就是55*25%=13.75万元,那么,“所得税费用”就被冲减了,企业按“所得税费用”的金额来交,就少交了,企业心里平衡了。现在大家明白了吧?上面的内容该不该背下来,你们自己惦量。还有一点没告诉大家:背上面的内容的时候,再同时背两句话: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产生时在借方,转回时在贷方。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产生时在贷方,转回时在借方。第三步: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的三个科目都计算出来了,那所得税费用就倒挤吧,呵呵,是不是很简单啊?下面我给大家总结一下可抵扣和应纳税的常见情况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50×33%=16.5(万元)在不考虑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下,甲公司的账务处理是: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6.5贷:所得税16.54、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按照会计规定确定的合并中取得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2007年通过购买与其没有关联关系的乙公司100%的股份,使得乙公司成为甲公司的一个分公司,不再保留单独的法人地位。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900万元。假设税法不允许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则资产账面价值900万元小于资产计税基础1000万元的差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100×33%=33(万元)甲公司的账务处理是: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3贷:商誉335、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如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而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甲公司持有丙公司股票,这些股票被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购买该股票时的公允价值为300万元,2007年末,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260万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资金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损益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本文标题:财务会计第5节所得税会计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8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