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责任会计一、责任会计的含义责任会计的产生,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这个时期,随着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成本会计有了飞速的进步,因而称之为“成本计算的文艺复兴时期”。在1885年以前,成本会计的进展非常缓慢,一个重要原因是成本数据的用途非常有限。通常,工厂计算成本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以便报告期末财产和期间损益。在这种情况下,成本计算过程既不反映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也不明确区分工程成本和管理成本,甚至不区分费用和损失,不存在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比较以及让每个人对自己的绩效承担责任的想法。在1885—1920年之间,物价持续下跌,生产活动复杂化,企业组织规模扩大,促使成本会计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成本会计的发展,尤其是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标准成本制度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为控制成本,必须将其作为各种责任赋予业务执行人员。与此同时,预算管理的出现使责任制度从成本控制领域扩展到利润和资金等管理领域,明确了对各部门预算建立责任制度的重要性。这些发展表明,会计数据与经济责任开始结合,责任会计的萌芽已经产生,尽管还不成熟,但为后来责任会计向业绩评价发展奠定了基础。责任会计真正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并且从理论和方法上成熟,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事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内部管理合理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势下,许多大公司推行分权化管理,采用事业部制的公司组织体系。对事业部制的企业进行管理控制,需要完善的责任会计制度。这种需要使责任会计受到普遍重视,并使人们对其各种方法进行了细微的改进和新的应用,最终形成现代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责任会计是一种管理制度,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在分权管理的条件下,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单位,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的一整套专门制度。它实质上说企业为了强化内部经营管理责任而实施的一种内部控制制度,是吧会计资料同各有关责任单位紧密联系起来的信息控制系统。虽然我国会计学科在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责任会计”的概念,但在50年代我国实行的内部经济核算,就已经体现了责任会计的思想;在60年代推行的资金,成本归口分级管理,指标分解,限额领料,计件工资等,将产品的产量,产品质量,成本消耗等同劳动者的责任相联系,将个人的劳动成果与个人的工作报酬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我国责任会计的雏形。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经济责任制,在企业内部通过划分核算单位,明确经济责任,将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现代化的目标管理,价值工程及多种管理会计的方法,从而使我国责任会计系统逐步地发展和完善起来,并在我国的企业改革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责任会计的基本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1、建立责任中心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内部管理的实际需要,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划分为若干责任中心,并规定这些中心的负责人(包括经历、主任、段长、组长甚至至工人),确定分工负责的成本,收入,边际贡献,税前利润与投资效益等重要指标,各级负责人向其上级管理部门承担经营管理责任;同时也赋予他们想要的经济权力。2、编制责任预算把全面预算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并对每个责任中心编制预算,作为今后控制和评价其经济活动的主要依据。3、建立跟踪系统为各个责任中心建立一套控制其责任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系统,包括提出记录,计算和积累有关数据,并在规定时间编制“业绩报告”(亦称责任报告)。4、进行反馈控制经常根据各责任中心编制的业绩报告,分析预算差异发生的原因,及时通过信息反馈,控制和调节其经济活动;督促各责任单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纠正缺点,巩固成绩,不断降低成本,压缩资金占用,借以扩大利润,提供经济效益。5、考评工作绩效通过对各责任中心业绩报告的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对比,来评价和考核各责任中心的工作实绩和经营效果,并分别指出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保证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二、责任会计的作用健全的责任会计是分权型管理的产物。分权型管理有许多优点:(1)有利于将经营决策权限下放给有必要行使这种职权的管理人员,使他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策;(2)可以促使人们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3)能够促进产品产销的专业化和分工;(4)使得各部门职责明确,便于考察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5)有利于培养经理人才和选拔上层领导等。对多数企业来说,某种程度的分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当下级管理人员被赋予决策自主权时,会引起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他们可能会以牺牲公司整体的和长远的利益为代价,来使自己的业绩达到最大化;各内部单位之间可能会互相冲突,摩擦和竞争,彼此推卸责任而争取利益;他们可能会为了避免风险,放弃某些可能获取的利润;他们可能会为获取好的评价而提高假情况,使上级根据这些信息作出错误的决策;为增加权势与威望,他们可能会扩大机构,精心装修办公室,购置昂贵的办公设备,引起浪费等。为了发挥分权型管理的优点,抑制其缺点,必须规定各内部单位的目标,测定下级管理人员工作成绩,控制他们的活动,防止其滥用权力。责任会计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责任会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提供客观评价,减少下级管理人员作出对整个公司不利的决策。可见,实行责任会计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两点:1、有利于贯彻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实行责任会计以后,可使各级管理人员目标明确,责任分明;而且责任者要有责有权,可以把他们应该管的和能控制的各种财务指标严格地管好,控制住;同时可以以责任单位为核算主体(而不是按产品)来记录和归集会计信息,并据以评价和考核各个单位的工作实际和经营成果。这样一来,就能做到功过分明,奖惩有据。2、有利于保证经营目标的一致性实行责任会计以后,各个责任单位的经营目标就是整个企业经营总目标的具体体现。因而在日常经济活动进程中,必须注意各个责任单位的经营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总目标。如有矛盾,应及时协商调整。这样就便于把各个责任单位的经营目标与整个企业的总目标统一起来,促使每个责任单位为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而协调地工作,从而保证经营目标的一致性。三、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的原则责任会计制度的建立,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往往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其具体做法也各有特点。但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的原则上基本一致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五条:1、可控性原则责任会计的实质就是把会计资料同责任单位紧密联系起来的信息控制系统,这一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要求各责任单位必须突出其相对独立的地位,避免出现职责不清,功过难分的局面。因此,在建立责任会计制度时,应首先明确划分各责任单位的职责范围,使它们在真正能行使控制权的区域内承担经营管理责任。即每个责任单位只能对其可控的成本,收入,利润和资金负责。在责任预算和研究报告中,也只应包括它们能控制的因素,对于它们不能控制的因素则应排除在外,或只作为参考资料列示。2、目标一致性原则如前所述,责任会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控制制度,而有效的控制系统应该通过责任单位的上下级之间的目标一致性,来促使下属单位自觉地实现上级所规定的目标。因此,目标一致性原则主要是评价企业责任会计知道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在责任会计中,目标一致性原则主要通过选择恰当的考核和评价指标来体现。首先,为每个责任单位编制责任预算时,就必须要求它们它们与企业的整体目标相一致;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步骤,促使各责任单位自觉自愿地去实现目标。应该注意的是:单一性的考评指标往往会导致上下级目标的不一致,因此,考评指标的综合性与完整性是责任会计中的重要问题。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责任会计中,要为每个责任单位、每个收支项目确定相应的负责人。同时责任者还必须有责有权,在为每个责任单位制订考评标准时,一定要重视对人的行为激励,充分调动各个责任单位的工作积极性。总之,责、权、利要紧密配合,使制度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经济利益。4、反馈性原则在责任会计中,要求对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有一套健全的跟踪系统和反馈系统,使各个责任单位不仅能保持良好、完善的记录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而且要通过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对比,分析,迅速运用各自的权利,控制和调节它们的经济活动,以保证预定的目标和任务的实现。5、及时性原则责任会计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建立反馈系统,而反馈系统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反馈的及时性。因此,各个责任单位在编制业绩报告以后,应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责任者,以便迅速调控自己的行为;另外,及时地反馈还有助于迅速发现和调查在业绩报告中出现的不可控因素,以保证对责任者的研究进行综合考评的正确性。另外,业绩报告的编制绝不能与财务报表同步,而应做到及时,机动,灵活。根据管理需要,每旬,每周甚至每天编制一次。只有这样,才能把在生产经营中发现的重要问题立即反馈给有关单位,促使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解决。
本文标题:责任会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8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