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一章市场经济理论概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余静老师Yujing@scnu.edu.cn课程简介本课程以当代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实践为背景,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几百年历史发展的经验,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分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阐明规范的市场主体、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它们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条件。同时,阐明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现代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以利于同学们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了解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从而使同学们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概述第二章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第四章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第五章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第六章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七章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参考书目:1992年十四大以来中共中央关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讲座》——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张卓元等《20年经济改革回顾与展望》——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王梦奎主编《改革攻坚30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概述第一节市场经济及其一般理论特征一、资源配置与市场经济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三、市场经济的主要功能及其优势四、从古典自由市场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概述第一节市场经济及其一般理论特征一、资源配置与市场经济社会经济资源是稀缺的,而社会对资源的需求却是无限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把有限的经济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等)作充分有效的利用,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生产什么资源配置问题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主要依靠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形成的基础是高度发达的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它是随着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产生的。•机器大工业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促使商品经济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并且大大地拓展了国际市场,各种商品、劳务和生产要素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自由流动,社会可以将资源配置到效益最优的领域、部门或地区。这时,市场经济便形成了。可见,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计划经济是以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安排为主,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体制。计划机制包括计划的制定、实现以及宏观的计划调节等,是有计划地实现资源和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自觉地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通常称为‘看得见的手’的调节。•建国初期,我国从前苏联引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在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曾经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条件的变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显露出不适应商品经济运行的矛盾。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政府直接管理企业,政企职责不分;由于政府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企业缺乏自主权,缺乏独立的经济利益和活力,也不承担应负的经济责任;按照行政部门和地区系统等几十个条条块块构成的行政管理机构管理经济,造成经济运行中的条块分割,阻碍了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企业的生产活动从属于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和指令,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使产销脱节,供求失衡;在分配上实行统收统支,平均主义、“大锅饭”严重,损害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对外经济关系上实行闭关自守,脱离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通过经济组织和管理制度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从1978年起,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我国逐步确定了“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并在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一般性的表现,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市场经济都具有这些特征:1、资源配置市场化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基本上是靠市场机制的运行推动的。供求的变化在竞争的市场中形成价格,价格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企业根据市场信号,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使经济效率得以实现。2、企业行为主体化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具有商品生产和经营的一切自主权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由竞争。3、企业产权商品化企业的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买卖,企业亏损或破产时,企业可以用资产来抵债。在这种机制下,生产要素才可能由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向效益好的企业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4、市场体系完善化为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必须建立统一、完整的市场体系,即不仅包括商品市场,而且包括金融、劳动力、技术、房地产、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不仅要有统一的国内市场,而且还要有开放的国际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所有资源的正常流动。5、交易过程规范化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所有企业是在机会均等、公平交易的准则下参与市场竞争的。为了保证市场交易正常进行,必须有规范化的交易程序和规则,不承认任何企业有超越这些规则的特权,维护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成本与效率原则。6、市场管理法制化市场经济正常运作的前提条件,是市场必须是有序的,而有序的市场必须要靠法律来保证。因此,市场经济是同法制社会紧密相联的,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保证了市场运行的有序和高效。7、宏观调控间接化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这也是现代市场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的区别。不过,市场经济中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是通过预期性计划、财政货币政策等间接手段来完成的,从而能按照预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要求,调节和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8、社会保障制度化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社会性保障的制度。它是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安全网和稳定器。三、市场经济的主要功能及其优势市场经济配置资源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它主要是通过商品、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的变化来决定它们的价格,使价格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并进而由价格的波动引导资源在各个产业部门和企业之间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因此,市场经济主要有以下四大功能:(1)资源配置功能(2)利益刺激功能(3)信息传递功能(4)外向开拓功能市场经济的功能优势1、分散独立的决策结构能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市场供求变化作出主动灵活有效的反应,较快地实现供求平衡。2、以个人利益和自由竞争为主的动力结构,有利用于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促进企业进行产品、技术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以价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系统,能使每一个经济活动主体获得简单、清楚和有效的信息,并加以充分利用,以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四、从古典自由市场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一)、自由市场经济及其局限性(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繁盛期)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经济运行完全靠市场价格来调节,“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被看作是资源配置的唯一有效手段。政府的作用只限于维护法律和秩序,至多还承担某些公共工程和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而不对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即扮演所谓“守夜人”的角色。在这里,人们信奉的是“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自由市场经济在19世纪中叶以前曾极大地推动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在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局限性愈益明显。主要表现如下:1、单纯的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2、市场调节对垄断性产品是乏力的;3、市场调节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4、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地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5、市场调节不能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二)从自由市场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出台、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1936年)为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干预作理论论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不再限于维持法律和秩序,而在很大程度上介入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和流通过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济学家介绍•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的主要经济学理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对现代经济学的确立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开创性作用。其理论基础是有效需求理论体系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以求减少失业的政策主张。凯恩斯经济学着重考察总体经济的运行和调节,而区别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注重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分析。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一起,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的基础。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调节作用主要有:制定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计划和发展战略,引导国民经济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协调重大的比例关系,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通过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调整总需求的变动,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防止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为市场经济有效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调节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协调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作为市场的组织者,参与市场的发育、整合和市场机制的创新,建立健全各种市场法律法规,保护公平竞争,反对垄断,为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政府通过建立国有企业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基础产业发展;通过政府投资和消费,支持科学研究和新兴产业部门的发展。政府调整进出口的各项政策,提高本国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历史进程1、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阶段(1978年12月—1984年10月)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在城市主要进行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试点,创建4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从农村开始,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决策。这时,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1、实行各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实行多年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2、取消农业生产的指令性计划,实行合同定购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国家对粮、棉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产品实行保护价;3、鼓励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崛起,使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以放权让利、利改税,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特点。背景材料: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秋天,小岗村农民敢为天下先,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签订“大包干”契约,包产到户!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实行“大包干”的小岗村一年后就大变样,不仅结束了20多年吃“救济粮”的历史,而且还有余粮上缴国家。小岗村的成功使周边群众纷纷仿效,“大包干”如同星星之火,迅速燃遍了中国农村大地。小岗村也因此而闻名遐迩。此项改革使农业生产快速增长,农村经济迅速活跃,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对农村体制改革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与此同时,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
本文标题:第一章市场经济理论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94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