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预算会计广东商学院会计学院李淑珍副教授第一篇预算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一章预算会计的历史与改革•第一节预算会计的发展历程•第二节1998年预算会计改革•第三节预算会计近年新增内容第一节预算会计的发展历程•一、地位会计有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两大并列体系,缺一不可。社会经济环节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工业企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盈利性权责发生制(财政资金)财政总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非盈利性收付实现制{}二、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法具体行业会计制度一般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企业准则事业单位准则{一般具体{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企业(已废止)事业:教育、卫生、科学等注:前三个层次由财政部颁布,最后层次由行业主管部门颁布,报财政部备案。三、历史沿革会计在我国产生之初称为“官厅会计”,其实质是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所用,可理解为现今的“预算会计”,因此“会计史就是预算会计史”。四、建国后我国预算会计经历了以下6个阶段第一阶段:(49-65)社会主义初期,使用旧借贷记账法。第二阶段:(65-79)文革时期,严格计划经济,使用收付记账法。第三阶段:(79-89)改革开放初期,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产生了第一套预算会计制度,由四个具体制度构成,使用收付记账法。第四阶段:(89-97)市场经济时代,呼唤进行预算会计改革。第五阶段:(98-2010)出台了第二套预算会计制度,由三个具体制度构成,借贷记账法。第六阶段:(2010起)相继对第二套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修订,建立由财政与行政会计组成的政府会计体系和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结论:预算会计是一门宏观会计,受国家政治、经济、财税体制影响非常密切,每当发生政治、经济、财税体制变革,预算会计必然随之发生变化。第二节1998年预算会计改革一、改革背景:(一)财税体制改革,引起分配格局的变化。(二)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行政、事业相分离。(三)93年7月1日企业会计改革.(四)改革开放对外交流要求(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二、改革内容(一)关于会计核算1.组成体系旧制度全额预算管理单位会计差额预算管理单位会计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新制度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2.核算基础旧制度收付实现制新制度收付实现制为主,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3.记账方法旧制度收付记账法新制度借贷记账法4.会计要素与等式旧制度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新制度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5.会计报表旧制度没有统一新制度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报表说明书6.会计假设及一般原则旧制度没有新制度四大假设、十一个原则(二)关于预算管理7.列支口径旧制度以拨作支,以领代报新制度以实际支出数列支8.预算方法旧制度以“基数预算法”核定预算新制度“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目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9.预算管理旧制度预算内资金新制度无论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实行“大收大支”管理。10.预算外资金旧制度视同单位自有资金管理新制度收归财政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三、改革宗旨继承、借鉴、发展基础上,由“收支核算型”转向“预算管理型”。四、改革特点集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于一体。第三节预算会计近年新增内容•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收付与零余额帐户管理•政府采购•绩效预算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一、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部门预算是以零基预算法为基本思路,结合我国的实际,以单位内各部门为基础编制的预算。综合预算是在部门预算基础上编制的单位预算。(一)行政单位预算管理行政单位预算是行政单位根据其职责和工作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行政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二、国库集中收付与零余额帐户国库集中收付既是实行国库单一帐户体系,所有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帐户,所有财政支出均由国库单一帐户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提供者的财政性资金管理方式。国库集中收付包括国库集中收缴和国库集中支付两部分。其中:国库集中收缴取消了“自收汇缴”方式;国库集中支付又分财政直接支付和分财政授权支付。1、财政直接支付:由财政部门向代理银行签发支付令,代理银行根据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帐户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帐户。2、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用款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授权,向代理银行签发支付令,代理银行根据支付令在财政部门批准的用款额度内,通过国库单一帐户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帐户。财政部门为各行政单位在商业银行开立零余额帐户,用于反映财政授权用款额度的下达、使用情况。各预算单位零余额帐户开设后,原则上其它银行帐户应予取消,但应有一个过渡期。三、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采购人是指依法进行政府采购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供应商是指向采购人提供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政府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其他采购方式的选择:•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单一来源方式采购•询价方式采购政府采购程序:1、负责编制部门预算职责的部门在编制下一财政年度部门预算时,应当将该财政年度政府采购的项目及资金预算列出,报本级财政部门汇总。2、货物和服务项目实行招标方式采购的,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20日。3、货物或者服务项目采取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的,采购人应当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中,通过随机方式选择三家以上的供应商,并向其发出投标邀请书。4、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的,应当遵循下列程序:•成立谈判小组•制定谈判文件•确定邀请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名单•谈判•确定成交供应商5、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的,采购人与供应商应当遵循本法规定的原则,在保证采购项目质量和双方商定合理价格的基础上进行采购。6、采用询价方式采购的,应当遵循下列程序:•成立询价小组•确定被询价的供应商名单•询价•确定成交供应商政府采购合同:•政府采购合同适用合同法。•采购人和供应商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应当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以合同方式约定。四、绩效预算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一)绩效预算:绩效预算是一种新型预算方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仅要明确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计划需要花费多少钱,而且还需要确定量化指标来衡量在实施每项计划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绩效预算的基本特点:1、绩效预算是以结果为引导的预算。2、绩效预算是以效率、效益优先的预算。3、绩效预算是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预算。4、绩效预算是当年预算与中长期预算相结合的预算。5、绩效预算是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预算。绩效预算的作用:1、绩效预算是以绩效为核心的政府绩效核算体系。2、绩效预算是以政府公共目标为核心的绩效指标体系。3、绩效预算是考核政府完成目标的标准体系。4、绩效预算是以计量经济学为基础的绩效评估方法体系。5、绩效预算是以边际效率最大化原则为基础的绩效预算编制体系。6、绩效预算是以绩效考评为核心的政府绩效奖惩体系。7、绩效预算是以市场经济规则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法规体系。(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以提高政府绩效为目的,运用特定的指标,比照统一的标准,采用规定的方法,对政府履行职能情况进行价值判断的一项管理活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绩效预算的重要内容,为绩效预算的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五、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是指政府投资项目经过规定的程序,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管理公司或具备相应工程管理能力的其他企业,代理投资人或建设单位组织和管理项目的建设。实施“代建制”的必要性:1、一些政府部门既负责投资审批监管建筑市场,又直接组织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存在着政企不分、责任不明、监管不力、效益不高等问题,有的甚至还滋生腐败。2、一些政府投资工程由临时组建的基建班子负责组织实施,部分单位缺乏建设所需的工程管理、技术人员,不具备与项目管理相关的专业技术、经验和水平,项目结束机构即行解散,造成了人、财、物和信息等社会资源的浪费。3、政府投资工程由建设单位自建自用,致使所有者(政府)和使用者的责任与利益分离,使用单位受自身利益的驱动,极易造成争项目、争资金,导致“钓鱼”工程和超规模、超标准建设等现象的产生。4、经营性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建设垄断现象严重,不能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5、政府投资工程各自组织建设,难以实施有效监督,难以及时纠正建设过程中的违法违规问题“代建制”的主要特点:1、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直接指定等方式选择项目管理公司,作为项目建设期间的法人,全权负责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组织管理。2、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质,是把过去由建设单位(使用单位)的职责在建设期间划分出来,以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代替建设单位行使建设期项目法人的职责。3、“代建制”管理解决了过去建设项目责任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的问题。4、为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使财政性基本建设项目多年来权责不分、无法控制的现象。5、克服了对投资造成的人为影响,杜绝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投资效益。6、使用单位无需再抽调人员成立基建班子,减轻了工作压力。7、建立了三者之间的相互约束的监督机制,是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治理建设领域腐败的有力措施和手段。8、建设投资使用不会偏离,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形成资产可定时建账入库,防止长期耗费或流失。第二章预算会计的基本理论•第一节预算会计的概念、体系、对象和特点•第二节预算会计基本前提、一般原则和记账基础•第三节预算会计基本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一节预算会计的概念、体系、对象和特点•一、预算会计的概念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使用预算拨款的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核算和监督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和结果以及有关经营收支情况的专业会计。包括三层含义:A、会计主体是政府、行政和事业单位。B、研究对象是财政性资金、单位预算资金和有关经营收支。C、是以会计学原理为基础的专业会计。二、组成体系预算会计是为加强预算管理服务的。预算管理体系决定了预算会计体系:1.财政总预算会计(居主导地位)2.行政单位会计3.事业单位会计4.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和基本建设拨贷款会计等。(其中2、3项合为单位预算会计)三、研究对象是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收入、支出、结余以及由此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四、特点1.适用范围不同2.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3.会计要素构成不同4.会计等式不同5.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6.投资者回报方式不同第二节预算会计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和记账基础一、预算会计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2.持续运行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5.合法性前提是否值得提出)二、一般原则与企业相同1.真实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可比性原则4.一致性原则5.及时性原则6.清晰性原则7.实际成本原则8.重要性原则与企业不同9.专款专用原则10.收付实现制原则(注: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实行权责发生制及配比原则)三、核算基础1.收付实现制:适用于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对于非生产经营性的业务。2.权责发生制:适用于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性的业务。第三节会计要素与等式1.资产:是会计主体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2.负债:是指会计主体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3.净资产:属于会计主体所有的资产净值,等于资产减负债的差额。4.收入:是会计主体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5.支出:是会计主体按照批
本文标题:预算会计学第一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9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