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二十二章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
第二十二章新自由主义经济学Neo-liberalism第一节新自由主义概况第二节货币主义第三节供给学派第四节理性预期学派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一节新自由主义概况一、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古典学派[ClassicalSchool]——“十八世纪后期十九世纪前期政治经济学家的一种流派;这个学派认为,在自由的个人首创精神和强有力的竞争情况下,经济发挥其功能比在政府控制下较为好些。”[美]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古典学派学说的主要特征”“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自由放任原理成为一个思想体系的基石,并且扎根于一种宽容开通的哲学思想之中,这种哲学思想也构成了《国富论》的一个基本部分。自由放任原理、竞争和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古典学派学说的主要特征。”[美]亨利·威廉·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208-209页。经济自由主义:Aneconomictheoryinfavoroflaissez-faire,thefreemarket,andthegoldstandard.一种经济理论,主张放任个人自由经营、建立自由市场体系和金本位制。金山词霸:[美国传统词典(双解)]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1723—1790年)——英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1776年出版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每一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使其产出能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和所得。但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帮助实现另一个目标,这种目标并非是他本意所要追求的东西。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所能够得到的那一种要更好。”亚当·斯密:《国富论》亚当·斯密的名言:萨伊的市场定律[Say’sLawofMarkers]让·巴蒂斯塔·萨伊(1767-1832)——法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1803年出版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萨伊的名言:“Supplycreatesitsowndemand.”萨伊的四个“重要结论”:①“在一切社会,生产者越众多产品越多样化,产品便销售得越快、越多和越广泛,而生产者所得到的利润也越大,因为价格总是跟着需求增加。……”②“每一个人都和全体的共同繁荣有利害关系。一个企业办得成功,就可以帮助别的企业也达到成功。事实上,无论一个人从事哪一种职业或哪一门生意,他周围的人越发达,他就能够得到越丰厚的报酬,能够越容易找到工作。……”③“购买和输入外国货物决不至于损害国内或本国产业和生产。理由是,购买外国人的东西,不以本国产品付价,就买不成,而以本国产品付价,就显然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给本国产品开辟了销路。……”④“仅仅鼓励消费并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我们已经看到,只有生产能供给这些手段。所以,激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鼓励消费是拙劣的政策。”[法]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47-149页。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既然市场经济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可以达到充分就业,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产出水平和就业水平就不会产生影响,而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波动,因而主张自由放任。自由放任的宏观经济政策主张“边际革命”——新古典经济学的诞生1871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提出了“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同年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中,提出“最小重要”价值论。1874年瑞士洛桑大学教授、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中提出了“稀少性”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几乎同时在三个不同的国家宣告形成,这就是经济思想史上的所谓“边际革命”。“边际革命”的内容①以边际效用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及传统效用价值论,是对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一次“革命”。②将数学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应用于经济学领域,是经济学方法论上的一次“革命”。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论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1847-1938年)将“边际效用论”、“生产三要素论”和“土地报酬递减律”结合起来,提出了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论”,成为边际效用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马歇尔的综合——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年)英国经济学家,1861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1865年毕业后被选为特别研究生攻读物理。1867年开始研究经济学,先后任剑桥圣约翰学院道德科学讲师,布里斯托尔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研究员。1885年起任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1890年出版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在方法论上,马歇尔在坚持李嘉图演释推理的同时,广泛运用边际分析。因此,马歇尔的折衷是‘世界观的折衷、价值论的折衷和研究方法的折衷’的三重意义上的折衷,使革命者——边际主义和被革命者——古典经济学从对立、互斥变成互补,把经济理论重新团结在‘看不见的手’的旗帜下,西方经济学又‘出新’了,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Economics)。”张延:《西方经济学中的危机、革命和综合》,《经济科学》1998年第1期。继承经济自由主义传统马歇尔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他实际上是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为前提假设,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解释价格的形成和波动,并借以说明资源的配置和收入分配问题。这一理论体系的结论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可以使社会经济自然达到均衡,实现充分就业,因而,国家干预完全是不必要的。二、“凯恩斯革命”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年)——英国经济学家,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者。1936年,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GeneralTheoryofEmploymentInterestandMoney》](简称《通论》)一书出版。“凯恩斯革命”的背景“三十年代大危机”(1929—1933年)——主张自由放任的新古典经济学遭遇严重危机。“罗斯福新政”(1933年)——开创现代国家干预的先河。“凯恩斯革命”的内容“在理论上,凯恩斯反对萨伊定律,萨伊定律认为供给本身创造自己的需求,需求是供给的函数。凯恩斯从理论上推翻了这种观点,认为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在方法论上,凯恩斯回到了重商主义研究的宏观经济问题,开创了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凯恩斯反危机政策有三个特点: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是其前提;财政政策是其重心;举债支出是其手段。”张延:《西方经济学中的危机、革命和综合》,《经济科学》1998年第1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奉行国家干预主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西方取得统治地位。20世纪50-60年代,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凯恩斯主义的“黄金时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的确立三、新自由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滞胀”(Stagflation)的出现对凯恩斯主义提出挑战;长期的巨额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引起的非议。反凯恩斯主义的非主流经济学派应运而生或乘机兴起,并形成新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主要代表是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由理性预期学派发展而成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现代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因强调货币的重要性,而被称为货币主义;因坚决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理论与政策,而被称为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现代货币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2006年),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第二节货币主义一、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①货币数量即货币供给是影响名义收入变动的决定性因素。②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③在短期内,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④私人经济具有自身的内在稳定性,政府的经济政策会使其稳定性受到破坏。弗里德曼的“看不见的手”“人们本来是出于好意,是为了增进自身的利益。但现在即便是最起劲地鼓吹福利国家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在政府活动的领域,正如在市场中一样;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但它的作用正好同斯密的那只手相反:一个人如果一心想通过增加政府的干预来为公众利益服务,那他将‘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去增进同他的盘算不相干的’私人利益。……总之,在政府行使权力的一切领域,都证明了这一点。”[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自由选择》导言。二、货币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①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是无效的,只能扰乱私人经济的正常秩序。②强调价格稳定的重要性。认为通货膨胀会导致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而适当的失业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所以,控制通货膨胀比减少失业更主要。③主张实行有规则的宏观经济政策。认为应当确定一个固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如年增长率3%或4%),采取“简单规则”,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原则。第三节供给学派供给学派[Supply-siders]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由于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而被称为供给学派。一、供给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①否定“凯恩斯定律”,恢复“萨伊定律”。“Thebasisofthepuresupply-sideapproachisarejectionofKeynesiandemandmanagementandaresurrectionSay’sLawofMarkets.From:Businessweek,Dec.22,1980.②要促进生产增长就应着眼于对人们经济行为的激励,分析各种激励对经济的供给效应。“供给经济学提供一套基于个人和企业的激励的分析结构。人们的行为随着各种激励的变动而改变。他们为积极性的激励所吸引,见消极性激励就避开。政府在这一结构中的任务在于使用其能力以改变激励,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坎托:《供给经济学基础:理论与验证》,纽约学术出版社,1983年出版。③降低税率能够刺激供给。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降低资本存量;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甚至有可能按反方向变化。tT0100%t′T′拉弗曲线t—税率T—税收总额二、供给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①减税。认为高税率是美国储蓄率和投资率下降、劳动供给减少、逃税漏税严重和地下经济盛行的原因。②削减社会福利支出。认为庞大的社会福利制度削弱了人们工作和储蓄的积极性,扼杀了竞争性和个人独创性。③减少限制性的规章条例。认为一系列关于工资、就业、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章条例,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产品生产的成本和大量非生产性开支,束缚了企业的手脚,扼杀了企业家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第四节理性预期学派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从现代货币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更为极端的经济自由主义派别,被认为“比货币主义还货币主义”,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卢卡斯则称之为“比弗里德曼还弗里德曼”。因提出理性预期的基本假定,而被称为理性预期学派;后来又因要为新古典经济学续宏观经济学,而被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一、理性预期假说RationalExpectationsHypothesis——人们作出合乎理性的决策意味着人们的决策是在所能得到的最佳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的。他们的预期是利用可以得到的最新数据和可以得到的最适宜的经济理论而形成的。与之相应的是有伸缩性的价格与工资的假说,价格与工资有足够的伸缩性,来保证所有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相等——市场出清。二、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①政策无效命题。既然人们的预期结果非常
本文标题:第二十二章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0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