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街道办网格治理工作模式推进网格化治理经验做法
街道办网格治理工作模式推进网格化治理经验做法*街地处*的老城区,常住人口2.94万人,9220户,面积6.6平方公里,下辖7个社区村。辖区内老旧住房多、开放式小区多、老年人口多,电梯房少、有物业小区少、青年人少,60岁以上人口占比平均达24%(全区为19.41%),是典型的老龄化街区,对于做好社会服务、加强社会治理,努力温暖人、留住人、吸引人,有着很强的现实需求。今年以来,我们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在*社区先行先试,探索推行“驻点班子、专职网格员、社区、社会组织+N名微网格员”为主体架构的“4+N”微网格治理工作模式,努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一、建强前台,以网格的精细化提升治理的精准度。网格是治理的基本阵地,网格员是治理的主体力量。随着从疫情时的“战时”转入现在的“平时”,网格治理也从“守卡式”转入“融入式”,疫情期间在*社区划设的4个网格以及配套的4名专职网格员,已难以应对每人平均千余人的覆盖体量。对此,我们实施更加精细的管理,努力拿出绣花功夫应对现实需求。一是细化微网格。在原有三级网格基础上,再下沉一级,探索第四级“微网格”模式,按照常住居民80-120户左右划分一个微网格的思路,将每个社区村网格划分为N个微网格,实施更为精细化的治理。如,在*社区将原有4个网格进一步细化为17个微网格,进而将1736户居民分解为平均每个网格102户左右,有效缓解了“大网格”的压力。二是建强工作队。细分了微网格,网格的工作队伍就要同步跟上。我们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式,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作用,吸纳社区党员、居民等组成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治理,进而培育选出N名微网格员,再从微网格员中择优培育选出专职网格员,从而构建充沛的“网格员矩阵”。*社区通过此模式吸收微网格员50名,发展、培育志愿队伍13支,培育志愿者74人,有65名志愿者长期在社区参加志愿服务,让300至500名社区居民直接受益,间接受益人达5000至7000人次。三是种好责任田。赋予网格员队伍“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参与组织社区活动”“加强日常巡逻”三类工作职能,将区级下发的网格事项准入清单内八个重点类型网格工作分为“直接解决、协助解决、解决不了的解释到位”三个层级,根据微网格员的个人特长分人分类定岗定责。按照“三个一”工作法规范日常工作,即建好“一份网格员工作职责清单”、记好“一本网格工作日志”、挂好“一张网格员管理示意图”,努力发挥网格员队伍最大效用。二、完善后台,以架构的体系化加强治理的支撑力。发现问题、反映问题是细化充实“前台”网格及网格员的主要目的,而受理问题、解决问题则是考验“后台”更关键的“下半篇文章”。对此,我们积极完善组织架构,体系支撑反映问题的有效化解。以专职办公室为中枢。由社区党委联合街道驻点干部、专职网格员、社会组织(驻站社工)四方力量,成立“4+N”360网格化管理办公室,作为收集问题、解决问题、上报问题的“过滤器”,对上向街党委和街道驻点干部负责,对下与专职网格员、微网格员对接,对外与社会组织、专业力量联系,使之成为调度网格运行、处理各类问题的“中军帐”。以专职网格员为纽带。专职网格员作为网格员队伍中的中坚分子,在专职办公室的指挥调度下,与各自负责的第三级网格内的微网格员对接联系,收集微网格员发现的问题,协助解决有关问题,及时向专职办公室反映难以解决的问题,成为加强专职办公室与微网格员联系的纽带。以专业力量为后盾。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等专业部门加强对接,下沉民警、法律顾问等专业司法力量进驻网格,公布联络人、通联方式,确保第一时间能够取得专业力量支持。以社会组织为支撑。大力发挥社会组织吸纳培训志愿者作用,不断发展壮大志愿者、网格员队伍,培育加强做好网格治理的“后备军”;广泛协调社会资源,为志愿者、网格员提供应有的保障,激发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社区17个微网格的微网格员和志愿队员积极发挥应有作用,街道、社区、共建单位等流转处理解决微网格员上报的各类急难愁盼事项100余件。三、健全机制,以运行的规范化确保治理的实效性。工作机制是整个体系运行的经络血脉,决定了工作效率、顺畅程度。实践中,我们既注重流畅运行,更注重激发动力,不断推进治理走深走实。健全运行机制。建立“日-周-月-季”工作机制,微网格员每天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现场解决,需要协调处理的,上报至“4+N”360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在办公室“网格周例会”上进行讨论和处理,分流上报到责任部门处置,召开月例会对事项办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每季度通过屋场贴心会或恳谈会等形式对当季度事项办理结果进行通报。试点中,*社区创新运用“网格周例会”,详细把握社区工作动态,快速解决辖区内出现的各类问题,同时不断总结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加以改进,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健全激励机制。为了激发“4+N”模式的内生动力,我们逐步建立起保障运转体系,利用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积分兑换”“服务换服务”等举措,激发微网格员和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为微网格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提供话费补助、建立评比表彰机制等方式,进一步稳定微网格员队伍,保障微网格员持续动力。通过上述措施,政府通过较小的投入,较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让群众积极成为志愿者,志愿者发展成为微网格员,微网格员培育成为专职网格员,带动更多居民自发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形成群众自治的社会新风尚。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人员培训还有差距。驻站社工在孵化社区社会组织方面的专业技能还很欠缺,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进程有所滞后,专职网格员、微网格员等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教育,对社会治理专业领域的知识掌握较少,在处置解决一些问题时会遇到能力不足的情况。二是问题化解还有不足。街道在处置解决问题方面的权责有限,有时遇到需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和诉求,一旦问题处置或回应回复不够及时,易导致群众信任度下降,从而弱化网格作用的发挥,致使微网格员工作开展存在难度。三是激励手段还有欠缺。街道当前链接到的社会资源有限,在运行“时间银行”、“积分兑换”“服务换服务”等机制时可提供兑换的服务还不够多,对群众的吸引力不足。下一步,我们将对前期*社区试点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形成系统性的微网格运行流程和机制,在*社区及*社区进行复制并优化其做法,逐步在全街推广,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更好地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良性循环,进一步构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本文标题:街道办网格治理工作模式推进网格化治理经验做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071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