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城市经济管理第一节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管理•一、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及其特征•经济发展战略是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延伸和具体化,这一概念始于1958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的赫尔曼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战略所属的一个层次,是指对城市经济系统或特定城市内部经济构成要素和外部经济环境的状况进行分析估量,据此提出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和部署。第一节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管理•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如下特征:•(1)层次性。•(2)整体性。•(3)外延性。•二、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1)要改变把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作为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的错误思想•(2)要进一步提高市场意识,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体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在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进一步转换对于城市经济运行及其管理的传统思想,是发展战略面向市场,为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服务。•(3)要高瞻远瞩,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是一项超前的工作。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时间跨度较长,通常以20年为期,也有30年甚至长达50年的长期发展战略,因此,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要具备很强的超前意识。•2.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以人为本原则。•(3)区域协调原则。•(4)因地制宜原则。•三、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选择战略目标、确定战略重点和实施战略的措施。•1.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及其确定方法•(1)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对城市经济系统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的定性判断和综合概括,它指出了城市经济未来发展的大政方针,指出了发展的基本方向,建立了衡量发展进程的参照坐标。••(3)城市经济战略目标的确定方法•1)资源潜力法。•2)行业部门法。•3)综合指标法。•(3)城市经济战略目标的确定方法•1)资源潜力法。•2)行业部门法。•3)综合指标法。•2.城市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确定•选择和确定战略重点是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中最具个性特征的一环,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区域社会经济背景,它们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所具备的系统特征也不尽相同。•3.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措施•具体地讲,战略措施可分为法律措施、经济措施和行政措施。法律措施主要是为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它具有强制性的特点。经济措施主要是给城市经济系统的运转提供各种条件和反馈信号,鼓励和引导城市经济系统顺利地向战略目标设定的方向演进而制定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它以间接引导和调节为主,不具有强制性。行政措施主要是为了改革和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一方面调动各个经济部门、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形成实现战略目标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使城市经济系统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协调运转。行政措施具有强制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特点。第二节城市产业结构管理•一、城市产业结构的分类及其特征•1.城市产业结构的分类•城市产业结构的分类标准很多,但一般有以下几类:•(1)第一、二、三次产业•(2)输出产业与地方产业•(3)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2.城市产业结构的特征•目前,我国城市产业机构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集约化与分散化并存。•(2)多元化与专业化统一。•(3)第三产业高度繁荣。•二、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1.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化的产业结构应该是使经济增长与影响环境的资源投入逐渐脱钩,这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2.有利于城市内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城市内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程度决定了能否取得最大的聚集经济效益,是衡量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3.有利于城市及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城市产业结构的配置要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合理分工,充分考虑区域的客观条件以及需求和发展前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4.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综合优势•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城市的人力、物力、技术和自然资源,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真正发挥自己的综合优势。•三、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支柱产业的选择•1.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1)比较优势理论•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进一步提出了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地区应该优先发展那些在劳动生产率上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这些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代表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向,成为主要的经济力量。•(2)赫尔曼产业关联理论•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尔曼在其著名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依据产业关联度确定主导产业的准则,即优先考虑那些对较多产业有带动和促进作用的产业。对资本相对不足、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要发展后向关联度较高的最终产品业。•(3)罗斯托经济增长理论•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阶段》一书中指出,在任何特定时期,国民经济不同部门的增长率存在着广泛的差异,这时,整个经济的增长率在一定意义上是某些关键部门的迅速增长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效果。他把这些关键部门称为驱动部门或主导部门。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日益演化,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已不是单个主导产业,而是几个产业共同起作用,罗斯托称之为“主导部门综合体”。主导产业部门的带动作用具有“扩散效应”,包括前向效应、后向效应和旁侧效应三个方面。•(4)筱原三代平准则•筱原三代平是日本著名的经济学家,对战后日本实现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在理论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规划日本产业结构时提出了两个著名的准则,即:“需求收入弹性准则”和“生产率上升率准则”。•2.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1)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1)产业规模,2)产业经济效益,•3)产业发展前景,4)技术进步优势,•5)区际比较优势,6)产业关联效应,•7)环境效应。•(2)主导产业指标体系的评价•第一、指标值和标准化值计算。首先利用统计年鉴、工业普查资料、投入产出表等查找或计算各指标数值。•第二、确定指标权重。目前确定指标权重的常用方法有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银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熵值法等。•第三、多指标合成。即通过一定的算式将多个指标的评价值综合,以得到一个整体的评价值。多指标合成的数学方法较多,主要有加法合成、乘法合成、加乘法合成、乘除法合成和代换法合成等。多指标合成后,对得分较高的几个产业部门再作定性分析,最终确定主导产业。第三节城市建设项目管理•一、城市建设项目的内涵和特征•(一)概念•城市建设项目是为整个城市的生产、生活和发展提供共同的、一般的基本服务的各种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第三节城市建设项目管理•(二)类型•住房项目•给排水项目•交通运输项目•邮电通讯项目•能源动力供应项目•环卫环保项目和防灾项目等。第三节城市建设项目管理•(三)特点:•(1)项目所需资金量大。•(2)建设周期长。•(3)多具非竞争性和公益色彩。•(4)政府和企业都发挥重要的作用。二、城市建设项目管理的程序(一)编制城市建设项目建议书(二)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论证(三)编制设计任务书,作出投资决策一般规定,总投资在2亿元以上的项目由国家计委报国务院审批,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国家计委审批,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则可由城市计委自行审批。•(四)编制设计,确定投资的概预算•(五)建设准备和设备订货•(六)编制当年实施计划,列入年度正式项目计划•(七)组织施工•(八)生产准备•(九)竣工验收和项目交付使用•三、城市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一)城市建设资金的概念城市建设资金,是专指投入到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及其各项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上的资金。(二)我国现行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1、税收2、收费。3、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4、城建系统预算外收入。5、国内外贷款•(三)进一步拓宽城市建设资金来源的途径•1、发行市政债券•2、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基金•3、股票融资•4、租赁融资•5、BOT融资•BOT方式是Build(建设)—Operate(运营)—Transfer(转让)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是指政府通过签订特许权协议方式,把通常由国有单位或政府部门承担的为某,重大项目设计、施工、融资、经营和维修的责任交给某一家国内或国外公司,在建成此项目后的协议期内,通过经营改项目,获得投资回报。协议期满后,项目无偿转让给所在国政府。城建项目中可考虑在高速公路、大型桥梁、供水工程等现金流较大且稳定的项目采取BOT方式。•6、ABS融资•ABS是英文Asset—Backed—Securities的缩写,即资产证券化融资,是指以目标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高档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所谓资产证券化是将一个非流通的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组合,转换成可销售给投资者的ABS。目前,国内尚未出现完整意义上的ABS,且法律法规尚未明确。•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政府投资形成的城市设施存量资产进行价格评估后,实施资本运营,存量折股、增量参股,将一部分市政公用设施存量资产通过产权转让、入股、拍卖、使用权出让、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城市建设。
本文标题:第五章城市经济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0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