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八单元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目标、工具和调控原理一、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的一致与冲突二、米德冲突1951年英国经济学家米德提出。他指出,在汇率固定时,政府主要运用需求管理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内部经济状况外部状况1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国际收支逆差2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国际收支顺差3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4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第一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目标、工具和调控原理一、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的一致与冲突二、米德冲突三、丁伯根原则1952年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他指出,要实现N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N种有效的政策工具。这一结论对经济政策理论具有深远意义。丁伯根原则假定各种政策工具可以供决策当局集中控制,从而通过各种工具紧密配合实现政策目标;丁伯根原则没有明确指出每种工具有无必要在调控中侧重某一目标的实现。这两个特点不尽与实际情况符合。第一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目标、工具和调控原理四、斯旺曲线1955年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提出。R(实际汇率)A(国内支出)O贬值升值EBIBE顺差通胀逆差通胀逆差失业顺差失业A第一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目标、工具和调控原理四、斯旺曲线斯旺曲线明确说明了仅用一种政策工具,要想同时解决内部和外部均衡问题是不可能的。但对所涉及的基本经济难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没有给出深入分析,甚至没有区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调节的不同方式。第一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目标、工具和调控原理五、蒙代尔的政策分派原理1968年由蒙代尔指出。他认为,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的政策工具实际上掌握在不同的决策者手中,如果决策者并不能紧密协调这些政策而是独立进行决策的话,就不能达到最佳的政策目标。如果每一工具被合理地指派给一个目标,并且在该目标偏离其最佳水平时按规则进行调控,那么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得到最佳调控目标。第一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目标、工具和调控原理五、蒙代尔的政策分派原理关于每一工具应如何指派给相应目标,蒙代尔提出了“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每一目标应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并进而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效果,提出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目标、以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的指派方案。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确定的,而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有两方面:收入和利率效应,假如净结果是负相关的:第一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目标、工具和调控原理五、蒙代尔的政策分派原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O扩张紧缩EBIBE扩张通胀逆差失业顺差失业逆差通胀顺差A第一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目标、工具和调控原理五、蒙代尔的政策分派原理?考虑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影响的净结果是正的情况第二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分析一个小型开放经济,在不同的资本流动程度下,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第二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IS-LM-BP模型的建立►商品市场均衡——IS曲线:斜率为负,政府支出增加及汇率贬值都会使其右移;►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斜率为正,货币供应量增加,曲线右移;►外汇市场均衡——均衡条件为:BP=CA+KA=X(e)-M(Y)+KA(i,i*)=0第二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IS-LM-BP模型的建立BP曲线斜率的形状取决于:1、边际进口倾向(m越大,BP越陡);2、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资本流动程度越高,BP曲线越平缓)。简单模型中,假定m为常数;本币贬值,BP右移BP曲线左上方的点为国际收支顺差,右下方的点为国际收支逆差iYLMBPISO第二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二、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以Ms增加为例)货币政策无效。(二)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增加财政支出为例)财政政策有效,资本流动程度越高,效果越好。iYLMBPISO固定汇率制下,扩张的货币政策Y0(Y*)Y’iYLMBPISO固定汇率制下,扩张的财政政策(资本不流动)Y0(Y*)Y’iYLMBPISO固定汇率制下,扩张的财政政策(资本流动程度低)Y0Y’Y*iYLM(BP)ISO固定汇率制下,扩张的财政政策Y0Y’(Y*)iYBPLMISO固定汇率制下,扩张的财政政策(资本流动程度高)Y0Y’Y*iYLMBPISO固定汇率制下,扩张的财政政策Y0Y’Y*第二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三、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以Ms增加为例)货币政策有效。(二)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增加财政支出为例)财政政策基本有效,资本流动程度越低,效果越好。iYLMBPISO浮动汇率制下,扩张的货币政策Y0Y’Y*iYLMBPISO浮动汇率制下,扩张的财政政策Y0Y’Y*iYLMBPISO浮动汇率制下,扩张的财政政策(资本流动程度低)Y0Y’Y*iYBPLMISO浮动汇率制下,扩张的财政政策(资本流动程度高)Y0Y’Y*iYLMBPISO浮动汇率制下,扩张的财政政策Y0(Y*)Y’第二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资本流动性0+∞0+∞扩张性货币政策000Y’Y’Y’扩张性财政政策0Y0Y’Y’Y00第二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四、三元悖论(不可能三角)汇率稳定货币政策自主性资本自由流动五、人民币汇率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冲突(1994年以来)☻第一阶段(1994-1996):升值压力和通胀、过热的冲突☻第二阶段(1998-1999):贬值压力和衰退的冲突☻第三阶段(2002至今):升值压力与潜在的过热、通胀的冲突第二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994-2000主要指标运行情况年份GDP增长率(%)消费价格指数变动(%)M2增长率(%)经常项目差额(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额(亿美元)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亿美元)199412.624.134.575.6304.2326.5199510.517.129.516.2219.6386.719969.68.325.372.4314.5399.719978.82.817.3369.6348.6229.619987.8-0.815.3314.750.7-63.219997.1-1.414.7156.797.276.420008.00.412.3205.2105.519.2错误与遗漏项贸易项下结售汇顺差和贸易顺差的比较国际收支基本盈余结汇率实际信贷增长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交通运输、房地产等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货币供应迅速增长超额准备金率基础货币增长率M2增长率05101520252001Q12001Q22001Q32001Q42002Q12002Q22002Q32002Q42003Q12003Q2百分比一、经常账户的跨时均衡分析二、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三、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扩展第三节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第四节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一、汇率制度的类型汇率制度(exchangerateregime)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一)汇率制度的类型按照汇率变动方式,汇率制度被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是人为规定的,在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时,这一汇率可以进行调整,实际是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第四节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一、汇率制度的类型(一)汇率制度的类型按照政府是否干预,浮动汇率制分为自由浮动(或清洁浮动)和管理浮动(肮脏浮动);按照浮动形式,浮动汇率制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二)1999年3月以前的汇率制度安排自1982年起,IMF根据汇率变动的灵活程度将成员国的汇率安排分为三类:钉住制;有限浮动;较自由的浮动。据此标准,世界汇率制度安排在时间上的演进为:1981-1998年间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年份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国家总数1441451461471491501511511521541561671751781801811811821.钉住汇率949390939589929493858184737066666664A.钉住单一货币585551505152575551444250434544444647B.钉住合成货币3638394344373539424139343025222220172.有限浮动汇率171717151213121213131413131414161617A.单一货币999755444444444444B.合成货币8888788899109910101212133.更加浮动汇率33353839424846444651617089941009999101A.按一套指标调整4566565553534322--B.管理浮动192224192222232221232723293344454656C.独立浮动1088141520181720252944565854525345图1.1汇率制度的演变趋势01020304050607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年度百分比钉住有限灵活更加灵活第四节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一、汇率制度的类型(三)1999年3月以后的汇率制度安排根据汇率的形成机制和政策目标的差异,IMF在1999年对汇率制度进行了重新分类,分为八大类:1999年IMF新的汇率制度分类汇率制度国家数目1999.1.11999.9.301.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包括货币联盟、货币局和美元化)37372.货币局制度883.其它传统的固定钉住制(包括管理浮动制下的实际钉住制)39444.水平带内的钉住1275.爬行钉住656.爬行带内的汇率安排1077.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26268.单独浮动4751第四节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一、汇率制度的类型结论:汇率制度演化有两个趋势:从相对固定向更加灵活的安排转化;从中间制度向两极制度转化。第四节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1、单一性以本国产品价格国际竞争力下降为例(PeP*),浮动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只需听任汇率e调整,调整的时间快、成本低;而在固定汇率制下,必需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调整本国价格体系,牵涉到许多变量,尤其是价格调整存在粘性时,浮动汇率的优势更为明显。第四节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1、单一性以本国产品价格国际竞争力下降为例(PeP*),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对本国价格体系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完全通过汇率变动调整是不合理的。例如,本国产品国际价格竞争力下降是由于出口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导致成本过高造成时,货币贬值只能在短期内增加出口,而在固定汇率制下,相关产业被迫主动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水平,这一价格调整往往是不可回避的。第四节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2、自发性浮动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只要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货币就会自动贬值或升值,从而对国际收支自发调节;而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失衡一般都需要政府制定出特定的政策组合来加以解决,这一过程中存在的时滞等问题使其效率较低。第四节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2、自发性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1)导致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汇率未必能按照平衡国际收支所需要的方向进行调整。例如
本文标题:第八单元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11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