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八章哈耶克的经济思想
第八章哈耶克的经济思想伦敦学派伦敦学派是20世纪20、30年代开始形成的以伦敦经济学院为中心的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主要特点是坚持维护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原来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中心在剑桥大学,但二三十年代一些新古典经济学家却纷纷背离传统观点,但在伦敦经济学院的教授们,却仍继续坚持新古典学派的观点,形成了伦敦学派。从此,经济自由主义学说的中心就由剑桥大学转移到了伦敦经济学院。这个学派从形成到战后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按其形成、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的特点,可以分为伦敦学派形成时期的思想和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两个阶段。新自由主义的“精神领袖”在近60年的学术生涯中,哈耶克广泛涉猎了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思想史等学科,共出版了20多本理论著作和200多篇学术论文,其毕生著作堪称是对自由主义传统最综合的阐述,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坚持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各种经济流派的精神领袖。弗里得曼认为,“哈耶克……的著作结合成为严谨的经济理论的整体,对经济史、政治哲学和政治学有重大影响,对法学、科学方法论以至心理学的研究者都有影响。”S.格登给予的评价是,“哈耶克要比罗尔斯、弗里得曼、熊彼特,或J·克拉克更重要,甚至比任何以经济学为基础而对政治哲学给出综合论述的学者更重要……。”第一节哈耶克简介1899年,哈耶克出生在维也纳,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学术熏陶。1918年,哈耶克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相继法学和社会政治学博士学位,并在该校执教。1931年,哈耶克前往伦敦经济学院认教,先后出版了《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和《资本的纯理论》。并于38年入英国籍。1941年后,他的研究方向转向社会哲学与当时风行的社会主义与社会政策。1943年,又获得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1944年春,哈耶克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同年出版的《通向奴役之路》成为哈耶克学术生涯的一个转折点。该书的结论导致哈耶克被列入异端,他逐渐被排斥在经济学界之外,丧失了一流经济学家的地位。但哈耶克并未妥协,1947年,在他的倡导下,自由主义者的重要学术组织——“朝圣山学会”成立。1950年,哈耶克离开英国,前往美国的芝加哥大学担任社会与道德学教授。《科学的反革命》、《感觉的秩序》、以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自由秩序原理》相继出版。1962年,受联邦德国弗莱堡大学之聘,前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任弗莱堡大学政治经济学终身教授。1969年退休返回奥地利,任萨尔茨堡大学聘任教授。在欧洲,开始了另一个创作高峰期,《法律、立法与自由》、《货币的非国家化》、《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思想史的新研究》、《致命的自负》等重要著作相继完成。这一时期哈耶克的学术声望不断恢复和上升。1974年,与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一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理由是由于他们在货币和经济波动理论的开创性著作,同时由于他们对经济的、社会的和制度现象的内在依赖性的精辟分析。1992年3月23日,哈耶克在弗莱堡的家中逝世。第二节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一、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特点(一)极端经济自由主义其他新自由主义学派,虽然主张自由竞争和市场调节,反对国家过多干涉经济,但并不完全拒绝国家干预经济,只是国家干预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如,货币学派主张由国家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供给学派主张通过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来促进供给的增长;弗莱堡学派主张采取以市场经济为主,国家调节为辅的方式来保证经济协调发展,使国家在经济的协调发展中起“球场裁判员”的作用等等。而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则主张彻底的经济自由,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以致货币发行也要实行“非国有化”。所以被称为一个极端的经济自由主义者,且被推崇为当代新自由主义的鼻祖,其理论对新自由主义各派以至整个西方经济思想都有相当大的影响。1974年因其在货币和经济周期理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特点(二)浓厚的伦理学色彩哈耶克的研究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到一切社会科学学科。因此哈耶克可以说是当前最著名的新自由主义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在他的经济学中,哲学的议论多于政治、经济、社会设施的主张,伦理学的探讨,多于具体政策的设计。在伦理学的探讨中,他又从抽象的人性论、个人的绝对自由和经济自由主义出发,提出了所谓美好的“理想社会”的学说。这表明,哈耶克的确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家,而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社会学家”、“政治思想家”和“伦理学家”。他把经济理论与社会道德伦理的分析紧密结合在一起了。二、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形成和影响第一,30年代以前是哈耶克早期理论形成时期。哈耶克继续并发展了维克赛尔的中性货币说和米赛斯的信用周期说,形成了自己的货币论和经济周期论。二、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形成和影响第二,30年代到50年代是哈耶克新自由主义形成时期。30年代大危机爆发,国家干预思想逐渐受到重视,二战后凯恩斯经济理论占主要地位,新自由主义影响较小。但哈耶克未放弃自已的主张。哈耶克坚持认为计划经济是不可能合理配置资源的,必定行不通,即使行得通,也不值得追求。通过这场论战,哈耶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并构造了伦敦学派的理论体系,大大提高了伦敦学派的影响和威望。二、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形成和影响第三,60年代以后是哈耶克新自由主义论进一步完善时期。60年代以后,哈耶克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并没有多大改变,同时他开始进行更为广泛的经济哲学和伦理学的研究,以进一步完善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这一时期,由于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经济政策不断失败,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开始传播开来,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英、德等国的经济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三节哈耶克的主要经济理论一、货币中性论:从维克赛尔中性到哈耶克中性维克赛尔:如果货币数量仅影响经济中的一般物价水平,而不影响实际的产出水平,则货币是中性的。维克赛尔认为,货币因素不是影响经济过程的实质性因素,而是覆盖在经济生活表面的一层面纱。哈耶克:仅关注货币数量与一般物价水平的关系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关注货币数量的变化对相对价格的影响,进而对现实经济的影响。如果货币量的变化只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而不影响实际总产出,它就是中性的;如果货币数量变化时买卖活动相分离,商品供求不等,导致相对价格变动,货币就呈现非中性。货币非中性,会扭曲价格结构,进而影响生产结构,导致经济失调。从以上论述可见,哈耶克的货币中性不同于维克赛尔的货币中性,他认为所谓的“货币中性”是指货币的数量对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发生影响,不引起相对价格的失衡,不引起生产方向的误导,才可称之为“货币中性”。一、货币中性论:从维克赛尔中性到哈耶克中性要使货币保持他所定义的“中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在货币贸易系数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货币总流量保持不变。第二,一切价格随着供求状况的变化而完全伸缩自如,即在完全竞争自由的条件下。第三,一切长期契约都建立在对未来价格运动的正确预测的基础上。二、货币的非国有化如果货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将造成两方面的消极后果:第一,失业。哈耶克认为,由于剥夺了私人经济自行提供交换媒介的可能性,私人经济活动便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货币发行政策的限制,以致使资源配置失调,私人投资积极性受挫,市场无法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比如,政府紧缩银根时,企业周转困难,以致被迫停产;通货过多,又会使物价看涨,企业感到与其增加生产,不如待价惜售。这些都会使就业机会减少,造成失业。第二,通货膨胀。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它会无所顾忌地根据财政赤字的需要把大量货币投入市场,因而会使货币发行过多,造成通货膨胀。所以,他不同意货币主义者所主张的,依靠政府当局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观点。他认为,既然政府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又可以不必把自己的开支保持在财政收入的限度之内,那么又怎么能相信政府会控制货币的供应量呢?因此,不能把消除通货膨胀的希望寄托在政府的“善行”和“好心”上。二、货币的非国有化所谓“货币非国有化”,就是废除国家发行货币的垄断权,恢复自由银行制度,让私人发行货币。其原因在于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后,一旦政府的财政出现困难,政府将通过发行货币来填补财政的缺口,从而根本上破坏了货币的稳定,为通货膨胀打开大门,并造成市场信号失真,经济活动受损。因此必须废除国家发行货币的垄断权,让私人发行货币。哈耶克的思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他曾将经济周期的原因归结为货币资本的不足或投资过度,还不曾把政府的干预视为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直接根源。但到了60-70年代,哈耶克则建立了一套十分独特的、可以称为极端自由主义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在此理论中,哈耶克的分析仍从货币因素开始,但强调的不是货币流通量,而是货币发行权,他认为,政府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是经济不稳定的直接根源,失业和通货膨胀都是由此引起的。并由此提出了“货币非国有化”思想。二、货币的非国有化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私人经济,只要听任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一切经济资源就会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但要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使经济得以正常运行,提高效率,就应当以健全的货币制度的存在为前提。假定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是由私营银行发行的,私营银行必定会审慎行事,自行限制货币的发行量,维持通货价值,取得公众的信任,并承担过度发行货币所引起的后果。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国共政权货币竞争为例分析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理论可行性的合理性:中共边区政府发行边币类似于私人银行发行货币,法币作为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授权发行的货币类似于国家法定货币。在全国来说,因为边币的流通范围仅限于边区,法币的本币地位并不会因边币的竞争而削弱;但边币在边区的本币地位甚至是流通则时刻受到法币竞争的威胁。因此,边法币所处地位不同,考察边区政府与国民中央政府在货币发行上采取的政策,可以发现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思想实验”的现实基础。陕甘宁边区边法币竞争陕甘宁边区(法边币竞争)国统区(法币垄断)图4:边法币地位示意图边法币发行政策比较:竞争与垄断边币为争夺市场采取谨慎发行政策,保持币值稳定的政策取向战胜了以发行货币满足财政需要的强烈动机;法币发行则被日益膨胀的财政赤字所俘获,国民政府主观上有限制发行之意愿但却行扩张发行之实。表2边法币市场竞争结果边币法币市场地位竞争垄断银行与财政的关系银行相对独立银行服务财政财政预算硬预算约束,生产自给软预算约束,依赖货币增发发行政策谨慎发行,吞吐发行膨胀发行,刚性增长市场选择结果边币逐渐在边区确立本币地位法币在边区流通范围日窄抗战时期边区政府发行边币,在法币的强力竞争中生存发展并逐渐确立本位币地位,这一历史表明,私人发行银行在面临市场竞争时有足够动力保持币值稳定以维持生存和发展。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理论有其现实依据,竞争性货币体系可能是比金本位制或统一货币体系更为有效的约束政府赤字财政或滥发货币的一种机制。结语或许,毛泽东领导的中共政权“白手起家”最终在大陆建立新中国,本是“财大气粗”雄踞神州大地的蒋介石国民政府却败走台湾,这一历史事实已经昭示了竞争性货币体系“优胜劣汰”的机制。三、经济周期理论哈耶克根据庞巴维克的资本理论,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实行的是“迂回生产方法”——先用一部分资源生产资本品(生产资料),再用资本品生产消费品,形成若干顺次相继的生产阶段。他进而认为,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下,如果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就会出现银行体系的信用膨胀。这种信用膨胀是破坏经济体系的均衡,引起经济扩张并导致必不可避免的危机和萧条的根本动因:资本家借助银行体系扩大的货币供应量进行的投资,会导致资源较多地用于生产资本品,从而引起消费品的生产和供给相对减少,物质生产领域两大部门之间的组合比例的失调。三、经济周期理论但是银行体系由于受法律的限制或营业习惯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地扩张信用,信用膨胀到一定程度将中止,储蓄将不能随收入的增加相应增加,所以到一定时期又会出现信用紧缩,再加上消费品因供给减少而价格上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表现为货币资本供
本文标题:第八章哈耶克的经济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1248 .html